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有头疽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有头疽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辅助检查和辨证论治有哪些?
奋*** | 2015-12-16 15:59:26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5-12-16 15:59:26
  • 有头疽 有头疽(carbuncle) 是发生于肌肤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其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锨热红肿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蜂窝。《外科理例·疮名有三》云:“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便觉痒痛,触着其痛应心,此疽始之发兆……”本病根据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生于项部的,名脑疽、对口疽、落头疽;生于背部的,名发背、搭手;生在胸部膻中穴处的,名膻中疽...

    查看全部>>

    有头疽 有头疽(carbuncle) 是发生于肌肤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其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锨热红肿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发生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蜂窝。《外科理例·疮名有三》云:“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便觉痒痛,触着其痛应心,此疽始之发兆……”本病根据患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名,如生于项部的,名脑疽、对口疽、落头疽;生于背部的,名发背、搭手;生在胸部膻中穴处的,名膻中疽;生于少腹部的,名少腹疽。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痈。 诊断要点 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处。多发于中老年人。根据病程演化,临床可分为三期:初期患处起一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肿块渐向四周扩大,脓头增多,色红灼热,高肿疼痛。伴发热恶寒、头痛纳差。 溃脓期肿块进一步增大,疮面渐渐腐烂,形似蜂窝,肿块范围常超过l0cm,甚至大于30cm。伴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等。 收口期脓腐渐尽,新肉开始生长,逐渐愈合。整个病程约1个月左右,病情初期在第l周,溃脓期在第2周到第3周,收口期在第4周。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常在15X109/1.一20X109/L,中性粒细胞80%一90%。应常规检查血糖、尿糖。可作脓液细菌培养。 鉴别诊断一、疖病小而位浅;无全身明显症状;易脓,易溃,易敛。 二、脂瘤染毒患处有结块,或有扩大的毛囊口,可挤出皮脂栓;染毒后红肿多局限;全身症状较轻;溃后脓液中可见豆渣样物质。 三、痈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结块范围多为6~9厘米,发病迅速,易脓,易溃,易敛。 四、发也初起无头,红肿明显,边缘不清,后皮肤湿烂,色黑腐溃,范围较有头疽大,好发于肌肉丰厚之处。辨证分析本病多由感受风温湿热之毒,以致气血运行失常,毒邪凝聚皮肉而成;或由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房室不节,劳伤精气,以致肾水亏损,火邪炽盛;或平时恣食膏粱厚味,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火毒内生,加之外感风温湿热,凝聚肌表,导致营卫不和,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而成。本病具有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状脓头,继则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后状如蜂窝,脓液难以畅泄,结块范围常在9一12厘米之间,甚可达30厘米,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疽毒内陷的特点。 若毒虽盛而正不虚,正邪相搏,反应较剧,初、中期局部及全身症状均较明显。脓溃畅泄,腐肉脱落,则病情停止发展,收口较易,此属实证;中年人多见。若脏腑先自蕴毒,或有消渴病,加之外来毒邪,正虚而毒盛,正气难以化毒,则疮肿难脓难溃难敛,甚则疽毒内陷,兼见神昏谵语,气息急促等严重症状,此属虚证;多见于老年及体虚之人,或有消渴病患者。本病治疗以清热利湿,和营托毒为原则。 辨证论治(一)火毒蕴滞 肿块色红灼热,根脚收束,上有粟粒样脓头,疮面腐烂,流脓黄稠;发热,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外感风温、湿热毒邪,内有脏腑蕴毒,邪毒蕴结于肌表,以致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故肿胀疼痛;热毒炽盛,故色红而灼热,发热;热胜肉腐,故疮面腐烂,脓出黄稠:口渴、便秘、尿赤、苔黄、脉弦数皆为热毒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托毒。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便秘者,加生大黄、枳实泻热通腑。 (二)阴虚火炽 疮形平塌,根脚散漫,疮色紫滞,疼痛剧烈,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水;全身高热,烦躁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辨证分析:阴液亏虚,虚火内生,复感湿热毒邪,阴虚无水制火热之邪,而使毒蕴更甚,故疮色紫滞,疼痛剧烈;毒甚走散,故疮脚散漫,疮形平塌;阴液不足,无以化脓,故脓水稀少;热毒人里,故高热、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细数为阴虚火炽之象。 治法:滋阴生津,清热解毒。 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 (三)气虚毒滞 肿势平塌,根脚散漫,化脓迟缓,皮色赤暗不泽,脓水稀少,腐肉难脱,疮口成空壳,闷胀疼痛;伴畏寒,高热,精神萎靡,面色少华,口渴喜饮,小便频数;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数无力。 辨证分析:气血虚弱,气虚无力托毒,毒邪留滞,故疮形平塌;血虚无以化脓,故腐肉难脱;热毒留滞不解,故仍畏寒、发热、口渴喜饮;气血亏虚,机体失养,故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淡红、苔白、脉数无力为气虚之象。 治法:扶正托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参考文献 1.《中医外科学》 2. 《中医药学名词》修订版 (内部资料) 
    青*** | 2015-12-16 15:59:26 77 2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