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湿热症治疗有效方法

舌苔发黄、厚,湿热症
f*** | 2011-03-03 17:04:14

好评回答

2011-03-03 17:39:40
沉*** |2011-03-03 17:39:40 116 46 评论
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这几天有湿热,该喝些凉茶调节调节。看中医时,也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

查看全部>>

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这几天有湿热,该喝些凉茶调节调节。看中医时,也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
阴囊湿疹
、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11-03-07 22:01:40
  • 湿热:湿邪和热邪合并发病,热盛则为火邪,故又称为湿火。症状有头胀,胸闷,身重;如湿热在里郁蒸,则为黄疸;湿热蕴结肠胃,则有腹胀、腹痛、热痢等证;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而黄赤,下肢小腿部红肿疼痛。治疗宜化湿清热,黄疸用茵陈篙汤;热痢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木香槟榔丸;小腿红肿疼痛,则用三妙丸。
     
    湿热在气分:化湿法与清热法合用,但须依据湿与热的偏重而有所侧重。
    
      1 . 湿重于热:发热但热度不很...

    查看全部>>

    湿热:湿邪和热邪合并发病,热盛则为火邪,故又称为湿火。症状有头胀,胸闷,身重;如湿热在里郁蒸,则为黄疸;湿热蕴结肠胃,则有腹胀、腹痛、热痢等证;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而黄赤,下肢小腿部红肿疼痛。治疗宜化湿清热,黄疸用茵陈篙汤;热痢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木香槟榔丸;小腿红肿疼痛,则用三妙丸。
     
    湿热在气分:化湿法与清热法合用,但须依据湿与热的偏重而有所侧重。
    
      1 . 湿重于热:发热但热度不很高,疲乏,嗜睡,胸腹胀闷不舒,口淡不渴,舌苔白,治疗宜苦温芳化,如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2 . 热重于湿:高热口渴,汗出身重,胸膈满闷,脉洪大,治疗宜清气燥湿,如用苍术白虎汤。
    
      3 . 湿热并重:身痛,渴不多饮或不渴,出汗后热减但又回升,脉缓,舌苔淡黄而滑,治疗宜清热化湿,如用黄芩滑石汤。
    
      4 . 湿邪内陷心包:神志不清,昏睡,半昏迷或昏迷,时有谵语,舌苔黄厚腻,治疗宜芳香化浊开窍、清热利湿,如用菖蒲郁金汤。
    
    由于祛湿药性味辛燥,易伤耗津液,所以一般热病不兼湿的,原则上不使用。
    
     
    湿温:多发生于夏末秋初,与感受湿热交蒸之气有关。发病较缓与病程较长为本病特点。初起有恶寒、头痛、身重、苔白等。传入气分则发热出汗而不恶寒。如热重于湿,便出现高热不退,胸闷,心烦,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洪滑等证候。湿重于热,则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口不渴或渴而饮不多,汗出,胸闷,午后发热较甚,舌苔白腻或白好滑而厚,脉象多濡缓。如在气分不解,湿邪化燥,热传营血,灼伤阴液,往往就出现斑疹、吐血、便血等症状。治疗有芳香化浊、苦寒清热、淡渗利湿等法,按湿热的多少加以运用。如湿重的,以芳香化浊、淡渗利湿为主,佐以苦寒清热,用藿香正气散或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加减;热重的,以苦寒清热为主,芳香化浊、淡渗利湿为辅,用黄芩滑石汤或甘露消毒饮等加减。病初起时不宜用发汗、攻下、滋润等法。
    
    夏*** | 2011-03-07 22:01:40 111 48 评论
    0/300
  • 2011-03-03 21:34:26
  • 舌苔发黄、厚,还得看大便是否干燥,是否便秘是否腹胀、肚子硬不硬、口渴、口干、口苦吗等等。症状不同用药不同。
    单纯从舌苔发黄、厚来讲,调味承气汤三服药就可以。成药牛黄清胃丸也可以,腹泻一天达到三次以上停药。
    x*** | 2011-03-03 21:34:26 94 5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肿瘤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