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消化内科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生理是什么?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生理是什么?
李*** | 2015-12-09 23:20:20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5-12-09 23:20:23
  • 其发病机制有人认为遗传易感者,再通过外源因素使肠黏膜损伤,致敏肠道淋巴组织,导致免疫调节和反馈失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常,形成自身免疫反应,而出现慢性、持续的炎症性反应。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成分有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T和B淋巴细胞、ADCC及NK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有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查看全部>>

    其发病机制有人认为遗传易感者,再通过外源因素使肠黏膜损伤,致敏肠道淋巴组织,导致免疫调节和反馈失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常,形成自身免疫反应,而出现慢性、持续的炎症性反应。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成分有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T和B淋巴细胞、ADCC及NK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有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前列腺素样物质(prostaglandin)、白三烯(leukotrienes)、血栓素、组胺、5-羟色胺、神经多肽、血管活性肽、P物质、氧自由基等。精神与感染可能为诱发因素。病变多在降结肠,由直肠、乙状结肠向上发展,重者累及全结肠,偶呈节段性。病变主要集中在黏膜层或黏膜下层,黏膜充血、水肿、变脆触之易出血,常有密集细小的溃疡,肉眼观察呈磨砂玻璃样,并可形成沿肠纵轴的椭圆浅表溃疡,有的融成较大不规则溃疡,黏膜面覆有脓血黏液。其基本病理变化:①各种炎性细胞浸润。②腺体紊乱、破坏、萎缩、基底膜断裂、消失。③隐窝脓肿、溃疡。④黏膜下水肿、纤维化。⑤杯状细胞减少,甚至消失,上皮再生。病变可分活动期和缓解期: 1.活动期黏膜毛细血管充血、扩张,间质水肿,重者基底膜断裂,黏膜及黏膜下有多量嗜中性、嗜酸性细胞浸润,腺管杯状细胞减少,隐窝处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隐窝脓肿。进一步发展则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腺管破坏形成糜烂、溃疡。2.缓解期黏膜充血、水肿消退,腺管上皮渐恢复,由于反复发作及持续慢性炎症,间质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基底膜增厚,腺管基底和黏膜肌层形成较大断裂。腺管上皮再生,杯状细胞增多。腺管萎缩、变短、不规则、黏膜面积缩小,部分上皮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假息肉样突起形成和黏膜桥。息肉呈多发或密集分布,重者肠壁满布息肉,大小基本一致,也有大小不一者,呈亚蒂或无蒂。有时溃疡愈合形成瘢痕、使肌层纤维化、挛缩,晚期肠管狭窄、缩短。
    洋*** | 2015-12-09 23:20:23 56 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