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翻译文言文

首页

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的 全文翻译和字典解释~~~谢谢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4-30 15:35:05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鸡、猪、狗的畜养,不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 重点词语: (1)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句意是: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句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 涂有饿殍(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饿死的人。) (2)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句意是:我对国家。) 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句意是:河内遇到饥荒。) 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句意是,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句意是:七十的人可以凭借它吃到肉。) 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句意是,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或百步而后上(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句意是,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下来。)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3)一词多义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寡人之于国(对,介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介词) 王 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 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 以 请以战喻(让,介词) 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食 狗彘食人(吃,动词)食而不知检(食物,名词) 之 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 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五亩之宅(“的”,助词。
      ) 中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4)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
      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

    酌***

    2006-04-30 15:35:05

其他答案

    2006-05-04 19:55:52
  •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鸡、猪、狗的畜养,不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 。

    我***

    2006-05-04 19:55:52

  • 2006-05-01 17:03:21
  •    (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
      一词多义:时,①季节。(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斧斤以时入山林)②时机、机会(无失其时)
      王,①名词,音wáng,大王、君王、王侯。(王如知此、王无罪岁)②动词,音(wàng)称王,统一天下,王道。(然而不王者)
      食,①动词,吃(谷不可胜食,七十者衣帛食肉)②名词,食物,吃的东西(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需掌握积累的实词:
      河内凶亦然
      弃甲曳兵而走
      谷不可胜食(“谷”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
      勿夺其时(“夺”是“失误”的意思。
      “勿夺其时”是“不要耽误农时”的意思)   (2)应掌握的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3)应掌握的古今异义词(投影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河内凶 弃甲曳兵而走 斧斤以时入山林 然而不王者   (4)词类活用(投影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指出用法并解释,教师归纳)   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然而不王者   (5)出自本课的成语   ①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好或重的区别。
         ②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6)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常用虚词   重点点拨:   然①代词,这样。(河内凶亦然、然而不王者)②助词,……地……的样子。(填然鼓之)   ③连词,然而,但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④形容词,对。
      (太后曰:“然”。)   则 连词①顺接,就,那么。(则移其民于河东、则何如)②转接,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以 介词,①用、拿、把清以战喻(用)树之以桑(拿)申之以孝悌之义(把)②介词,凭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③介词,按斧斤以时入山林④动词,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⑤然而,相当于“而”,以卫王宫   (7)应掌握的文言句式   指名学生口译,重点点拨句式及翻译注意点。
         ①否定句宾语前置   末之有也   ②介词结构后置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判断句   是亦走也 非我也,兵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④固定格式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8)疑难语句的理解、翻译(指导学生翻译,小组合作修改)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点拨:要注意一词多义“食”的翻译,还要把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准确地翻译出来。“涂”是“在路上”的意思,句式是介词结构后置和判断句。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注意准确地表现孟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现了孟子对酷政的批评,情感应是激昂的。
      可译为:(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这些人)却不加以制止,在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饥饿)而死,却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跟拿刀把人杀死,然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把它发展。
      他提倡“仁政”的主要之点也为“省刑罚,薄税敛”,减轻人民负担,表现出重视争取民心的政治眼光。在争取民心上,表现最充分的是民为国本的民本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看法,体现在《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课中,他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在诸侯中称王,必须实行仁政,而实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进而“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对百姓进行教养,使民心归顺。
      至此,百姓安居乐业,“黎民不饥不寒”,王道可成了。在对梁惠王的循循善诱中,孟子抓住重视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虽然在这一篇里,他没有提民为贵,但是在阐述中已明确地表现出来,只是有一些小恩小惠式的救灾措施,是不能使百姓人心归顺的,只有去除苛政、酷政,真正地以百姓为重.使百姓能够在这个国家里“无憾”地生活,得到充分的教养,才是治国的根本。
      他的思想有着积极、现实的意义,但在重武力,强调征伐的时代,又是远离现实而又不切实际的,因而不被采用。 。

    绿***

    2006-05-01 17:03:2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