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皮肤科
治疗过敏的药有哪些

请问吃什么药可以治?

我脸部皮肤经常过敏,起小红疹子,有时候是一片,很痒,请问吃什么药可以治疗
徐*** | 2017-07-18 09:14:43

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2017-07-18 09:14:44
  • 湿疹或对某些物品过敏引起的,用:扑尔敏一支(2ML)地塞米松(2ML)肌注,一天一次,用3天就会好的。
    黄*** | 2017-07-18 09:14:44 39 13 评论
    0/300
  • 2017-07-18 09:14:43
  • 你很可能得的是带状疱疹..     水痘(varicella)和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同一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的疾病水痘是一种以散在分布的水疱为特征、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多见于儿童。带状疱疹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成人,中医称为缠腰火丹。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病毒经呼吸道...

    查看全部>>

    你很可能得的是带状疱疹..     水痘(varicella)和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同一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的疾病水痘是一种以散在分布的水疱为特征、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多见于儿童。带状疱疹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成人,中医称为缠腰火丹。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病毒经呼吸道粘膜侵人体内,通过血行传播,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或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宿主在某种外因如恶性肿瘤、外伤、疲劳等作用下免疫功能减退,此种潜伏的病毒可再次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或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病毒沿着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产生群集的水疱。疱疹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   (一)水痘 多数发生于儿童,潜伏期为14~17日。起病较急,少数患者在出疹前有1~2日的前驱期,表现为发热、乏力等。皮疹初为小的红色斑丘疹,1~2日内变成疱疹,疱液初为透明,1~2日变成浅黄色,周围有红晕,3~5日后疱疹呈脐样凹陷,逐渐干瘪结痂,数日后痂皮脱落,不留瘢痕,常有瘙痒。皮疹相继分批出现,故同时可见红斑、丘疹、疱疹、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疹。常始发于头皮或躯干受压部位,呈向心性分布,头面部及躯干皮疹密集,四肢皮疹稀疏散在,口咽部及阴部粘膜也可出现损害,病程约2周。水痘如发生于成人,症状较儿童为重,前驱期长,高热,全身症状明显,皮疹数目多。   (二)带状疱疹 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皮肤不适,局部疼痛,在出现全身或局部前驱症状1~4日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局部淋巴结常肿痛。   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皮疹前发生或伴随皮疹出现,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后,可持续数月或更久。头面部的皮疹可累及眼角膜,引起病毒性角膜炎。可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Ramsay-Hunt综合征,严重者可伴高热、肺炎、脑炎等。   【组织病理】 与单纯疱疹的病变相似,但炎症反应较重。   【诊断与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根据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有明显的神经痛,一般诊断不难。应与单纯疱疹、脓疱疮鉴别。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疱液或脑脊液分离到病毒等有助于确诊。   【治疗】   1.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搽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或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外搽。若疱疹已破溃,需酌情以3%硼酸溶液或0.5%新霉素溶液湿敷,或外搽0.5%新霉素软膏等。   2.抗病毒药物对于新生儿水痘、免疫功能低下的水痘-带状疱疹患者或全身播散性感染(如肺炎、脑炎)者,应及早采用阿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每8小时一次,疗程5~7日。此外尚可用阿糖腺苷15mg/(kg,d),1次/日,缓慢静滴12小时以上。也可口服阿昔洛韦0.2g/次,5次/日,或法昔洛韦每次0.25g,3次/日或万乃洛韦每次0.3g,2次/日,疗程均为7~10日。   3.糖皮质激素①水痘: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②带状疱疹:早期使用可抑制炎症过程和减轻脊根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并可减少神经痛的发生率,最好在起病5~7日内应用。一般应用泼尼松20~30mg/d,分2~3次口服,连用一周。   4.止痛药物可选用去痛片、颅痛定、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等。也可选用阿司匹林或卡马西平。   5.泛发严重病例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细菌感染。干扰素、丙种球蛋白、胸腺肽等对本病都有疗效,但多与抗疱疹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单纯应用疗效差。   6.局部理疗如氦氖激光、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照射等可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艾*** | 2017-07-18 09:14:43 52 1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皮肤科相关知识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