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问 日伪军 的 历史....

首页

请问 日伪军 的 历史....

我今年33岁,台湾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我想请问大家关于“日伪军”的历史,我从来没在台湾和世界各国的历史文献中,看到过“日伪军”3个字,这是啥原因呢??我提出问题,只是想集思广益,追寻真正的历史,请不要攻歼国共二党口舌之争,我觉得应该和政治无关,是不是使用的名词不一样?希望大家能提供日伪军资料 以及 说明为何台湾和世界历史[包括日本]都没有所谓的“日伪军”资料。

我今年33岁,台湾台……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1-08 13:14:38
      原来是台湾同胞啊,你好!
    关于抗战时期的日伪军[转帖]  
    很多朋友可能都不太了解抗战时伪军的历史,在此转引一篇: 
    要想灭亡一个民族只有从文化上消灭她,肉体消灭的已经不太可能成为现实,作为截然相反的两种文化,要想同化我们十分困难,日本对我们历史的研究比我们自己都还要客观深入,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中的弱点和死穴,而且现在我们和他们的文化相比,不用遮掩的说不占什么明显优势。
      所以,熟悉中国文化的日本找了许多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遮羞布,可是偏有人自欺欺人的以为,这就是维持,不是汉奸。所以就有了伪组织,有了伪军。 从1932年3月成立的伪满洲国,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还有在北平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
      。。。 我们痛心疾首地发现,在这些伪政权"治理"下,在伪军的枪口下,大量的金钱、粮食、矿产被源源不绝地运往日本,抗日武装被反复"扫荡""清乡",中国百姓被血腥屠杀…… 而由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
      因为为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日本本来希望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来负责占领区治安。根据日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南京国民革命军"、"华北治安军"等各种武装,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日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其实刚开始,伪军扩充的并不厉害,这点不得不承认,委员长控制军队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但是好景不长,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出"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
      根据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建制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进行"扫荡"或者"治安强化作战-日本的说法",其中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统计,除满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被缴械的大约是118。
      6万人,而满洲国和伪蒙古军当时,1945年有40万军警。但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中也有逾200万伪军的说法,因为那时候逃亡和被改编的大多没有被统计。这个数量的伪军几乎超过在华投降日本军队的数量——-120万(而这个日军数量还包括在台湾和越南北部的的日军,而这些日军一般是不在抗战实际作战数字里的),但指挥伪军的却是日本军队。
       伪军和伪政权大致上属于三个系统,汪的中央政府中央军,25万以上,王辑堂的华北政务委员会治安军10万,后来叫皇协军,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的蒙古军1。5万,地方团队25万。其中,国民党正规军投敌50万,中央委员22人,就山东来说,1940年,地方军及正规军18万人,投敌1941年4万,1942年6万,1943年3万,3年投敌13万,山东伪军,1940年8万,1941年12万,1942年15万,1943年18万,3年增加10万,到1943年,山东只剩下东北军51军于学忠部以及地方少量部队,总数只有3万,而冀察更干脆,10万人马只有新8军高树勋1万人枪。
       正如伪政府的所有决策要听命于日本顾问一样,伪军队的所有行动必须听命于日军。日军对伪军重要的控制形式就是作战会议。伪军参加日军的作战会议,几乎没有发言权。作战,打头阵永远是伪军。那些汉奸省长、警备司令、警察厅长,听起来官名比日本参事、日本顾问大得多,实际上,不过像木偶戏里的小戏人子一样,无论怎样蹦跳都是身不由己。
       全国伪军除伪正规军外,尚有各省县的伪地方武装,全国伪正规军三十二万七千四百人,伪地方武装二十九万九千八 百人,共计六十二万七千二百人。计华北伪正规军二十万零九千四百人,伪地方武装十七万八千人,华中伪正规军九万四千八百人,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
      华南伪正规军二万三千二百人,伪地方武装三万六千八百人。 华北伪治安军系统————齐燮元。他是最早的汉奸,起家的时候只有4个连,1940年率3个团在济南反正,1938年发展为5个团5000人,隶属于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总部设北平,辖十二个集团军,总兵力约六万人。
      集团军下辖团,各集团军之主官及其分布是:第一 集团军李润泉,第二集团军李瑛,第三集团军卢凤策,第五集团军刘化南,第七集团军马文起,第九集团军王斌,第一百零一集团军钱富安。以上七个集团,均位于冀东之迁安、遵化、丰润、滦县地区。第四集团军陈志平,位于鲁西之东平、东阿、长清地区。
      第六集团军齐荣,位于保定地区。第八集团军徐贯一,位于胶东平度地区。第一百零二集团军高德林,位于冀南豫北之安阳、邯郸、武安地区。教导集团军田申,随总部住于北平。该部为华北伪军中战斗力较强者,其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孙逆原为国民党第三十 九集团军之副总司令,于1942年5月,在鲁西之定陶、荷泽地区率部投敌。
      现总司令部设开封,辖两个军、一个独立师,总兵力约三万人。所属之第四军赵云祥,第五军王清翰,独立第三十八师孙玉田,均位于濮阳、东明、考诚地区。该部投敌后,积极配合敌寇,向共产党进攻,其战斗力亦为华北伪军中之较强者,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
      吴原为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师长。1943年春季在鲁中新泰、莱芜地区率部投敌。现辖三个师,总兵力一万二千人,全部仍在原地区活动。伪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该部原为国民党之第二十四集团军,于1943年5月在豫北陵川地区率部投敌。投敌后,番号与官职一概仍旧。
      辖伪第四 十军、伪第二十七军、伪新五军等三个军,总兵力二万五千人。总部设于汤阴。所属各部,分布于滑县、淇县、林县地区。编制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伪暂第十五军军长荣子恒。荣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一 十二师副师长,于1943年春季在鲁南费县地区率部投敌。
      兵力四千左右,位于鲁南临沂、郯城地区。伪兴亚同盟军总司令王胜武,辖六个师,兵力四千三百人。该部为骑步兵混合,位于绥远固阳地区。伪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李原为国民党骑九旅之团长,于1933年率部投敌。辖五个师,全为骑兵部队,总兵力三千人。位于绥远百灵庙地区。
      伪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白风翔(后被敌杀害)。白原为国民党之师长,于1940年在绥西率部投敌。该伪军现辖第三、四、五、六等四个骑兵师,三、四、五三个师均系傅作义之投敌部队改编的,总兵力二千人。位于绥远之固阳、百灵庙地区。伪山西剿共军下辖第一师赵瑞,第二师杨诚。
      赵瑞原系国民党骑一军的师长,抗战后率部投敌。杨诚原系国民党骑一军的团长,抗战后率部投敌。现第一师位于武乡,第二师位于崞县,军部位于太原。总兵力五千一百人。伪东亚皇协军总司令蔡雄飞。蔡原为国民党第十九 军的副师长,于1938年率部投敌。现辖两个纵队,活动于山西属离石、中阳、太原地区。
      总兵力三千人。伪绥靖警备队司令丁其昌。下辖三个集团军,总兵力三千人。活动于归绥,固阳地区。伪绥蒙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骑兵师。第一、第二两师,全为国民党第八战区投敌之部队组成。总兵力四千五 百人,活动于包头地区。伪剿共第一路军总司令李英,下辖三个师,活动于豫北之武安,内黄地区,总兵力三千五百人。
         华中伪正规军统归伪南京军委会直辖。伪地方团队则由各省管理。   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辖两个军六个师。第一军徐朴诚,第二军任援道兼。部队分布于南京、杭州、天长、合肥、扬州等地,各驻一个师。总部设南京。兵力共一万五千人。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汪逆精卫兼。
      辖两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李逆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于1941年2月率部投敌,该集团军辖五个师,另一个独立旅。分布江苏之泰州、江都、靖江地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原为杨仲华(杨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第六纵队司令,于1941年3月率部投敌),1942年10月被扣,番号被取消。
      所辖四个师另一个独立旅直属伪绥署指挥。部队分布于江苏之东台、盐城、如皋、南通一带。另有伪绥靖公署直属部队三个师,另一个独立团,分布于江苏之泰兴、兴化、高邮、宝应、盐城地区。总计伪苏北绥靖公署共辖十二个师,二个独立旅,一个独立团,兵力三万四千人。
      伪武汉行营主任杨揆一,辖鄂南绥靖公署三个师,直属三个师,另一个维新军。全部兵力六个师另一个维新军(相当于一个师),共一万人。部队分布于湖北之随县、应城、信阳、云梦、咸宁地区。鄂中伪清乡军司令潘尚武。潘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之旅长,于1943年2月先王劲哉率部投敌。
      现辖伪保安第三师,活动于鄂南之天门、汉川地区,兵力三千。伪苏皖边区绥靖军。总司令胡毓坤。下辖第十四、十 五、十六、十七、十八、三十六等六个师,总兵力一万五千人。部队分布皖北之宿县、亳州、苏北之沭阳、灌云及豫东之太康、商邱等地。伪和平反共兴亚建国第三军。
      军长徐继泰。徐原为江苏省游击第五纵队司令,于1942年夏季率部投敌。现驻苏北灌云地区,兵力三千八百人。伪第二军军长刘培善。辖第十及第十三师。第十师长谢文达,二千人,担任浙东杭甬铁路沿线守备。第十三师丁雪山部后反正。伪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
      刘原为第五战区一 百七十三师五百一十八团团长,1941年8月率部投敌。部队驻皖中无为地区,兵力二千人。伪南京警卫军军长刘夷。下辖一个警卫师,一个独立旅,一个教导大队,兵力一万人。装备战斗力为伪中央军之冠。1943年春季率部投敌之王劲哉(原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长),及第六战区挺进军司令金亦吾等,。
      还有各省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 不过其实各县的地方警备队反倒装备和士气都高于伪政府正规军的大多数部队,因为他们一般都由当地日军部队直接控制,统一计划,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装备,他们的武器都在各兵团的增加装备用枪支里补充,也就是日本武器装备。
      都配备有日本指挥官,教官,完全由日本所指挥,在实际操作里,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日军军曹带分队直接配属,等于在伪军里掺杂骨干,在华北,当时警备队总兵力95000人,其中装备步枪79000支,轻重机枪230挺,手枪5000支,自动步枪400支,至于警察,平时欺负老百姓还可以,华北总人数69000,不过有武器的不够一半,不过几乎每个县都有武装警察队,属于战斗部队。
      最后,说到铁路警备部队,这里面日本人的成分比较大,相应战斗力也比较强,差不多30%是日本人,机枪比例也大。 然后说从东北来的伪满洲国军,可能与抗联玩出点心得,他们对付游击有点水平,论战斗能力和素质,一般情况下调入关内都做特务武装和主力使用,装备大多是日式或者德式,1943年夏季由伪满开冀东二个旅,兵力八千人。
      位于遵化、迁安地区,一般是日伪双重领导,直属日军。   一般说来,我总结下,伪军一般编制都比较大,如伪治安军系统,12个集团军才60000人,一个集团军才不足5000人,集团军辖师旅不等,师人数在1500左右,团4、500人。大多数情况下,伪军一个师就是2000人以下,1000多的常见。
      一个集团军1000人,一个师7、800特正常,战斗力,也分三六九等,有强悍的,也有听见枪响就散伙的,总的说来,有日军督战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守备依托工事勉强胜任,进攻白刃玩命就差点。在历次战斗里,伪军一般都是配属日军战斗,独当一面的只有“满洲国”的军队,主要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战绩,都是去当运输队的。
       另外,牌子特别多,名目什么都有,东亚皇协、兴亚同盟、东亚同盟救、自治,护国救民、维新、清乡、和平反共兴亚建国、山西剿共、绥蒙联军听起来特别吓人。 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作战用正规军。
      日本当时以62师团为例,师团占领长治、阳泉地区,有正太和白晋两条铁路,约500公里铁路,有188个大小据点,其中县城就有近20个,师团是三等师团,有8个步兵大队,42个中队,128个步兵小队,而控制的地域太大,128个步兵小队实在不够分,因为一个县城起码也得有一个步兵中队,而两个地区首府也得有驻军,师团还得有机动的直属部队,所以这些据点都必须依靠伪军来驻守。
      这样就能解脱大量日军部队用于野战目的,而日军确实达到了他要的这个目的,不过,伪军大多数时候真的没法子指望。 当时华北沦陷的县属超过500个, 而日军能切实控制的不过70个,而80%的县是只能控制县城或重点城镇,或者干脆完整县在抗日武装手里。
      而以一个县每天只消灭一个日军的话,则日军每天的损 失要超过500人,这相当于一个满员的步兵大队的5/8 ,一个混成旅团1/5,一个三单位师团的1/20 ,一个四单位师团的1/30-1/40。反过来讲 ,也就是平均大约2天可以消灭日军一个大队,5天 消灭其一个旅团,20-40天消灭其一个师团。
      聚 少成多才是游击战争的真正的威力所在。中国抗日武装就是如此来的。 从伪军的组成来看,属于国军老底子的不少,但中央嫡系投降的不多,大多是地方部队,华中忠义救国军序列投敌的基本不属于正规军,他们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反共有余,实力不足,但是他们有优点——-装备精良,特务活动熟练。
      伪军鉴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所以伪军补充的很快,来源有国军战俘能改造部分和当地出国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壮丁,以及地皮流氓的补充。这个数字,只能从上文里的日本62师团的3年扩充里看,先后补充辖区伪军8000人,这个不包括投敌国民党武装和各部队自行补充和伪军拉丁,所以,没有数字,无法考证伪军总共补充多少人。
      因为,报喜不报优是伪组织的一贯传统。 而特务队,便衣队、夜袭队等等,由于只有轻武器并且缺乏战斗经验,只能跟着上,欺负游击队和村干部可以,碰上正规军和坚强的游击队,还不如伪军呢。 说起伪军,同时还有各种游杂武装,如爱护团,自卫团,维持会乡警,他们的战斗力很差,但是大小也算伪组织人员。
      这个数字可能更多。 至于伪军,鉴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跟抗日武装做生意成为他们重要财源,走私违禁物资,盗卖军火弹药,逼的日本人在冀中不得不按子弹壳来给伪军核发弹药,按照我手头的资料,在德州,敌工部一次就向伪军某部支付大洋3000,黄金50两,购买65子弹50箱,东北产手榴弹10箱和20响手枪10支以及其他物资一部,按这个价格,子弹几乎是一毛钱一发,甚至伪军出卖情报,丢弃弹药枪械以换取生存的资格这更是常有的事情。
      给八路绿灯几乎成为大多数伪军心照不宣的秘密。日本则不得不哀叹——-靠不住。 伪军的战斗能力和素质一般随其前身的风格和底子所决定,一般说来,山西伪军继承了晋军的风格,善于守备据点工事,预备队比较大,没有白刃的优秀传统。河北伪军则大多由民军和西北军的老底子比较多,早期西北军改编的敢于白刃,后期善于上房压顶,敢拼手榴弹,伪蒙古军则是乱仗,一窝蜂地上,只要抵抗的坚决,蒙古军 只有吃亏的分。
      山东民风强悍,以地方部队的风格而定,大体上战斗力位于中游偏上,新四军附近的伪军战斗力就要差点,但装备普遍比华北要好的多。 总体说来,历史的耻辱柱上所烙的不光荣的人的灵魂。 刚才没注意你的图。 这个图实在是不好。 关于原因我也不懂。
       是这个。 倭寇深入,赤匪猖獗,吾人攘外必须安内。我中?迹嗽谌诵难}雜散漫,精神萎頓不振而又不能忍苦耐?冢酥量苌罘丝瘛M艺涡?鞲魍究炭嗄?冢?远üぷ鳎倘柝??,打破目前之難關,完成剿赤之使命,有厚望焉。 此致 宣?髦T同志 蔣中正 三月十四日 。
      

    学***

    2006-01-08 13:14:38

其他答案

    2006-01-09 15:26:24
  • 早日回归 
    

    快***

    2006-01-09 15:26:24

  • 2006-01-09 13:29:21
  • 那幅书法是蒋介石的手迹吗?

    气***

    2006-01-09 13:29:21

  • 2006-01-08 21:43:16
  • 台湾同胞,您好/日伪军就是汗贱,就向陈水扁一样,贱人一个.

    U***

    2006-01-08 21:43:16

  • 2006-01-08 21:38:37
  • 日军,和伪军的合称

    特***

    2006-01-08 21:38:37

  • 2006-01-08 17:46:52
  •   台湾同胞,您好!
    从1932年3月成立的伪满洲国,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还有在北平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 我们痛心疾首地发现,在这些伪政权"治理"下,在伪军的枪口下,大量的金钱、粮食、矿产被源源不绝地运往日本,抗日武装被反复"扫荡""清乡",中国百姓被血腥屠杀…… 
    而由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
      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因为为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日本本来希望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来负责占领区治安。根据日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南京国民革命军"、"华北治安军"等各种武装,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日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其实刚开始,伪军扩充的并不厉害,这点不得不承认,委员长控制军队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但是好景不长,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出"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
      根据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建制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进行"扫荡"或者"治安强化作战-日本的说法",其中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统计,除满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被缴械的大约是118。
      6万人,而满洲国和伪蒙古军当时,1945年有40万军警。但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中也有逾200万伪军的说法,因为那时候逃亡和被改编的大多没有被统计。这个数量的伪军几乎超过在华投降日本军队的数量——-120万(而这个日军数量还包括在台湾和越南北部的的日军,而这些日军一般是不在抗战实际作战数字里的),但指挥伪军的却是日本军队。
       伪军和伪政权大致上属于三个系统,汪的中央政府中央军,25万以上,王辑堂的华北政务委员会治安军10万,后来叫皇协军,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的蒙古军1。5万,地方团队25万。其中,国民党正规军投敌50万,中央委员22人,就山东来说,1940年,地方军及正规军18万人,投敌1941年4万,1942年6万,1943年3万,3年投敌13万,山东伪军,1940年8万,1941年12万,1942年15万,1943年18万,3年增加10万,到1943年,山东只剩下东北军51军于学忠部以及地方少量部队,总数只有3万,而冀察更干脆,10万人马只有新8军高树勋1万人枪。
       正如伪政府的所有决策要听命于日本顾问一样,伪军队的所有行动必须听命于日军。日军对伪军重要的控制形式就是作战会议。伪军参加日军的作战会议,几乎没有发言权。作战,打头阵永远是伪军。那些汉奸省长、警备司令、警察厅长,听起来官名比日本参事、日本顾问大得多,实际上,不过像木偶戏里的小戏人子一样,无论怎样蹦跳都是身不由己。
       全国伪军除伪正规军外,尚有各省县的伪地方武装,全国伪正规军三十二万七千四百人,伪地方武装二十九万九千八 百人,共计六十二万七千二百人。计华北伪正规军二十万零九千四百人,伪地方武装十七万八千人,华中伪正规军九万四千八百人,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
      华南伪正规军二万三千二百人,伪地方武装三万六千八百人。 华北伪治安军系统————齐燮元。他是最早的汉奸,起家的时候只有4个连,1940年率3个团在济南反正,1938年发展为5个团5000人,隶属于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总部设北平,辖十二个集团军,总兵力约六万人。
      集团军下辖团,各集团军之主官及其分布是:第一 集团军李润泉,第二集团军李瑛,第三集团军卢凤策,第五集团军刘化南,第七集团军马文起,第九集团军王斌,第一百零一集团军钱富安。以上七个集团,均位于冀东之迁安、遵化、丰润、滦县地区。第四集团军陈志平,位于鲁西之东平、东阿、长清地区。
      第六集团军齐荣,位于保定地区。第八集团军徐贯一,位于胶东平度地区。第一百零二集团军高德林,位于冀南豫北之安阳、邯郸、武安地区。教导集团军田申,随总部住于北平。该部为华北伪军中战斗力较强者,其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孙逆原为国民党第三十 九集团军之副总司令,于1942年5月,在鲁西之定陶、荷泽地区率部投敌。
      现总司令部设开封,辖两个军、一个独立师,总兵力约三万人。所属之第四军赵云祥,第五军王清翰,独立第三十八师孙玉田,均位于濮阳、东明、考诚地区。该部投敌后,积极配合敌寇,向共产党进攻,其战斗力亦为华北伪军中之较强者,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
      吴原为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师长。1943年春季在鲁中新泰、莱芜地区率部投敌。现辖三个师,总兵力一万二千人,全部仍在原地区活动。伪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该部原为国民党之第二十四集团军,于1943年5月在豫北陵川地区率部投敌。投敌后,番号与官职一概仍旧。
      辖伪第四 十军、伪第二十七军、伪新五军等三个军,总兵力二万五千人。总部设于汤阴。所属各部,分布于滑县、淇县、林县地区。编制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伪暂第十五军军长荣子恒。荣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一 十二师副师长,于1943年春季在鲁南费县地区率部投敌。
      兵力四千左右,位于鲁南临沂、郯城地区。伪兴亚同盟军总司令王胜武,辖六个师,兵力四千三百人。该部为骑步兵混合,位于绥远固阳地区。伪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李原为国民党骑九旅之团长,于1933年率部投敌。辖五个师,全为骑兵部队,总兵力三千人。位于绥远百灵庙地区。
      伪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白风翔(后被敌杀害)。白原为国民党之师长,于1940年在绥西率部投敌。该伪军现辖第三、四、五、六等四个骑兵师,三、四、五三个师均系傅作义之投敌部队改编的,总兵力二千人。位于绥远之固阳、百灵庙地区。伪山西剿共军下辖第一师赵瑞,第二师杨诚。
      赵瑞原系国民党骑一军的师长,抗战后率部投敌。杨诚原系国民党骑一军的团长,抗战后率部投敌。现第一师位于武乡,第二师位于崞县,军部位于太原。总兵力五千一百人。伪东亚皇协军总司令蔡雄飞。蔡原为国民党第十九 军的副师长,于1938年率部投敌。现辖两个纵队,活动于山西属离石、中阳、太原地区。
      总兵力三千人。伪绥靖警备队司令丁其昌。下辖三个集团军,总兵力三千人。活动于归绥,固阳地区。伪绥蒙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骑兵师。第一、第二两师,全为国民党第八战区投敌之部队组成。总兵力四千五 百人,活动于包头地区。伪剿共第一路军总司令李英,下辖三个师,活动于豫北之武安,内黄地区,总兵力三千五百人。
         华中伪正规军统归伪南京军委会直辖。伪地方团队则由各省管理。   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辖两个军六个师。第一军徐朴诚,第二军任援道兼。部队分布于南京、杭州、天长、合肥、扬州等地,各驻一个师。总部设南京。兵力共一万五千人。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汪逆精卫兼。
      辖两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李逆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于1941年2月率部投敌,该集团军辖五个师,另一个独立旅。分布江苏之泰州、江都、靖江地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原为杨仲华(杨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第六纵队司令,于1941年3月率部投敌),1942年10月被扣,番号被取消。
      所辖四个师另一个独立旅直属伪绥署指挥。部队分布于江苏之东台、盐城、如皋、南通一带。另有伪绥靖公署直属部队三个师,另一个独立团,分布于江苏之泰兴、兴化、高邮、宝应、盐城地区。总计伪苏北绥靖公署共辖十二个师,二个独立旅,一个独立团,兵力三万四千人。
      伪武汉行营主任杨揆一,辖鄂南绥靖公署三个师,直属三个师,另一个维新军。全部兵力六个师另一个维新军(相当于一个师),共一万人。部队分布于湖北之随县、应城、信阳、云梦、咸宁地区。鄂中伪清乡军司令潘尚武。潘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之旅长,于1943年2月先王劲哉率部投敌。
      现辖伪保安第三师,活动于鄂南之天门、汉川地区,兵力三千。伪苏皖边区绥靖军。总司令胡毓坤。下辖第十四、十 五、十六、十七、十八、三十六等六个师,总兵力一万五千人。部队分布皖北之宿县、亳州、苏北之沭阳、灌云及豫东之太康、商邱等地。伪和平反共兴亚建国第三军。
      军长徐继泰。徐原为江苏省游击第五纵队司令,于1942年夏季率部投敌。现驻苏北灌云地区,兵力三千八百人。伪第二军军长刘培善。辖第十及第十三师。第十师长谢文达,二千人,担任浙东杭甬铁路沿线守备。第十三师丁雪山部后反正。伪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
      刘原为第五战区一 百七十三师五百一十八团团长,1941年8月率部投敌。部队驻皖中无为地区,兵力二千人。伪南京警卫军军长刘夷。下辖一个警卫师,一个独立旅,一个教导大队,兵力一万人。装备战斗力为伪中央军之冠。1943年春季率部投敌之王劲哉(原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长),及第六战区挺进军司令金亦吾等,。
      还有各省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 不过其实各县的地方警备队反倒装备和士气都高于伪政府正规军的大多数部队,因为他们一般都由当地日军部队直接控制,统一计划,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装备,他们的武器都在各兵团的增加装备用枪支里补充,也就是日本武器装备。
      都配备有日本指挥官,教官,完全由日本所指挥,在实际操作里,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日军军曹带分队直接配属,等于在伪军里掺杂骨干,在华北,当时警备队总兵力95000人,其中装备步枪79000支,轻重机枪230挺,手枪5000支,自动步枪400支,至于警察,平时欺负老百姓还可以,华北总人数69000,不过有武器的不够一半,不过几乎每个县都有武装警察队,属于战斗部队。
      最后,说到铁路警备部队,这里面日本人的成分比较大,相应战斗力也比较强,差不多30%是日本人,机枪比例也大。 然后说从东北来的伪满洲国军,可能与抗联玩出点心得,他们对付游击有点水平,论战斗能力和素质,一般情况下调入关内都做特务武装和主力使用,装备大多是日式或者德式,1943年夏季由伪满开冀东二个旅,兵力八千人。
      位于遵化、迁安地区,一般是日伪双重领导,直属日军。   一般说来,我总结下,伪军一般编制都比较大,如伪治安军系统,12个集团军才60000人,一个集团军才不足5000人,集团军辖师旅不等,师人数在1500左右,团4、500人。大多数情况下,伪军一个师就是2000人以下,1000多的常见。
      一个集团军1000人,一个师7、800特正常,战斗力,也分三六九等,有强悍的,也有听见枪响就散伙的,总的说来,有日军督战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守备依托工事勉强胜任,进攻白刃玩命就差点。在历次战斗里,伪军一般都是配属日军战斗,独当一面的只有“满洲国”的军队,主要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战绩,都是去当运输队的。
       另外,牌子特别多,名目什么都有,东亚皇协、兴亚同盟、东亚同盟救、自治,护国救民、维新、清乡、和平反共兴亚建国、山西剿共、绥蒙联军听起来特别吓人。 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作战用正规军。
      日本当时以62师团为例,师团占领长治、阳泉地区,有正太和白晋两条铁路,约500公里铁路,有188个大小据点,其中县城就有近20个,师团是三等师团,有8个步兵大队,42个中队,128个步兵小队,而控制的地域太大,128个步兵小队实在不够分,因为一个县城起码也得有一个步兵中队,而两个地区首府也得有驻军,师团还得有机动的直属部队,所以这些据点都必须依靠伪军来驻守。
      这样就能解脱大量日军部队用于野战目的,而日军确实达到了他要的这个目的,不过,伪军大多数时候真的没法子指望。 当时华北沦陷的县属超过500个, 而日军能切实控制的不过70个,而80%的县是只能控制县城或重点城镇,或者干脆完整县在抗日武装手里。
      而以一个县每天只消灭一个日军的话,则日军每天的损 失要超过500人,这相当于一个满员的步兵大队的5/8 ,一个混成旅团1/5,一个三单位师团的1/20 ,一个四单位师团的1/30-1/40。反过来讲 ,也就是平均大约2天可以消灭日军一个大队,5天 消灭其一个旅团,20-40天消灭其一个师团。
      聚 少成多才是游击战争的真正的威力所在。中国抗日武装就是如此来的。 从伪军的组成来看,属于国军老底子的不少,但中央嫡系投降的不多,大多是地方部队,华中忠义救国军序列投敌的基本不属于正规军,他们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反共有余,实力不足,但是他们有优点——-装备精良,特务活动熟练。
      伪军鉴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所以伪军补充的很快,来源有国军战俘能改造部分和当地出国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壮丁,以及地皮流氓的补充。这个数字,只能从上文里的日本62师团的3年扩充里看,先后补充辖区伪军8000人,这个不包括投敌国民党武装和各部队自行补充和伪军拉丁,所以,没有数字,无法考证伪军总共补充多少人。
      因为,报喜不报优是伪组织的一贯传统。 而特务队,便衣队、夜袭队等等,由于只有轻武器并且缺乏战斗经验,只能跟着上,欺负游击队和村干部可以,碰上正规军和坚强的游击队,还不如伪军呢。 说起伪军,同时还有各种游杂武装,如爱护团,自卫团,维持会乡警,他们的战斗力很差,但是大小也算伪组织人员。
      这个数字可能更多。 至于伪军,鉴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跟抗日武装做生意成为他们重要财源,走私违禁物资,盗卖军火弹药,逼的日本人在冀中不得不按子弹壳来给伪军核发弹药,按照我手头的资料,在德州,敌工部一次就向伪军某部支付大洋3000,黄金50两,购买65子弹50箱,东北产手榴弹10箱和20响手枪10支以及其他物资一部,按这个价格,子弹几乎是一毛钱一发,甚至伪军出卖情报,丢弃弹药枪械以换取生存的资格这更是常有的事情。
      给八路绿灯几乎成为大多数伪军心照不宣的秘密。日本则不得不哀叹——-靠不住。 伪军的战斗能力和素质一般随其前身的风格和底子所决定,一般说来,山西伪军继承了晋军的风格,善于守备据点工事,预备队比较大,没有白刃的优秀传统。河北伪军则大多由民军和西北军的老底子比较多,早期西北军改编的敢于白刃,后期善于上房压顶,敢拼手榴弹,伪蒙古军则是乱仗,一窝蜂地上,只要抵抗的坚决,蒙古军 只有吃亏的分。
      山东民风强悍,以地方部队的风格而定,大体上战斗力位于中游偏上,新四军附近的伪军战斗力就要差点,但装备普遍比华北要好的多。 总体说来,历史的耻辱柱上所烙的不光荣的人的灵魂。 你可以看看这就是日本侵华实录 每个国家不可避免的一种悲哀,任何国家在极端情况下都会有伪军。
      

    真***

    2006-01-08 17:46:52

  • 2006-01-08 16:22:11
  •   台湾同胞,您好!
    从1932年3月成立的伪满洲国,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还有在北平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 我们痛心疾首地发现,在这些伪政权"治理"下,在伪军的枪口下,大量的金钱、粮食、矿产被源源不绝地运往日本,抗日武装被反复"扫荡""清乡",中国百姓被血腥屠杀…… 
    而由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
      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因为为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日本本来希望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来负责占领区治安。根据日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南京国民革命军"、"华北治安军"等各种武装,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日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其实刚开始,伪军扩充的并不厉害,这点不得不承认,委员长控制军队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但是好景不长,在1942-1943年期间国民政府推出"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后,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
      根据在抗战结束后的统计,在华伪军建制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其中除了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治安维护外,绝大部分的伪军被调往华北地区进行"扫荡"或者"治安强化作战-日本的说法",其中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统计,除满洲国以外所有驻华伪军的数量被缴械的大约是118。
      6万人,而满洲国和伪蒙古军当时,1945年有40万军警。但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中也有逾200万伪军的说法,因为那时候逃亡和被改编的大多没有被统计。这个数量的伪军几乎超过在华投降日本军队的数量——-120万(而这个日军数量还包括在台湾和越南北部的的日军,而这些日军一般是不在抗战实际作战数字里的),但指挥伪军的却是日本军队。
       伪军和伪政权大致上属于三个系统,汪的中央政府中央军,25万以上,王辑堂的华北政务委员会治安军10万,后来叫皇协军,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的蒙古军1。5万,地方团队25万。其中,国民党正规军投敌50万,中央委员22人,就山东来说,1940年,地方军及正规军18万人,投敌1941年4万,1942年6万,1943年3万,3年投敌13万,山东伪军,1940年8万,1941年12万,1942年15万,1943年18万,3年增加10万,到1943年,山东只剩下东北军51军于学忠部以及地方少量部队,总数只有3万,而冀察更干脆,10万人马只有新8军高树勋1万人枪。
       正如伪政府的所有决策要听命于日本顾问一样,伪军队的所有行动必须听命于日军。日军对伪军重要的控制形式就是作战会议。伪军参加日军的作战会议,几乎没有发言权。作战,打头阵永远是伪军。那些汉奸省长、警备司令、警察厅长,听起来官名比日本参事、日本顾问大得多,实际上,不过像木偶戏里的小戏人子一样,无论怎样蹦跳都是身不由己。
       全国伪军除伪正规军外,尚有各省县的伪地方武装,全国伪正规军三十二万七千四百人,伪地方武装二十九万九千八 百人,共计六十二万七千二百人。计华北伪正规军二十万零九千四百人,伪地方武装十七万八千人,华中伪正规军九万四千八百人,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
      华南伪正规军二万三千二百人,伪地方武装三万六千八百人。 华北伪治安军系统————齐燮元。他是最早的汉奸,起家的时候只有4个连,1940年率3个团在济南反正,1938年发展为5个团5000人,隶属于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总部设北平,辖十二个集团军,总兵力约六万人。
      集团军下辖团,各集团军之主官及其分布是:第一 集团军李润泉,第二集团军李瑛,第三集团军卢凤策,第五集团军刘化南,第七集团军马文起,第九集团军王斌,第一百零一集团军钱富安。以上七个集团,均位于冀东之迁安、遵化、丰润、滦县地区。第四集团军陈志平,位于鲁西之东平、东阿、长清地区。
      第六集团军齐荣,位于保定地区。第八集团军徐贯一,位于胶东平度地区。第一百零二集团军高德林,位于冀南豫北之安阳、邯郸、武安地区。教导集团军田申,随总部住于北平。该部为华北伪军中战斗力较强者,其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孙逆原为国民党第三十 九集团军之副总司令,于1942年5月,在鲁西之定陶、荷泽地区率部投敌。
      现总司令部设开封,辖两个军、一个独立师,总兵力约三万人。所属之第四军赵云祥,第五军王清翰,独立第三十八师孙玉田,均位于濮阳、东明、考诚地区。该部投敌后,积极配合敌寇,向共产党进攻,其战斗力亦为华北伪军中之较强者,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
      吴原为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师长。1943年春季在鲁中新泰、莱芜地区率部投敌。现辖三个师,总兵力一万二千人,全部仍在原地区活动。伪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该部原为国民党之第二十四集团军,于1943年5月在豫北陵川地区率部投敌。投敌后,番号与官职一概仍旧。
      辖伪第四 十军、伪第二十七军、伪新五军等三个军,总兵力二万五千人。总部设于汤阴。所属各部,分布于滑县、淇县、林县地区。编制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伪暂第十五军军长荣子恒。荣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一 十二师副师长,于1943年春季在鲁南费县地区率部投敌。
      兵力四千左右,位于鲁南临沂、郯城地区。伪兴亚同盟军总司令王胜武,辖六个师,兵力四千三百人。该部为骑步兵混合,位于绥远固阳地区。伪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李原为国民党骑九旅之团长,于1933年率部投敌。辖五个师,全为骑兵部队,总兵力三千人。位于绥远百灵庙地区。
      伪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白风翔(后被敌杀害)。白原为国民党之师长,于1940年在绥西率部投敌。该伪军现辖第三、四、五、六等四个骑兵师,三、四、五三个师均系傅作义之投敌部队改编的,总兵力二千人。位于绥远之固阳、百灵庙地区。伪山西剿共军下辖第一师赵瑞,第二师杨诚。
      赵瑞原系国民党骑一军的师长,抗战后率部投敌。杨诚原系国民党骑一军的团长,抗战后率部投敌。现第一师位于武乡,第二师位于崞县,军部位于太原。总兵力五千一百人。伪东亚皇协军总司令蔡雄飞。蔡原为国民党第十九 军的副师长,于1938年率部投敌。现辖两个纵队,活动于山西属离石、中阳、太原地区。
      总兵力三千人。伪绥靖警备队司令丁其昌。下辖三个集团军,总兵力三千人。活动于归绥,固阳地区。伪绥蒙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骑兵师。第一、第二两师,全为国民党第八战区投敌之部队组成。总兵力四千五 百人,活动于包头地区。伪剿共第一路军总司令李英,下辖三个师,活动于豫北之武安,内黄地区,总兵力三千五百人。
         华中伪正规军统归伪南京军委会直辖。伪地方团队则由各省管理。   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辖两个军六个师。第一军徐朴诚,第二军任援道兼。部队分布于南京、杭州、天长、合肥、扬州等地,各驻一个师。总部设南京。兵力共一万五千人。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汪逆精卫兼。
      辖两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李逆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于1941年2月率部投敌,该集团军辖五个师,另一个独立旅。分布江苏之泰州、江都、靖江地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原为杨仲华(杨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第六纵队司令,于1941年3月率部投敌),1942年10月被扣,番号被取消。
      所辖四个师另一个独立旅直属伪绥署指挥。部队分布于江苏之东台、盐城、如皋、南通一带。另有伪绥靖公署直属部队三个师,另一个独立团,分布于江苏之泰兴、兴化、高邮、宝应、盐城地区。总计伪苏北绥靖公署共辖十二个师,二个独立旅,一个独立团,兵力三万四千人。
      伪武汉行营主任杨揆一,辖鄂南绥靖公署三个师,直属三个师,另一个维新军。全部兵力六个师另一个维新军(相当于一个师),共一万人。部队分布于湖北之随县、应城、信阳、云梦、咸宁地区。鄂中伪清乡军司令潘尚武。潘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之旅长,于1943年2月先王劲哉率部投敌。
      现辖伪保安第三师,活动于鄂南之天门、汉川地区,兵力三千。伪苏皖边区绥靖军。总司令胡毓坤。下辖第十四、十 五、十六、十七、十八、三十六等六个师,总兵力一万五千人。部队分布皖北之宿县、亳州、苏北之沭阳、灌云及豫东之太康、商邱等地。伪和平反共兴亚建国第三军。
      军长徐继泰。徐原为江苏省游击第五纵队司令,于1942年夏季率部投敌。现驻苏北灌云地区,兵力三千八百人。伪第二军军长刘培善。辖第十及第十三师。第十师长谢文达,二千人,担任浙东杭甬铁路沿线守备。第十三师丁雪山部后反正。伪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
      刘原为第五战区一 百七十三师五百一十八团团长,1941年8月率部投敌。部队驻皖中无为地区,兵力二千人。伪南京警卫军军长刘夷。下辖一个警卫师,一个独立旅,一个教导大队,兵力一万人。装备战斗力为伪中央军之冠。1943年春季率部投敌之王劲哉(原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长),及第六战区挺进军司令金亦吾等,。
      还有各省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 不过其实各县的地方警备队反倒装备和士气都高于伪政府正规军的大多数部队,因为他们一般都由当地日军部队直接控制,统一计划,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装备,他们的武器都在各兵团的增加装备用枪支里补充,也就是日本武器装备。
      都配备有日本指挥官,教官,完全由日本所指挥,在实际操作里,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日军军曹带分队直接配属,等于在伪军里掺杂骨干,在华北,当时警备队总兵力95000人,其中装备步枪79000支,轻重机枪230挺,手枪5000支,自动步枪400支,至于警察,平时欺负老百姓还可以,华北总人数69000,不过有武器的不够一半,不过几乎每个县都有武装警察队,属于战斗部队。
      最后,说到铁路警备部队,这里面日本人的成分比较大,相应战斗力也比较强,差不多30%是日本人,机枪比例也大。 然后说从东北来的伪满洲国军,可能与抗联玩出点心得,他们对付游击有点水平,论战斗能力和素质,一般情况下调入关内都做特务武装和主力使用,装备大多是日式或者德式,1943年夏季由伪满开冀东二个旅,兵力八千人。
      位于遵化、迁安地区,一般是日伪双重领导,直属日军。   一般说来,我总结下,伪军一般编制都比较大,如伪治安军系统,12个集团军才60000人,一个集团军才不足5000人,集团军辖师旅不等,师人数在1500左右,团4、500人。大多数情况下,伪军一个师就是2000人以下,1000多的常见。
      一个集团军1000人,一个师7、800特正常,战斗力,也分三六九等,有强悍的,也有听见枪响就散伙的,总的说来,有日军督战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守备依托工事勉强胜任,进攻白刃玩命就差点。在历次战斗里,伪军一般都是配属日军战斗,独当一面的只有“满洲国”的军队,主要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战绩,都是去当运输队的。
       另外,牌子特别多,名目什么都有,东亚皇协、兴亚同盟、东亚同盟救、自治,护国救民、维新、清乡、和平反共兴亚建国、山西剿共、绥蒙联军听起来特别吓人。 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占领区内的反抗活动此起彼伏,为镇压地方反抗而牵制了大量的作战用正规军。
      日本当时以62师团为例,师团占领长治、阳泉地区,有正太和白晋两条铁路,约500公里铁路,有188个大小据点,其中县城就有近20个,师团是三等师团,有8个步兵大队,42个中队,128个步兵小队,而控制的地域太大,128个步兵小队实在不够分,因为一个县城起码也得有一个步兵中队,而两个地区首府也得有驻军,师团还得有机动的直属部队,所以这些据点都必须依靠伪军来驻守。
      这样就能解脱大量日军部队用于野战目的,而日军确实达到了他要的这个目的,不过,伪军大多数时候真的没法子指望。 当时华北沦陷的县属超过500个, 而日军能切实控制的不过70个,而80%的县是只能控制县城或重点城镇,或者干脆完整县在抗日武装手里。
      而以一个县每天只消灭一个日军的话,则日军每天的损 失要超过500人,这相当于一个满员的步兵大队的5/8 ,一个混成旅团1/5,一个三单位师团的1/20 ,一个四单位师团的1/30-1/40。反过来讲 ,也就是平均大约2天可以消灭日军一个大队,5天 消灭其一个旅团,20-40天消灭其一个师团。
      聚 少成多才是游击战争的真正的威力所在。中国抗日武装就是如此来的。 从伪军的组成来看,属于国军老底子的不少,但中央嫡系投降的不多,大多是地方部队,华中忠义救国军序列投敌的基本不属于正规军,他们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反共有余,实力不足,但是他们有优点——-装备精良,特务活动熟练。
      伪军鉴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加上装备和战斗力低下,一贯是被敲打的重点照顾对象,所以伪军补充的很快,来源有国军战俘能改造部分和当地出国民兵—日本版本的抓壮丁,以及地皮流氓的补充。这个数字,只能从上文里的日本62师团的3年扩充里看,先后补充辖区伪军8000人,这个不包括投敌国民党武装和各部队自行补充和伪军拉丁,所以,没有数字,无法考证伪军总共补充多少人。
      因为,报喜不报优是伪组织的一贯传统。 而特务队,便衣队、夜袭队等等,由于只有轻武器并且缺乏战斗经验,只能跟着上,欺负游击队和村干部可以,碰上正规军和坚强的游击队,还不如伪军呢。 说起伪军,同时还有各种游杂武装,如爱护团,自卫团,维持会乡警,他们的战斗力很差,但是大小也算伪组织人员。
      这个数字可能更多。 至于伪军,鉴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跟抗日武装做生意成为他们重要财源,走私违禁物资,盗卖军火弹药,逼的日本人在冀中不得不按子弹壳来给伪军核发弹药,按照我手头的资料,在德州,敌工部一次就向伪军某部支付大洋3000,黄金50两,购买65子弹50箱,东北产手榴弹10箱和20响手枪10支以及其他物资一部,按这个价格,子弹几乎是一毛钱一发,甚至伪军出卖情报,丢弃弹药枪械以换取生存的资格这更是常有的事情。
      给八路绿灯几乎成为大多数伪军心照不宣的秘密。日本则不得不哀叹——-靠不住。 伪军的战斗能力和素质一般随其前身的风格和底子所决定,一般说来,山西伪军继承了晋军的风格,善于守备据点工事,预备队比较大,没有白刃的优秀传统。河北伪军则大多由民军和西北军的老底子比较多,早期西北军改编的敢于白刃,后期善于上房压顶,敢拼手榴弹,伪蒙古军则是乱仗,一窝蜂地上,只要抵抗的坚决,蒙古军 只有吃亏的分。
      山东民风强悍,以地方部队的风格而定,大体上战斗力位于中游偏上,新四军附近的伪军战斗力就要差点,但装备普遍比华北要好的多。 总体说来,历史的耻辱柱上所烙的不光荣的人的灵魂。 你可以看看这就是日本侵华实录 。

    w***

    2006-01-08 16:22:11

  • 2006-01-08 15:05:19
  • 楼上的好厉害,为你喝彩!!!!!愿中日永不再战,世界和平!!!!

    埃***

    2006-01-08 15:05: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