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肝包虫的治疗方法

首页

肝包虫的治疗方法

我以前得地这种病但是通过治疗已经好转可能最近腰痛,通过检查这病又复发了而且在肝上已形成了一个包块,医生说是虫死后无法排出休内因此在肝上包裹成一块包长为127mm*mm请问现在我怎么办只能做手术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11-25 12:06:36
  •   迄今为止,手术仍然是治愈肝包虫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2。2。1  内囊摘除术  这是肝包虫病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适用于无感染的病例。完
    整内囊摘除有分破内囊导致囊液外溢之虞,故多采用内囊穿刺摘除术。由于囊肿注入甲醛可能发生意外且有使胆管纤维闭锁之弊,我院早已改用10%~20%高渗盐水。
      此手术之关键是必须严格遵守“无瘤”手术原则。其具体措施有:①使用浸湿高渗盐水的方纱隔离病灶;②备双吸引器以防止穿刺孔囊液渗漏污染术野;③反复用高渗盐水冲洗病灶及其周围。在处理最为棘手的多子囊型肝包虫囊肿时,我们采用穿刺针从单孔刺入囊肿,反复多向穿刺以刺破子囊,反复抽吸囊液并注入高渗盐水杀死头节,然后在严密保护之下切开囊肿,用勺舀出子囊,吸净囊液,再摘除内囊,取得较好疗效。
      如果此种类型囊肿局限于肝边缘部位,亦可考虑施行肝切除术。 2。2。2 肝切除术 对于肝包虫囊肿施行肝切除术一般持保守态度,仅对局限于一 叶的大型包虫囊肿且合并肝组织严重损害时才予以考虑。对于泡状棘球蚴病行肝切 除则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只要其病变比较局限均应力争切除,包括肝段、叶、半肝 或非规则肝切除。
      但若病变呈弥漫分布或已侵及肝门应视为肝切除的禁忌证。本组 7例行肝切除,效果满意。 2。2。3 残余囊腔的处理 对于单纯型囊肿在切除部分囊壁后可将囊腔直接缝合, 不置引流。对于囊腔巨大而坚硬、不能缝闭、位于肝顶部或合并感染及胆瘘者,可 用高渗盐水、双氧水或“灭卡液”(即灭滴灵1。
      0 g及卡那霉素0。4 g加入生理盐水 500 ml内)冲洗,然后用5%碘酊烧灼。若有胆瘘,则经囊腔缝补瘘口,再涂以生物 胶。最后以游离带蒂大网膜填塞囊腔,能取得满意疗效。 2。2。4 囊肿合并胆瘘的处理 本组采用直视下囊腔内细针线缝合瘘口加网膜填塞 ,疗效甚佳。
      近年来运用TH胶涂抹于瘘口缝合处起到加固作用。胆瘘处理的关键是 反复用白纱布蘸拭囊腔,检查有无胆染,以避免忽略瘘口、修补失败和遗留其他胆 瘘。 2。2。5 囊肿破入腹腔的处理 应在积极抗过敏性休克的同时尽快剖腹探查。手术 关键是反复用10%高渗盐水冲洗腹腔,力争彻底清除头节及子囊,并处理包虫囊肿 。
      为防止继发性腹腔包虫囊肿发生,术后必须服用抗包虫药物至少3个月。 2。2。6 囊肿破入胆道的处理 囊肿破入胆道者应及时探查胆道,清除内囊碎片及 子囊,反复用高渗盐水冲洗后置T管引流,并处理包囊残腔及修补胆瘘。 。

    x***

    2005-11-25 12:06:36

  • 2005-11-10 14:16:59
  •   肝包虫囊肿多见于牧区,南美、南欧和澳洲等与牧羊有关,伊朗和伊拉克等与骆驼有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则可能与驯鹿有关。我国内蒙、西北、四川西部、西藏等地区较常见。本病又称肝棘球蚴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肝脏所致。
    【治疗措施】
    1、对小而深藏肝内的肝包虫囊肝可严密随访,定期超声检查,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时,可手术治疗。
       2、内囊摘除为最常用术式,其要点为:①在暴露包虫囊肿需认真保护伤口与周围脏器,避免囊液的污染、头节种植、与过敏反应。②切开囊腔前应逐步减压,通过穿刺吸取囊液尚可辨别是否合并感染或胆瘘。③杀灭头节,传统方法在减压后注入10%甲醛溶液或3%过氧化氢,5分钟后再进一步抽空囊液。
      但亦有人认为此法并不能保证头节的杀灭,因囊液的稀释使药效降低,曾有报告使用甲醛引起急性中毒或后期胆管炎的并发症;此外,如有多数囊肿者则难以奏效。④切开外囊前可进一步抽空囊液,使内囊与外囊分离。保证吸引器通畅,必要时使用2~3个吸引器,对大而张力大的囊肿排液极为重要。
      然后切开外囊,摘除内囊,再以过氧化氢或甲醛稀液涂拭外囊内壁,盐水纱布擦净。⑤消灭残腔可用外囊囊壁内翻缝合或带蒂大网膜填塞。但处理残腔前需认真检查有无胆瘘并加以封闭。 3、对合并感染者需作引流术。肝切除术很少应用,仅适于个别病倒,如估计囊壁厚、钙化而内囊不易摘除者,局限于一叶的多个包虫囊肿,估计引流后残腔或窦道难以愈合者。
       【病因学】 人的肝包虫囊肿是细粒棘球绦虫以人为中间宿主的无性期阶段。此绦虫主要宿主为犬、狐或狼,中间宿主为羊、牛、马、猪和人。此虫寄生于犬小肠绒毛,成虫不断排出有壳保护的六勾蚴,此蚴随粪便排出,粘附于犬毛或羊毛上。人或其他中间宿主接触并吞食此蚴污染的水或食物即可被感染,经胃或上部小肠的消化,六勾蚴即脱壳而出,穿过胃肠壁进入门静脉,多数停留在肝,少数逸出至肺和其他脏器。
      棘球蚴在各有关脏器先形成初期包虫囊肿,此囊壁即其后的内囊,而中间宿主组织在其周围形成的纤维包膜为外囊。内囊又分为外层与内层,外层称角质膜,内层为生发层,生发层又产生生发囊、头节、子囊、孙囊。当有包虫感染的羊、牛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被犬、狐或狼所食,此寄生虫即完成其生活周期。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中青年多见,初期可无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扪及上腹块、腹胀、腹痛,如位于右上肝者示膈肌抬高,可有呼吸系症状。不少病人曾有过敏反应症状。少数可因囊肿压迫胆道产生黄疸。亦有合并感染或穿入胆管出现胆管炎甚或败血症。
      穿入胸腔者可出现呼吸系症状或支气管胆道瘘。体征主要为上腹囊性肿块,位于肿上方者仅见肝肿大。有并发症者可出现相应体征 【并发症】 凡疑为肝包虫囊肿者不宜作穿刺,以免产生囊液外逸导致过敏、过敏性休克或头节进入腹腔形成继发性包虫囊肿 【鉴别诊断】 ①先天性肝囊肿:无牧区居住史,超声示囊壁极薄而清晰,包虫皮试阴性。
      ②肝脓疡:无牧区居住史而常有痢疾史或化脓性疾病史,超声示液性占位边界不清晰,临床有炎症史或表现,包虫皮试阴性。但合并感染的肝包虫囊肿易与之混淆,包虫皮试乃主要鉴别依据。 【预后】 肝包虫囊肿手术治疗的手术死亡率为1。8%~9%不等,一般为2~4%,术后复发率为5~12%不等,多由于第一次手术时遗漏深藏的小囊肿或手术时头节种植。
       。

    y***

    2005-11-10 14:16: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服装/首饰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