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问有懂诗歌平仄规律的吗请指教我喜欢诗歌不懂如何压韵请示例详告先谢过

首页

请问有懂诗歌平仄规律的吗请指教我喜欢诗歌不懂如何压韵请示例详告先谢过

请问有懂诗歌平仄规律的吗请指教我喜欢诗歌不懂如何压韵请示例详告先谢过我从小喜欢诗歌就是不懂诗歌写法,每每都是有感而发,瞎写一通,看了书也不太懂,请各位高手废心举例告诉一下,我将不盛感激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10-04 13:57:05
  •   浅说平仄与诗词格律 
        平仄,或者说是调平仄,意思是在说话或者写作中,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平声和仄声协调,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平仄在古代和现在是不同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把这四种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
      这样分,是因为阴平和阳平的声音都比较长,没有降,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平一类,平是平直的意思;上声和去声的声音都比较短,有降,有曲折,也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归入仄一类,仄是窄促的意思。 旧诗词的平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为当时的四声是平、上、去、入,而不是阴平、阳平、上、去。
      旧四声的调值实质怎样,现在还有许多争论。我们读旧诗词、写作格律诗,哈哈认为只要知道同现在的明显区别就行了,特别是写旧体诗,哈哈是主张用今声今韵的,反对照过去的韵书照搬照用,因为那样写出来的东西,大家读起来有时会有很明显的别拗的感觉。旧的平声不分阴阳,如现在读阴平的“忠”、“功”,读阳平的“同”、“红”,旧时都入一东韵,在诗词中可以押韵。
      仄声除上、去以外,还包括入声。入声是收尾短促的音(用拼音表示,是由p、t或k收尾的),金元以后在北方话中渐渐消亡,其中有不少到普通话里变为平声。因此,我们用普通话语音读旧诗,有时会感到有的字不合格律。如白居易《草》结句“萋萋满别情”中的“别”,照格律应该是仄声,因为古代乃是入声字,可是现在读平声,就变为平声了。
      此外,上声变为去声的字也有一些,如“市”、“道”等,因为都属于仄声的范围,在平仄运用上关系不大。 平声高扬、开朗、绵长,仄声低沉、收敛、短促,音的性质各有特点,因而产生的情调也就不一样。按照音乐的要求——和谐、变化、抑扬顿挫等,如果能够使两者互相配合,交错出现,听起来就感到悦耳,否则就感到沉闷、单调。
      比如说,“走马观花”是仄仄平平,“骑驴观花”是平平平平,“走马看叶”是仄仄仄仄,三种说法对比起来,显然是“走马观花”好,因为声音有抑扬,有变化,和谐而不单调。《红楼梦》第五十回即景联句,凤姐起句“一(旧是仄声)夜北风紧”是仄仄仄平仄,李纨续句“开门雪尚飘”是平平仄仄平,显然是续句更加悦耳,因为平仄协调。
      不只是诗,散文或日常说话也有一个调平仄的问题,只不过没有韵文表现的那么明显。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为什么不说“上山容易下山不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后者平仄不协调,说起来拗口。 平仄是汉语语音的客观存在,求平仄协调乃是人为,但“求”是人为,至于怎样才算协调却不是人为。
      以律诗为例,五言首句常常是仄仄平平仄或平平平仄仄,七言首句常常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音调的变化是以两个音节为单位的,有人称之为“音步”或“节”,而这个“音步”的重点在后而不在前,所以前可变通而后不可变通。这是语言音乐性的自然要求,如果不这样,而硬要以一个音节或三个音节为单位,或变动一个“音步”的后一个音节,就会失去语言的音乐性。
       要想了解平仄,对平仄有更深的认识,最好多读读盛唐及其以后的格律诗,也就是律诗和绝句,因为格律诗对平仄要求是比较严的。以五言律诗为例,仄起的格律一般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的格律一般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调平仄是格律诗的重要条件,讲究很多,限制很严。一句之内,两个邻近的音步要变,如仄仄之后必须是平平,平平之后必是仄仄。
      有三平相连的情况,那是因为句末必须用仄,所以把平声提到前面,连用三仄的道理相同。前边已经说过,音步的重点在后一音节,所以在诗作中,音步的第一个音节可能不合格律,这就是常说的“一三五不论”(当然有时不能不论),但音步的后一音节却不能通融,这就是常说的“二四六”分明。
      就是在前一音节可以通融的情况下,很多诗作者还是要有意补救一下,如“势分三足鼎”,“势分”应该用“平平”而用了“仄平”,于是紧接的“三足”该用“仄仄”而用了“平仄”,把前一音步少用的平在后一音步补上了。 跳出本句,在一联(单双两句是一联,单数句名出句,双数句名对句)之内,平仄要求同样严格——邻近音步要平仄不同,如出句是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是平平仄仄平,否则就是失对。
      音步前一音节偶尔不合,有些作者也愿意用前述的方法补救一下。 跳出一联,也就是联与联之间(律诗八句四联,有人称之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平仄方面仍然有严格要求。要求的性质是要同,其实是以同求变。所谓同,作诗的术语叫“粘”,就是双数句和其后的单数句平仄要相同,如双数句平平起,则其后的单数句也要平平起,否则就是失粘。
      粘是以同求变,因为不这样,而前一联的第二句和后一联的第一句也要求对,各联的平仄情况就完全一样了。 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例外。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我们不能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
      杜甫的律诗总算是严格遵照格律的了,但是他的七律《白帝》开头两句是:“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第二句第一二两字本该用“平平”的,现在用了“仄仄”。诗人有意把白帝城中跟白帝城下(城外)迥不相同的天气作一个对比,比喻城中的老爷们是享福的,城外的老百姓是受灾受难的①。
      我们试想想看:诗人能把第二句的“白帝”换成别的字眼来损害这个诗意吗?   在这一点上,毛主席的诗词也是我们的典范。按《沁园春》的词谱,前阕第九句和后阕第八句都应该是平平仄仄,毛主席《长沙》前阕的“鱼翔浅底”,后阕的“激扬文字”,以及《雪》前阕的“原驰腊象”,都是按这个平仄来填的;但是《雪》后阕的“成吉思汗”,其中的“吉”字却是仄声(入声),“汗”字却是平声(读如寒)。
      这四个字是人名,是一个整体,何必再拘泥平仄?再说,“成吉思汗”是一个译名,它在蒙古语里又何尝有平仄呢?再举毛主席的《念奴娇·昆化》为例。依照词谱《念奴娇》后阕第五、六、七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但是毛主席写的是:“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既然要叠用三个“一截”才能很好地表现诗意,那就不妨略为突破形式。   毛主席的诗词,一方面表现出毛主席精于格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并不拘守格律。旧体诗词的好处在它的音韵优美,而不在于字数的固定。假如只知道凑足字数,而置音韵于不顾,那就是买椟还珠,写旧体诗词变为毫无意义的事了。
      因此,我们必须力求做到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目的是使诗词更加具有可读可观赏性,要把握格律的内涵,做到以文意为先,格律为次,从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

    无***

    2005-10-04 13:57:05

  • 2005-10-04 10:49:36
  •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
      

    h***

    2005-10-04 10:49:36

  • 2005-10-02 12:07:44
  • 古代汉语声调为平 上 去 入.现代汉语声调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古代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分化在阴平 阳平 上声 去 声中了
    古代汉语的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和现代声调有差距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现代汉语声母为b p d t m x的而韵部为ie的阴平字;现代汉语中声母为b d j n韵为ie的阳平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是入声.等

    青***

    2005-10-02 12:07:44

  • 2005-09-29 20:49:15
  •   古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平为平声,其它三声为仄声。古代的平声现在分为阴平、阳平,也就是第一声、第二声。古代的上声即现在的第三声,去声就是现在的第四声。入声字到现代已经消失,化为前三声。因此现今的第一、第二声为平生,第三、第四声为仄声。所以用现在的读音去套古诗,很多情况下就觉得不对头了。
       格律诗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另外还有古风。(古风的规则要比格律诗宽松,又称古体诗。) 格律诗有着严格的规定。字数、句数,每个字的平仄都有规定,(只有少数字可平可仄)逢双句押韵,首句可压韵可不压韵。以最简单的五绝为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括号里的字可平可仄。 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无所谓格律诗。平声字读起来声音平且长,仄声字念起来短而急促。这样整首诗念上去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五律和七律的中间四句要求对仗工整。对仗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平对仄,仄对平。
      另外还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数词对数词,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天文对地理,山川对河流,等等。 iask里面对的许多对子看上去对的很工整,其实并不合平仄,在古代都是要挨扳子的。 格律诗的平仄有多种,还允许有变化,例如所谓的拗体。
       总之规则还有许多,这里都说不完。 去买本书,好好的研读。 祝你成为一个诗人。 。

    一***

    2005-09-29 20:49:15

  • 2005-09-29 14:00:10
  • 古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平为平,其它为仄。如今入声已大部分和入平声之中。律诗中的平仄之分没有很严格的规定,一般为两个字到三个子为一个韵,然后换韵。诗中的单数行的尾字是仄,双数行尾字为平。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也可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一般不要单字换韵,尾韵除外。
    我懂得不多,以上也难说正误,我们一起讨论学习吧!

    知***

    2005-09-29 14:00:10

  • 2005-09-29 13:27:52
  • 楼上是当代平仄古代平仄是平上去入写拟古诗可查韵书。

    m***

    2005-09-29 13:27:52

  • 2005-09-29 12:49:07
  • 汉字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亦称1、2、3、4声,如“汪、王、往、忘”。阴平和阳平为平声字;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字,也可说1、2声为平声,3、4声为仄声。诗歌讲求平仄,读起来抑扬顿挫,既顺口,又好听。一般来说,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诗歌的笫一句笫三句……可不压韵,第二句第四句……必须压韵。

    求***

    2005-09-29 12:49:07

  • 2005-09-29 12:25:05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学写诗买一部《诗韵》,学填词就得买一本《白香词谱》,你定会得益匪浅。
    

    素***

    2005-09-29 12:25:05

  • 2005-09-29 12:08:09
  • 我晚上给你详细的资料.

    不***

    2005-09-29 12:08:0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