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说说“当头典”(对谜不对人)

首页

说说“当头典”(对谜不对人)

今天看了“天龙八步半”的一条谜。用“诗圣”扣合“杜甫”这是当头用典。这不能称为灯谜。虽然“草”和“堂”有别解。那么什么是当头典。请大家看看下面的文章。

  当头用典 
  
   以指事用典法门制成的谜,如果谜面谜底出自同一典实,原原本本而不作别解,这也是一种毛病,叫“当头用典”。 
   底面用同典,看似尊重事实,但这样的谜,形同宜解注释,有违“诡谲以指事”的谜旨,必然失却谜趣。制谜者应注意防避。 
   以下略举数例: 
   “六王毕,四海一”猜《千字文》句“百郡秦并”。谜面为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开篇名句,是说战国纷争,强秦崛起,吞并了各据一方的燕、赵、韩、魏、齐等国,实现了一统天下。《千字文》的“百郡秦并”,是说汉代的一百零三郡,是在秦吞并六国后罢封建,设三十六郡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个谜的面和底,说来说去都出自同一典故,因此谜的味道就不足。 
   “谥曰武王,葬高陵”猜《聊斋》篇目“曹操冢”。谜面节录自《三国志·魏武帝纪》,有关文字为:“庚子王(曹操)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此处所谓“高陵”,就是曹操的墓冢。与其说这是做谜,倒不如说是解释典实更确切些。 
   “雪拥蓝关马不前”猜唐人连字“韩愈退之”。谜面出自唐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此诗的作者是韩愈。退之是韩愈的字,此处按字义解,以对应谜面。初看。此谜扣合熨贴。但稍加推敲,便发现这样以本人的诗扣本人姓名,缺了“别解”,失之白直,也是犯了“当头用典”病,实在糟蹋了一个上好谜材。 
   “当头用典”的毛病,前人多有评击;把它正式作为忌病加以论述的,是泰侨李文宾。他在《灯谜二谈》中开列七忌,在“忌当头典”这一节里说:“制谜引用典实,最好底面勿取用同一篇之典,盖避免当头说出……太过率直,等于说书句,而不是猜谜。”其观点是正确的,但把当头典限定于同篇引用,则有其不彻底处。因为只要是同一事件,同一人物,用于谜面谜底相扣合的,无论同篇与否,皆是“当头用典”。至于这种毛病如何医治?漳州杨炎木先生所说的“指事用典之谜作,妙在借助别解”,不失为一剂良药。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8-11 14:37:40
    呵呵,对人也不要紧,反正只有学习才能提高嘛,我记住了,谢谢你.

    1***

    2005-08-11 14:37:40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谜语 相关知识

  • 吃喝玩乐
  • 娱乐休闲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