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高出2a线31分怎么报专业

首页

高出2a线31分怎么报专业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2-07-06 09:46:15
  •   不知你是哪个省的考生也不知你是文科理科,推荐文章一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人说,什么分数报什么样的学校,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实力强,定位准确的考生所承担的风险就较小,反之风险则大。因此,只要考生加强风险意识,遵循填报志愿的规律,借鉴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就一定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合理填报志愿呢?   首先要重视填报依据   高考对于所有考生来说,实际上就是一次人生的定位,填报志愿就是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理想,因此广大考生必须高度重视填报志愿的三个依据:   第一,详细了解招生政策和网上录取规则。
      内蒙古自治区每个年度都要出一份指导普通高校招生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上都要规定今年的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和考生对于政策了解还不太充分,对很多的规则了解不够,所以填报的时候容易出现失误。   第二,针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和个性心理特征做决定,也就是“知己”,了解自己。
      高考成绩是高考录取最重要的依据;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兴趣、爱好、能力倾向、职业意向等。考生的兴趣爱好在哪里,或者说未来选择哪条道路,个性适合干一个什么样的职业等等,都需在设计高考志愿时认真思考。   第三,对高校的实力和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多做了解,进行参考,就是所谓的“知彼”。
      除了了解自己还要了解高校,哪个高校跟我比较匹配,比如这个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生源状况、近几年和今年的招生计划的增减等,这些都是填报志愿的依据。   再从三个方面去定位   填报高考志愿的依据有了,接下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定位:   第一,就是发展目标。
      我们经过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相对固定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具备了对未来职业的某些认识,已经对将来要从事的某种职业有一种基本的意识、倾向,于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进行定位。分析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倾向,我这个人将来适合干什么;我将来要干的这个职业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专业教育,读哪些专业能帮助我实现职业理想;再根据选择的这个专业看哪些学校有我需要的这些专业。
          第二,考虑一下个人条件。首先要考虑高考分数,从已经知道的分数看,自己适合读哪个批次的学校,适合读这个批次的哪个层次的学校;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在填报前做一个“体检”,把“体检”的结果与高校对录取学生的要求进行比照,看是否有学校和专业是不能填报的;再接下来,就是看自己对所选院校的地域是否有所要求。
      每个人可能对他未来期望到哪个地方去读书和就业有一定的倾向性。有了分数的定位、有了自身条件的定位,再有地域定位,这样可以锁定的学校就更少了。   第三,还得考虑一下学业成本。我们接受高等教育是有投入的,跟基础教育不同,需要自己掏一部分或大部分钱来读这个大学,这就需要考虑一下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特别是近些年兴起的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等,这些学校是完全按照办学成本收费的,考生在选报志愿时就要考虑,上这个学校读四年或者三年会有多大的开支,对学费、书费、生活费等要有一个清晰的估计。同时,对自己的家庭现在和今后四年左右的收入状况有一个分析:能不能承受这个学费?最后,还要考虑读这个专业、读这个学校,能不能在预期的时间内产生回报。
      有的学校收费很高,比如一些中外合作开办的学校,学费有的很高,必须思考自己能否有条件选择。   最后确定所选院校   将自己的情况分析明白以后,就是确定所选院校了。可以这样说,能进重点校的,尽量选择重点校,也就是说报志愿时,最好主要考虑所选院校,再考虑专业。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多的已演变成为院校牌子间的竞争,所以在专业与学校之间,建议首先考虑学校。因为,名校能够为一个学生的美好前途埋下伏笔,不光是它的名牌效应,还在于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大背景,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都是在一般院校的所谓热门专业里面学不到的东西。
      只要能上重点,再选专业或考研都好说。尤其是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网罗人才都首先瞄准重点大学,尤其是有竞争实力的一些大单位,他们主要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很多人的工作经历中不难看出,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由于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到了单位经过培训以后,发展后劲明显具有优势。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许多大单位都把这些院校的毕业生作为首选。而且,大学是通才教育,目前各高校几乎都对专业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得专业间差异越来越小,何况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靠大学四年的教育支撑一辈子是不可能的,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建立在两个基础上来综合考虑。
      这两个基础点是:自身的成绩、个人的兴趣点。通过前者可以先圈定报考的院校,通过后者可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之所以建议先定院校,还因为,目前随着高等院校开始实行“大分类招生”,大多学校都鼓励,若学生学有余力,可以跨院或跨系攻读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
      也就是说,一些原本攻读冷门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第二专业,这也可以避开热门专业激烈的竞争,增大被录取的机会。 如果自己的成绩达不到名校要求,但也很优秀,可以选择那些名气不大、但已进入“211工程”的重点高校。这是因为,所有进入“211工程”的重点高校都有一定的实力,至少在某一方面独树一帜;而在地区选择上,也不能一味地固定在北京、天津、上海,而是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往其它地区做一下选择,如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宁夏、山西等地;从地区消费上讲,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与赤峰地区的消费比较相当,可以说,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是高消费的区域,所以考生和家长们在填报志愿时,要多角度了解、分析,总之要合理填报志愿,实现考生的美好理想。
       。

    杨***

    2012-07-06 09:46:15

  • 2012-06-26 19:33:48
  • 选你喜欢的,热门的

    长***

    2012-06-26 19:33:4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