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五官科
眼科

很轻微色弱对医生影响大吗?

很轻微色弱对医生影响大吗?
俄*** | 2017-08-31 17:35:17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7-08-31 17:35:17
  • 对于色弱对生活的影响,我是有发言权的。看到评论里有很多“同是天涯沦落人”抱怨考驾照体检花个20、50、100、200的,我内牛满面,哥们你们这算啥,我14年考驾照体检花了600块..体检花了600块...花了600块...600块...600...6...6...6...6...(请不要五十步笑百步)要说其他影响,最多就是被朋友拿来玩笑几句,吃饭睡觉拉屎打炮......没有任何影响。好的,我自己没...

    查看全部>>

    对于色弱对生活的影响,我是有发言权的。看到评论里有很多“同是天涯沦落人”抱怨考驾照体检花个20、50、100、200的,我内牛满面,哥们你们这算啥,我14年考驾照体检花了600块..体检花了600块...花了600块...600块...600...6...6...6...6...(请不要五十步笑百步)要说其他影响,最多就是被朋友拿来玩笑几句,吃饭睡觉拉屎打炮......没有任何影响。好的,我自己没带干粮,下面转自天涯“迪加奥德曼”的干货,同时呼吁,是时候向不平等政策动刀子了。----------------------------------------转自天涯“迪加奥德曼”---------------------------------------------------------色盲色弱人群的呼吁,中国误解了我们50年_国际观察_天涯论坛-------------色盲色弱人群的呼吁,中国误解了我们50年“我也是红绿色弱。。。可我在美国就拿到驾照了,他们的检查是电子的,很简单,基本上无障碍。不像国内拿个小图片让你看来看去的。我能看清红绿灯,在美国也开了4年多车了,没有事故的。。。现在回国需要拿美国驾照换国内的驾照,估计要测色弱吧,郁闷!!!还是美国人道,我在美国让开车。”   2007-07-30 08:31   “国家主席啊、总理啊!盼望你们能了解一下在我国色盲、色弱们被剥夺驾驶汽车的权利---被歧视有多痛苦!”   2010-02-25 23:08   “ “我也是色弱啊. 我失业了 什么工作都不要我”   2006-11-14 10:12   “和你门一样 我也是个色弱者 我现在才高一 我一下字从天堂 掉下了地狱 我感到非常的悲哀!~你可以帮我么!~????? ”   2006-11-25 16:14   “我刚刚就去检查出了轻微色弱,  一份公务员的工作就被丢了。。。  我恨我国的法律啊~”   2010-09-11 17:39   “顶到底,色弱害了我半个人生了。”   2011-10-25 00:02   “偶公司应聘 体检 色弱 直接被公司刷下来了”   2011-04-25 13:54   “我也是色觉异常,而且因为这个原因我国家公务员被刷了!在上海的国家公务员啊!自杀的心都有了!!!!”   2010-03-28 20:58   “我又是一个被色弱困住手脚的孩子!我喜欢的专业全部不收色弱!我这辈子都干不了我喜欢的事啦!伤心啊!”   2010-06-17 12:00   ……………………………………   在百度贴吧里面看到这么多色觉异常的网友写出了自己的遭遇,让我心情极为复杂,心如刀割。曾经,我以为像我这样色觉异常的人只是生活中的少数,独自在歧视中自卑和伤痛;但是有这么多同样因为色觉异常的朋友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遭受着同样的歧视使得当年那一幕幕生动地浮现在眼前。刚过完国庆,室友就把证明拿来了,虽然我不确定是否管用,但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我诚惶诚恐地交给了辅导员,辅导员说先放这儿,有什么情况通知我,叫我随时做好转专业的准备。   于是,我只能等待,或许第二天就要到其他学院,心中时刻带着不安和恐惧。   在很糟糕的状态下等待了一个多月,终于有一天辅导员又找我去,说需要到学院指定的市内最大的医院复查然后出具证明,之前那个证明不管用。叫我不用着急开证明,在第二学期开学之后再交到学院。   后来,又跑了几次学校指定的医院。第一次,医生检测结果是色弱,但是那位医生不愿意开,说非得要主任来开。第二次,医生终于开了证明。在这个体检过程中,是再一次地对自信的打击,当没有看出来或看错的时候,医生便大惊小怪,旁边的人也是跟着起哄。那种感觉糟糕极了。   将证明交上去之后,一直也没有等到学院的通知,不知道到底是走是留。终于在第二学期快完的年级大会上,辅导员说:“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年级的人数在接下来的3年中就定下来了。”那一刻,我知道我算是留下来了,心中悬了将近一年的大石头落下来了。   在绝大部分同学怀着满心的憧憬快乐地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我却不能不过着另外一种煎熬的日子,惶恐、不安。有时候觉得特别委屈,但是却无处发泄,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罪人。   接下来的几年里,由于暂时不会再去碰到色觉的事情,生活和学习渐渐地回归到正常,我尽最大的可能不去想这些东西,但是它总会定期地在脑海里游荡,每一次都会让人的精神受到很大的影响,胸闷,气短,心悸。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再也没有去触碰关于色觉的东西,哪怕是在网上,我都没有勇气去搜索关于色觉异常的信息。   快要毕业了,我选择了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读生物专业的研究生,我想到自己还要再一次去面对本科发生过的事情,我彷徨了。带着胆怯和畏惧,我开始在网上浏览关于色觉异常的信息,刚开始觉得那些信息都异常刺眼。终于,看到有什么色盲、色弱矫正眼镜,戴上之后可以提高对于检测图的认识,这相当于给了一个绝望中的人希望,我没有想太多,就买了下来,还把国内用到的5套检测图都买了下来,我希望可以克服对它的恐惧。自从大一之后,我想到那个检测图心里面就莫名的紧张和发憷,一旦有人提到体检,心中就莫名发慌。与此同时,还看到有色弱矫正的穴位按摩法,心中觉得仿佛又多了一个希望,于是按照说明每天练习,多么希望它能够有效果。我深刻地意识到,色觉异常给自己那几年的心里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急迫地希望自己能够再次站到那个检测图前,顺利地通过。我时常在幻想着那一刻的到来,觉得那样就可以克服自己多年以来的心病,从此甩掉这个心里包袱。本科离校的时候,有一个例行的体检,我本打算提前热身,自己戴着眼镜去征服它,但是就快要到色觉体检那里的时候,我还是退却了,我叫同学去帮我体检的那个项目,我依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我只能告诉自己还需要一点时间来练习。这个过程对于正常人来讲,也就几秒钟的事情,但对我来讲,却是那样地艰难。   终于到了研究生入学时间,我准备了近两个月。那一天,从早上出门开始,我就戴上了矫正眼镜,看这个世界的感觉也和平常不一样。我填完体检表,第一个去的项目就是色觉检测,我成功了,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顺利通过了。原本应该像想象中的兴奋和高兴,但是,我的心一直跳得很快,久久难以平复。我去量血压的时候,医生说我血压有点高,我说可能是赶了一天的路,然后又没吃东西,其实我很清楚自己因为什么而心跳一直剧烈跳动。   没有原来想象的那种兴奋和喜悦,因为我知道在未来的生活里,还会碰到色觉检测很多次,无论是在学校,参加工作,还是考驾照。难道我每一次都要这样吗?去除不了的是心里面的包袱,抑或是以前受的伤害和打击太大,还远远没有恢复。   更为关键的是,我的日常生活明明没有任何影响,过马路看红绿灯或者是做实验,或者是其他什么事情都没有任何影响,但偏偏却要像个小偷一样低着头生活,而且学习,工作,驾照方方面面都受到极大的限制。感受到了这样一些规定的不公平,但却没有什么勇气和能力去怀疑和质疑它的合理性。不得不承认内心深处已经变得很自卑了,虽然一直不敢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色觉检测图作为检测分辨颜色的手段是不合理的,必须改变方式!   最近,终于直面心中的恐惧,在网上看了几乎所有关于所谓“色盲”、“色弱”的新闻,帖子。结合自身的感受与网上的信息,我不得不重新对这种检测方法进行审视。   1、同一种交通红绿灯系统下面自相矛盾。   从1996年新交通管理条规实施以后,考驾照必须通过色觉检测图检测,所谓“色盲”、“色弱”,一律取消拿驾照资格。由于我国的交通无论对于驾驶者还是行人都是同一套红绿灯系统,如果这一部分色觉异常的人不允许开车,那是否也意味着这一部分人不能在马路上行走?因为按照这套检测手段的说法,那样会很危险。   如果这种检测手段是合理的,那么我只能说国家是在拿至少超过6000万人的生命开玩笑。但实际情况是这一部分人看红绿灯没有任何问题,却无情地被剥夺了在同一套交通系统下驾驶的基本权利,那么只能说以这种色觉检测图的方式判定是否可以考驾照是不合理,甚至是荒谬的。现在考驾照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反而逐渐变成了生存的基本技能,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拿驾照,这是在剥夺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2、缺乏可重复性。   对于国内存在的至少5本色觉检测图,很多色觉异常人并不是所有的图都看不出来(当然,大部分人在第一次通过检测图得知自己是“色盲”或“色弱”之后,就在心里默认了这样一个难过的事实,不会再去看那个图了,更不要说将超过一本的色觉检测图翻来覆去地看。因此,很多朋友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有一些图是可以看出来的)。以我自己为例,以5本图为总量,大约50%的图我是可以较为轻松地看出来的,有约20~30%的图要很费劲才看得出来,剩下的图在不戴矫正眼镜的情况下,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的。   色觉检测的方法是:快速地随机看两页或者四页图,如果能够看出来,则为正常;如果看不出来或者比较吃力,便是不正常。 像我这种情况,如果运气好,刚好翻到的那两页就是我看得出来的,那我就是正常;如果运气不好,那两页我看不出来,我就不正常。 这种方法违背了科学上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可重复性。很显然它并不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由于检测图这种缺陷、问题只在我们这样少数人身上体现,因此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很多时候,后来者要推翻前人的所谓“真理”,都是从绝大多数人看不到的破绽入手,如果每个人都能轻易看到这些破绽,那所谓的“真理”根本没有出现的可能。)   3、有些色觉检测图在同一张图里面为正常者和异常者设计了不同的图案,以经典的牛鹿图为例,看到牛的是正常人,看到鹿的是“色盲”或者“色弱”,但事实是还有一部分人既能看到牛,也能看到鹿。   如果你问这些色盲检查图的设计者:为什么读为“牛”的是“色觉正常人”,而读为“鹿”的就确定他们是“色盲”,将结果调过来不行吗?现实生活中还有“牛”和“鹿”都能看出来的人,他们应定为“色觉超人”,还是定为“半色盲”呢?任何设计者都回答不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因为他们已经掉到色盲检查图最初设计者玩把戏时设下的陷阱中了。如果强要回答,他们只能说:因为读为“牛”的人最多,读为“鹿”的人少,两者都能看出来的人更少。这也能叫科学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经典实验,在那之前的19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学说,也就是说质量越大,下落速度越快,这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一颗石子落地速度比羽毛快得多。但是伽利略却质疑,如果是一个质量大的和质量小的物体绑在一起,它的下落速度是比原来质量较大的物体变快了还是慢了呢?如果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正确的,由于质量小的物体比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慢,那么绑在一起会减慢质量大物体的速度,因此总体速度变慢;而另一方面,绑在一起总质量变得更大,总速度就应该更快。很明显这是自相矛盾的。 现在或许再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会发笑。但是我们的身边不知道还存在着多少这样看似正确的理论在大行其道。)4、该图无法合理解释客观存在的事实,即被该图定为“色盲”的受测者,都能辨别各种色彩,他们的色彩世界同“色觉正常人”同样丰富。   从有该图那一天起,直至今日“色盲”没有科学的定义,只对色盲进行了大量的主观描述,这些描述只是依据“色觉正常人”对“色盲”的色觉进行的主观臆测,肆意夸大,很多都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描述,造成了极为深远的社会偏见和歧视。而后人都是步色盲检查图发明者的后尘,没有离开这个所谓科学的基础,以为通过色盲检查图检查出来的就是“色盲”。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普通大众和相当一部分医生对于“色盲”的理解就是会把红、绿色看成灰色,这是多么无知和可悲的事情啊。   (这让我又想到一个例子,在所谓公认的科学里面,狗的眼睛里只有黑白灰,因为没有人知道狗到底看到的是什么,所有如果有所谓的科学家说狗只能看到黑白灰,那我们也只能去相信所谓的权威。但事实却很讽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导盲犬,能够准确地分辨交通信号,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正所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只是因为狗不能说话,所以所谓的科学家任何的臆测便被强行地扣在头上,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同样,或许正常的人永远也难以知道色觉异常的人的眼里看到的到底是什么,只不过因为大多数人占据了人数优势,掌握了先决权、话语权、规则制定权,而通过并不负责的主观臆测肆意歧视。   颜色的辨识还涉及到主观心理,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大人就教他“红”色是“绿”色,那么对于这一个小孩来讲,“绿”就是“红”。在并不知道别人看到的是什么,在缺乏合理的评判标准的情况下,随意地臆测,扭曲事实,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   5、色觉检查图的绘制方法是一种骗人的小把戏。科学地说是采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该图的绘制方法采用了将受测者的色彩辨别能力偷换成对色彩明暗度的感知程度。由于这两个概念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科学至今也不能证明对色彩明暗度感知程度不同的人对色彩的观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色盲检查图的检查结果根本不能证实受测者的色彩辨别能力如何,其检查结果是无意义的。   实际情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photoshop里面,正常曝光下,色觉异常的人看不到或者看错的图,把曝光度调低,就可以看到所谓正常人看到的图案;而一些在通常光线下只有色觉异常的人能看到的图,比如经典的“牛鹿”图,如果在软件里面选择强曝光,正常人也可以看到“鹿”。这并不是色彩本身的问题,而是色彩明暗度的问题。   众所周知,对于某一种具体的颜色来说,是某一个狭小波段的可见波,是固定的,基本上可以认定是一个定量。我们以绿色为例,如果色觉检测图检测的是绿色,那么如果可以看到一幅图或者几幅图,那么就可以判定可以看到绿色。但是为什么会出现同样是绿色,有些看得到有些看不到呢?由于绘制图的作者没有深入地研究,便人为地臆测了各种不同程度等级的色弱来掩饰这种图的问题,说有的轻,有的重,用这种没有任何客观数据能证实的东西来搪塞。   其实绘制者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用色彩明暗度来解释是很轻松的事,不同的明暗度看到的效果不一样是很正常的,并不是对颜色本身不能辨识。我们恍然大悟。   6、“色盲检查图”是一位叫石原氏的日本人在1916年发明的,我们国家自己最早出版的是1958年俞自萍的,至今我们国家使用的所有色觉检查图与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图形上有所改动,页数增加罢了,其绘制方法完全一样,属于典型的舶来品。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人就发现用这种图检测颜色错误率很高而将其废除,欧美很多国家也早就废除了这种方法。在欧美、日本包括澳洲、香港,对于考驾照,C照不需要进行任何的颜色检测,而B照和A照,只需要标准的红黄绿辨识,用的是一种类似显微镜的电子仪器,只需要看一些简单的颜色,真正回归到检测颜色上来,在读书,就业方面也是基本没有什么限制的。   全世界对于颜色的研究都没有很彻底,目前欧美和日本稍稍走在了前面,他们敢于自我否定,对于自身曾经不合理的东西进行批判并及时改正。而中国这一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都是简单地学习国外的成果,对于别人已经废除的不合理的东西,我们还将其当做宝贝,固步自封,并对自己的民众进行极不合理的限制,让人心痛。 7、色觉异常者是色觉中的左撇子   用色觉检测图检测出来的这一部分异常者,他们能够清晰地分辨各种颜色,他们能够在迷彩中看到所谓正常人看不到的伪装,对于天空中的彩虹或者海市蜃楼,很多正常人看不到,色觉异常的人却可以看得到。   这一部分人,在某些方面对于颜色明暗的分辨和所谓的正常人不一样,他们并不是什么病人,患者,而是色觉中的左撇子。但是由于多数人掌握了先决权,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制度制定权,便利用没有根据的一些臆测限制了这些少数的左撇子的基本权利。   一个物种在同一个性状上出现不同的表型那是很正常的,也是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比如,同样是人,有白种人,有黄种人,有黑人,你能够说白人就是正常,其他肤色就是病患吗;同样是人,有的身高2米,有的身高1.6米,难道你能说2米是正常,1.6就是病患吗;同样是人,有的人眼球是蓝色,有的人眼球是黑色,难道你能说蓝色就是正常,黑色就病患吗?   可悲的是,这一部分被色觉检查出检测出来的所谓异常者,被当做了病患,正常人还企图去治疗,但都是无功而返。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本来是正常的一种表现型,你怎么可能去治疗,好比你非得将一个眼球是蓝色的人将其眼球的治疗好,变为黑色。很多笑话我们嗤之以鼻,但我们身边却正在上演着很多这样可笑的悲剧。   在大自然里面,我们这部分色觉异常者和老鹰、猫的眼睛一样,在夜晚具有很好的辨别能力,这是物种的一种进化,是生物的多样性。大自然因为无限的包容力而极其伟大,我们人类社会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我们骄傲地大声说,我们不是患者,不是病人,更不是罪人,我们是色觉中的左撇子。   很多时候,当多数对上少数,并不等于正确对上错误,不等于正常对上病人,更多的是右撇子与左撇子的关系,本无对错,只是因为有了分别心,便产生了偏见。真理并非所有时候都必须掌握在多数或者少数人手里,水火不容,或许有时候就和左右撇子一样,两个合在一起才组成完整的真理。   因此,既然是颜色分辨的检测,那就应该回归到本质,学习日本和欧美的做法,直接辨别标准的颜色。很多时候,人类因为自己的聪明,把一些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结果自己陷在里面拔不出来,色觉检测图就一个典型的简单复杂化的案例。1、概念不一致,偏见根深蒂固   普通大众以及包括相当一部分医生对于“色盲”理解就是红绿会看成灰色,而“色盲”的字面意思也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但事实上运用色觉检查图被得出“色盲”结论的人,只是在颜色明暗程度上和所谓正常人不一样,并不存在红绿看成灰色的情况,但是最早的绘制者和研究者却有意识地模糊这些概念,并不说清楚,还肆意臆测夸大,造成混淆。对于普通人来讲,只能从字面上来理解其含义,造成了严重的误解。在几乎所有色觉异常的人被检测出来之前,也都是对此有同样的理解,没有任何怀疑。   在遗传学上,会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遗传,由于色觉异常是一种少有的并且典型的X性染色体遗传,便被拿作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久而久之,人们便会形成条件反射。   色觉异常的表现型,在染色体上还找到了对应的相关基因,这些都没有错,但是错就错在,把一种原本的生物多样性,当做是一种病。由于大家都似乎找到了基因上的证据,于是更加深信这种偏见。   课本上拿道尔顿将樱桃红袜子看成灰色的案例来描述色盲,没错,这才是真正的色盲,但是这种概率在人群中极低,甚至低于十万分之一,而且这种人在现在的社会,很小的时候都会被发现。但是由于色觉检测图的原理并不是检测对颜色的辨识,这两者连检测的基本标准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却仍然套用了“色盲”这样一个词混淆概念,造成误解,甚是可悲。   在混淆概念的同时,还不停地宣传“色盲”的巨大危害,更是造成了极其根深蒂固的偏见。   2、所谓正常人占据了95%   色觉检测图检测出来的异常者占到社会的5%左右,而从现在往回推至少两代人的所有专家里面几乎不会有色觉异常者,因为这一部分人在那些年代里面是没有机会的,专家对于改变社会偏见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专家和95%的普通大众的偏见与误解才是社会的主旋律。   色觉检测的过程对于95%的正常人来讲,也就是几秒钟的事情,根本不会记在心上,因此不会去关注它,但对于色觉异常来讲,在这个社会方方面面的限制之下,却是挥之不去的心理包袱。   3、绝大部分色觉异常者没有勇气   当被检测者得知自己是所谓的“色盲”或“色弱”的时候,由于社会偏见根深蒂固,第一时间会变得很沮丧,并且只能默认这样一个事实,连自己都会怀疑自己,而不同程度地背上心里包袱。至少超过90%被检测出来的色觉异常则或多或少都会带着一些自卑,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勇气来质疑和怀疑这已经存在很久的检测手段和所谓科学的认识。   4、少部分有勇气的人没有能力   当有少部分人在得知自己被检测为“色盲”或“色弱”的时候,没有持续陷入到低落中,发现自己的情况和一直以来科学上所描述的情况不一样,便鼓起勇气去质疑,但是多办没有能力来阐述色觉检测图的不合理性,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宣泄,甚至是谩骂,自然不能引起更多的关注。   5、极少部分人找到了关键点,但没有引起共鸣   有极少部分人,非常科学地指出了色觉检测图的不合理性,但是没有了后文,由于这种另类的声音如果没有特殊的渠道和很好地坚持,也逐渐被主旋律所淹没。   为什么所有的质疑都石沉大海?   目前,色觉异常者受到不公正待遇引起了社会一定程度的关注,有不少人申冤,也有热心的人大代表为我们说话,但是都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和症结,而且没有什么可操作性地建议,所有很难有什么效果。   之所以会产生今天的误解和偏见,都是色觉检测图引起的,在我国几乎99.9%的色觉检测都只有这唯一的一套手段(截至到现在,据说在我国的山东和温州的个别地方出现了类似日本一样用显微镜似的电子仪器检查几种简单的颜色)。如果抛开这个最最核心的问题不谈,那么“色盲”、“色弱”的概念依然会被混淆,社会的误解根本无法消除,改变更是不知从何而来。现在整个社会对于色觉异常的无知及偏见已经到了很荒唐的地步。   我们要让社会知道,连最基本的检测手段都是不合理、错误的,只有从根源上说明问题,其他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   错误的检测方法以及错上加错的制度造成的严重社会影响   相当多色觉异常的朋友,因为错误的检测方法及社会不合理的制度,自己的人生方向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   有的朋友,因为色觉异常,与自己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只能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抱憾终身,扼腕叹息。   有的朋友,因为色觉异常,丢掉了原本根本没有任何影响的工作,心灰意冷。   有的朋友,因为色觉异常,拿不到驾照,失去了生活的基本权利,更有甚者,因为拿不到驾照,而丢掉了几乎是唯一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   相同的是,几乎所有色觉异常的朋友都在不同程度上背上了心理包袱,变得自卑,生活被覆盖上了一层灰色。有的色觉异常孩子的父母也背上了沉重的心里包袱,担心孩子的未来。无论是色觉异常朋友本人还是家庭,都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原本是不应该存在的,他们应该更自信、更快乐、更幸福的。我们的建议   1、必须废除现在我国这一套错误的颜色检测手段,学习日本和欧美的检测方法,用电子仪器检测对于标准颜色的辨别,真正回归到颜色辨别上来。这是根本,也是核心。有了这一步,在此基础上消除之前的不合理的规定才会变得不再艰难。   (没有人会同意,在眼睛和色觉的研究这一块,我们会走在欧美和日本的前面;抛开对外国的因素不谈,在对待自己国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上,没有人会相信我们比欧美和日本做得更好;我们应该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对之处,多学习和借鉴,造福自己的国民。)   2、在新的更为合理的检测手段基础上,重新制定以前所有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定。   我们应该相信科学,但不是迷信科学。对于出现的不符合事实的现象应该仔细研究,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忽视,严谨地对待客观事实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我们该干什么   1、掌握事实,树立信心   对于一个人的打击,没有什么比摧毁自信心更为残酷的。曾经无数的色觉异常者,都因为这个社会的偏见和限制,或多或少地有些自卑,对于社会的这种误解甚至采取的是无可奈何地认同态度。我们必须自己相信,这一套检测手段是不合理的,并且我们是有依据的,才有可能去说服别人,否则如果自己都不相信,别人更不会相信。而且树立信心对于积极向上的生活也是至关重要。   因此,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色觉异常的朋友,你们要充分地相信自己,我们是色觉中的左撇子,不是病人,不是患者。   2、找有责任心的专家为我们说话   当年这种偏见的形成正是由于最早期的研究者一些并不正确的结论自上而下地传播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要改变社会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也唯有社会大众所信服的专家才可以力排众议。希望每一位看到本文章的朋友,都去尽自己最微薄的一份力量,去寻找那些热心有责任心的专家为我们主持公道。   3、引起社会舆论关注   至少6000万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量,正在受着极为不公的待遇。要想真正打破偏见和不公,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每一位的色觉异常的朋友,都请尽自己绵薄的力量去向社会宣传,不要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好像很弱小就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6000万微小的力量合在一起足以撼动整个社会,机会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如果我们自己不去争取,幸福不会自己来的。   我们通过每一个人的力量,尽可能地向网络、向报社、向电台、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宣传,我们有凭有据,我们不是无中生有;我们不是断了双臂却吵着打篮球;我们不是缺了双腿还闹着踢足球;我们是在争取自己最基本的应有的人生权利。虽然前面的路很艰难,但终究会取得收获。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凤凰卫视的窦文涛也是所谓的“色盲”,希望大家可以将这片文章转到他的视野里,帮我们引起社会关注。   江河不辞细流而成其大,我们只要每个人尽自己看似微小的力量,就有可能去改变那看似不可能改变的事情,机会在我们自己手中。   我们不偏激,不消极,不谩骂,有根据,一定会战胜偏见。如果多一个人的力量,也许误解和偏见的消除就会提前一天。自助者,天助也,自己不争取,别人是不会理你的。   后记   怀着沉重和复杂的心情写完这篇文章,看到那么多不幸的遭遇,我多么希望着所有的误解和偏见以及不合理的规定马上就能够消除。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有很多朋友消极地劝我,在中国,你想要**,太幼稚了。我承认我是带着理想主义的,或许是被这个大大的心里包袱压得太久了,哪怕是最后依然没有任何效果,我也无怨无悔。   色觉异常的朋友至少6000万,在受社会偏见和歧视方面,是仅次于乙肝1.2亿的第二大群体。看到乙肝一路的血泪**历程,我心痛,不知道对于色觉异常的朋友前面还有多少艰难险阻,还要承认多久这些不合理的限制。   色觉异常的经历让我们难过,让我们的生活蒙上了阴影,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却更多地懂得了感恩。我们感谢那些在我们低落的时候温暖我们的人,我们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那些我们因为被自卑遮蔽了双眼而犯下错误时善意提醒我们的人。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我们更能够理解别人的难处,我们变得更有韧性。   感谢互联网,让我们这些被社会伤害过的人能够聚在一起,相互温暖,相互鼓励。   感谢那些走在色觉异常**道路上的先驱们。   感谢汪春兰、李 星、廖荣丰、牛 捷、马 立、黄翠萍代表,他们在人民网上提交提案为我们争取权利。这是他们的提案:   1、关于取消对色觉异常者有关权利限制的建议(五学者联名建议)   2、要求取消大学各专业录取时对色盲的限制,和取消C1驾照对色盲的限制。  特别感谢天涯上ID为“寄马忘甲”朋友,看了他的文章,我感受良多。   他的文章:中国你色弱了吗   最后,所有色觉异常的朋友,让我们相互勉励,顽强地面对生活,积极地争取我们的基本权利,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后来可能会遭遇同样待遇的人。大家共勉,幸福快乐。欢迎大家踊跃转发。----------------------------------------转自天涯“迪加奥德曼”---------------------------------------------------------色盲色弱人群的呼吁,中国误解了我们50年_国际观察_天涯论坛-------------
    陈*** | 2017-08-31 17:35:17 112 5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眼科相关知识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