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野望》这首诗是如何描写金华山的?

首页

《野望》这首诗是如何描写金华山的?

《野望》这首诗是如何描写金华山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2-27 18:48:18
  •   
    金华山,位于四川省射洪县金华镇涪江之畔,由于“山贵重而华美”而 得名。金华山在汉代称名“烟墩岭”。
    金华山有很多古建筑散布山间,错落有致。山上林木蓊郁,有国家级保 护植物古柏千余株。行走在山中,山中无尘雨,却有空翠湿人衣的感觉。
    金华山秀丽的风景,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
      如杜甫晚年曾扶杖前来 金华山,留下《野望》:“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山连越银蟠三 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冬到金华山》:“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 蔚蓝天,垂光抱琼台。”这些名篇描写了山中胜景,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慨叹。 此外,还有鲍溶的《秋暮送裴培员外刺婺州》:“婺女星边气不秋,金华山水 似瀛州。
      含香太守心清净,去与神仙日日游。”贯休的《游金华山禅院》: “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因知境胜终难到,问著人来悉不曾 金华山的前山有金华道观。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敕令修建金华观。唐 代曾更名九华观。公元1065年,宋英宗赐名玉京观。
      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道士陈若海扩建金华观,并重新以“金华观”为观名。明清时期多次修 缮,现仍保存有20多座完整殿堂,以及千余株参天古柏。 后山有陈子昂读书台,是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 称陈公学堂。在唐代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在读书堂前立 旌德碑。
      
      中唐末期,由于政局混乱,战争频繁,读学堂衰废。宋代时,在其遗 址建立了拾遗亭。《拾遗亭记》曰:“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 拾遗亭。”清道光时将读书台迁移至金华山后的梧岗,在墙上嵌有一尊明代的 陈子昂石像和清代的木刻陈子昂传略。 。

    徐***

    2016-12-27 18:48: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