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骨科
幻想症表现

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有哪些表现?

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有哪些表现?
双*** | 2015-12-10 17:02:26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5-12-10 17:02:26
  • 腰椎椎管狭窄症好发于40-50岁之男性,尤其是腰椎4-5和腰5骶1最多见。其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常发生一侧或两侧根性放射性神经痛。严重者可引起两下肢无力,括约肌松弛、二便障碍或轻瘫。椎管狭窄症的另一主要症状是间歇性破行。多数患者当站立或行走时,腰腿痛症状加重,行走较短距离,即感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越走越重。当略蹲或稍坐后腰腿痛症状及破行缓解。引起间隙性破行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马尾或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

    查看全部>>

    腰椎椎管狭窄症好发于40-50岁之男性,尤其是腰椎4-5和腰5骶1最多见。其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常发生一侧或两侧根性放射性神经痛。严重者可引起两下肢无力,括约肌松弛、二便障碍或轻瘫。椎管狭窄症的另一主要症状是间歇性破行。多数患者当站立或行走时,腰腿痛症状加重,行走较短距离,即感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越走越重。当略蹲或稍坐后腰腿痛症状及破行缓解。引起间隙性破行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马尾或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有关。1803年Portal最先注重到椎管前后径缩小,可压迫椎管内神经。 1858年Charcot认为下肢血管病变导致骨骼肌供血不足也能引起间歇性跛行,故间歇性跛行,又分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和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两大类。1949年Boyd指出血管性间歇性破行症,仅在行走后才发生大腿或小腿肌肉痉挛性疼痛,经休息后临床症状即可减轻。而因椎管狭窄症,使腰骶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又称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可由于体位的改变引起下肢放射性神经痛,尤其是每当腰椎过伸时,腰腿疼痛症状加重。因为当腰椎过伸时,腰椎椎间隙前部增宽,后方变窄常使腰椎间盘及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也由于腰椎过伸神经根变短变粗,轻易受压而产生神经根或马尾刺激症状。在背伸的同时,腰椎的黄韧带也松弛形成皱襞增厚使椎间孔变小也压迫或刺激马尾及神经根引起马尾及神经根的刺激症状。上述临床症状当腰椎前弯时,可因椎管后方的组织拉长椎管内容减小,脱出的间盘回缩等而减轻,也可于略蹲,稍坐或卧床休息而减轻。因此患腰椎管狭窄症者,往往自觉症状较多,较重,而阳性体征则较少。因为病人于卧床检查时其临床体征或已缓解,或已消失之故。临床常见的体征除腰部前屈时症状减轻,与腰椎背伸时腰腿痛症状加重外,还常有直腿抬高阳性或阴性,往往两侧相同,下肢知觉异常或减退。两腿无力,膝跟腱反射不正常及括约肌无力,二便障碍等。1、腰腿痛:长期多次反复的腰痛,有时可放射到下肢。一般先有腰痛,数年后再出现腿痛,腿痛的放射性不典型,可不受咳嗽、喷嚏、大便用力等增加腹压动作的影响,此与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区别。症状有单侧腿痛,但多是双侧或左、右交替出现,单纯腰痛者较少,单纯腿痛者更少。腰腿痛多因站立或行走而加重,卧床而减轻或缓解。2、间歇性跛行:当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出现腰酸痛、腿痛或麻木、无力、抽筋,并逐渐加重以至不能继续行走。坐下或蹲下几分钟后上述症状消失。此种跛行也称为马尾间歇性跛行,与椎管内血管受压、神经缺血有关。3、部分患者:可有下肢麻木、冷感、乏力、某些肌肉萎缩以及鞍区麻木、大小便失禁或尿急或排尿困难等症状。4、做腰部过伸动作: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为过伸试验阳性,是诊断椎管狭窄症的重要体征。5、一般需要拍摄腰椎正侧位、斜位X线片:有时需加摄过伸过屈侧位片。可见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变等,多见于腰4-5与腰5骶1之间。6、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椎管横断面形态,可见矢状径小于12mm(此测量准确,临床价值高),有向后延伸的骨刺,椎管内脂肪被挤压移位,硬膜囊变形,椎板的上下关节突肥大或见到黄韧带肥厚(正常在5mm以下)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有时也可见到钙化的后纵韧带。一般取腰4-5,腰5-骶1的小关节水平摄CT片。
    陈*** | 2015-12-10 17:02:26 56 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