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消化内科

如何辨证治疗慢性肝炎?

如何辨证治疗慢性肝炎?
无*** | 2016-12-20 15:31:31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12-20 15:31:31
  • 慢性肝炎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虚实夹杂,正虚邪恋。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在临床上难以精确地加以辨别,更难以用中医的病证所概括。目前中医辨证分型,由于着眼点不同,名目繁多,不好掌握,也难以推广。慢性肝炎因为个体的差异性、病情的轻重、阶段上的不同,病情之间又可互相转化,因此,简单地归纳几个固定的类型,就不能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而疗效不能令人满意。关老原则上不同意机械地定型定方,但通过大量的...

    查看全部>>

    慢性肝炎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虚实夹杂,正虚邪恋。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在临床上难以精确地加以辨别,更难以用中医的病证所概括。目前中医辨证分型,由于着眼点不同,名目繁多,不好掌握,也难以推广。慢性肝炎因为个体的差异性、病情的轻重、阶段上的不同,病情之间又可互相转化,因此,简单地归纳几个固定的类型,就不能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而疗效不能令人满意。关老原则上不同意机械地定型定方,但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归纳出十种辨证,并相应提出治肝十法。十种辨证归类,其证候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兼夹而至,前后交错或互相转化。这样就可以把复杂的临床病象,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抓住疾病各阶段的主要矛盾,以确定实施治疗方案,既掌握其原则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十种辨证分类中,气虚血滞和痰疲互结两种证型,是关老临床实践中的独到体会。现将十种辨证归类及治肝十法扼法介绍如下。(1) 肝胆湿热证:主要为湿热之邪蕴郁肝胆的证候,采用清利(肝胆)湿热法。基本方药为:茵陈、蒲公英、草河车、赤芍、丹皮、藿香、茅根、金钱草、六一散等。(2) 肝胃不和证: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胃气上逆而出现的证候,采用平肝和胃法。基本方药为:旋覆花、生赭石、杏仁、橘红、焦白术、酒黄芩、当归、白芍、香附、木瓜、砂仁、藿香等。(3) 肝郁脾虚证:为肝气郁结,导致脾失运化,脾气虚弱的证候,采用健脾疏肝法。基本方药为:醋柴胡、党参、白术、砂仁、藿香、川朴、当归、白芍、香附、生甘草等。(4) 脾失健运证:为湿热未尽或寒湿困脾,致脾失运化的证候,采用健脾运化法。基本方药为:党参、白术、茯苓、苡米仁、山药、川朴、草蔻、橘红、生甘草等。(5) 脾肾两虚证:脾肾相互资生,互为影响。由于湿热、劳倦、过用苦寒,导致脾肾两虚或脾肾阳虚而出现的证候,采用健脾补肾法。基本方药为: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川断、寄生、枸杞子、女贞子等;阳虚者加仙茅、仙灵脾;重者加附子、肉桂、干姜等;水肿者加猪苓、大腹皮、冬瓜皮、生黄芪、生苡米、车前子等。(6) 肝肾阴虚证:为湿热久蕴,耗伤气阴,或过用辛温香燥,或失血、劳伤,过用渗湿利尿之剂,导致肝阴虚和肾阴虚并见的证候,采用滋补肝肾法。基本方药为: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生地、白芍、枸杞子、川棟子、木瓜、何首乌、山萸肉、生甘草等。(7) 气血两虚证:为湿热久羁耗气伤阴,或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或因失血,导致气血两虚而出现的证候,日久亦可兼见阴虚之象,采用补气养血法。基本方药为:生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生地、白芍、川芎、甘草等。(8) 肝郁血滞证:为肝气郁结,导致血脉瘀阻所出现的证候,采用疏肝活血法。基本方药为:醋柴胡、香附、木瓜、当归、白芍、泽兰、丹参、生地、红花等。(9) 气虚血滞证:为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血脉疲阻所出现的证候,为因虚而病。关老十分强调审证求因,病机不同,因而治则亦异,特设此型,以区别急性期湿热疫毒之邪侵入机体、正气未虚,因病而虚者。采用补气扶正活血法。基本方药为:生黄芪、党参、当归、赤芍、白芍、丹参、泽兰、内金、香附、生牡蛎、炙鳖甲、藕节等。(10) 痰瘀互结证:为痰瘀互结,造成肝脾肾损害和气血失调而出现的证候,采用活血化痰法。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多属此型,特别是脂肪肝,关老首先提出了脂肪肝就是痰瘀互结而致。痰瘀互结证,也突出了关老痰瘀学说的学术观点。基本方药为:旋覆草、生赭石、杏仁、橘红、赤芍、白芍、丹参、泽兰、山楂、藕节、鳖甲、生牡蛎、草决明等。
    徐*** | 2016-12-20 15:31:31 47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