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诸葛亮为为什么会结婚?

首页

诸葛亮为为什么会结婚?

他不是学道的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09 01:35:26
    岳母是荆州牧刘表妻子的姐妹,结婚可以溶入荆襄上层集团.岳夫学问渊博可尽学其术.

    1***

    2018-02-09 01:35:26

其他答案

    2018-02-09 03:35:26
  •   老兄是玩游戏的困惑吧。
    书上可没有说诸葛亮是修“天道”的,
    而是学的辅佐帝王之道。
    另外就是道家的问题,
    道家祖师是“老子”、“庄子”,
    其中庄子特别有记录表明他是有妻子的。
    而历代以来,道家也不禁婚,
    反而另有一套“采补之术”,
    专门适合夫妻合练的。
       比如就曾说黄帝“御女五千而成大道”。 即使小说中全真教禁婚, 其实马钰与孙不二入教前就是夫妻。 至于禁欲的理由, 是其中分支的一脉的理由: 元阳之身,修炼得法,可以白日飞升, 而一旦破身,就只能“兵解”了, 要经历更多的磨难,还未必成功。
       为了这个终极目标, 做这样的牺牲,也就可以理解了吧。 如果一心向道, 压根就不会出山, 全心全意的修道都未必能成, 天天与凡夫俗子打交道, 与琐碎的大小事物打交道, 那不是自废修为吗? 所以可以断定, 诸葛亮并非修的是“道”啊。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明朝就有一个奇人, 名字叫“王阳明”, 不仅是文学家、哲学家, 也是有名的军事家, 就是他平定了“宁王之乱”, 还记得宁王吗, 就是历史上赏识唐伯虎的, 而唐伯虎装疯以避嫌疑的那位王爷。 史上记载,王阳明军中打坐, 仰天长啸,三军皆惊。
       可以说是修道、出仕两不误的高人。 如果对他的历史有兴趣, 强烈推荐看看这位的大作。

    2018-02-09 03:35:26

  • 2018-02-09 02:35:26
  • 成功男人背后总要有个女人吧!

    蔷***

    2018-02-09 02:35:26

  • 2018-02-09 02:35:26
  •   有人说对于诸葛亮的负面评价,溯源于鲁迅先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元明传来之讲史(上)》中,提到罗贯中本《三国志演义》时,说到“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是鲁迅并不是直接针对历史上的诸葛亮而进行评论,而是对于罗贯中小说中的孔明先生进行评价,历史和演义的分歧是很大的,这种分歧体现了小说家本身的立场、态度和喜好。
      所以对于塑造人物总是有类型化的倾向。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并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人物,而是历史人物、小说人物以及历史积淀下来人们对诸葛亮评价的综合体,这个诸葛亮已经不是他本人,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在这里评论他,也不仅仅是评论这么一个历史人物,而是进行一种文化现象的评析。
       现在的网络时代,也有不少网站在进行三国文化的整理、评价,自然对于诸葛亮这位三国时代的“完人”似的人物不会放过,本刊编辑在这一期百家争鸣中选取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这些文章针锋相对的对于诸葛亮进行了评价,相信大家看完这些文章,也会形成自己对诸葛亮,对三国,甚至对于历史如何评价的一种态度。
      下面是第一篇,以做抛砖。 诸葛亮是完人吗? 诸葛亮一直被看作古代士或者文人的典范,更有甚者被认作千古“第一大智人”,到了清代以后更被看作一代完人。但现在有不少人发现“盛名之下难符其实”,抛开演义不讲,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并未这么高明,其才略在当时就显得平庸(苏东坡认为诸葛亮“言兵不若曹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更不要说和千年后辈出的人才比了,陈寿评价他是“管萧之亚匹也”应该是很恰当的。
       那篇“盛名之下其实难负”之所以很有反响,就是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把孔明从神坛上拉了下来,把“第一完人”的形象扯得体无完肤。但畅快固是畅快,可是矫枉过正,此篇文字虽有水准却也有偏激的地方。特别是说诸葛亮不是政治家就不能让人信服。。 毋庸讳言,对三国演义里捧得很高的刘氏集团人物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因为他们的一些所谓英雄事迹大多是罗贯中虚构的,对孔明更是如此。
      他的大多“神机妙算”均史无所考。而其谨慎的个性也并不可以十分推崇。所以在看到揭示诸葛亮不是的文字很多人总是很畅快。但仔细想想孔明为什么受崇拜的真正原因——作为权臣生能鞠躬尽瘁,又独善其身;死又享有美名、得享宗庙;而其出生布衣却得到了明主三顾的厚爱,这样的人生不是古代所有知识分子所向往的么。
      而作为托孤重臣全身全名可谓千古一人——从这个层面来说诸葛亮确实是一代完人,甚至可称千古完人了。 翻开历史上带兵重臣和君主之间的血腥事例太多了。不是象蒙恬或岳飞那样被君主妄杀,就是象曹操或赵匡胤那样篡逆。至于托孤之臣更是没有好下场,就算活着没事,死后也逃不掉。
      不是抄家灭门就是鞭尸的后果:远的霍光,近的张居正,多尔衮都是活例。而诸葛亮手握重兵又是托孤之臣,以上两者都占了。他连年同魏国交战,虽然忠心为国一片赤忱,然而战胜则声威愈胜,猜疑的人多;战败则丧师失地,弹劾之声难免。便是坐镇边疆保持不战不和也有大将蒙恬的前车之鉴。
      即使一片公心,处理稍有不当,不是被“逼上梁山”成为“乱臣贼子”,就是被人赶下台去,同样身败名裂——这几乎是许多权臣逃不过的结局。 而孔明是个例外,在十多年中,他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上辅幼主、下安黎民,外据强敌、内修庶政。虽连年劳师动众,执法严峻,但民众并无怨言。
      刘备曾说过“取而代之”的话,但后来在他身上连周公所受的流言也从未发生过。说诸葛亮智谋超群我看就是表现在这里。这除了他可昭日月的忠心,开诚布公的处事态度外,和他处处谨慎的性格很有关系。平时他事必躬亲,深恐大权旁落;又恐手下的人办事不,怎么不要“食少事烦”,在发生失街亭这样的事后,不等别人弹劾他便自贬三级,杀掉了爱如己子的马谡。
      所有的这一切他要化费多少心血,又有多少难言的苦处。这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我们只知道手摇羽扇、神采飞扬的诸葛亮,而历史的真实只能是处处谨小慎微,日日思虑过甚的孔明。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履险如夷。这样的孔明形象我们能从出师表中感觉得到。揽大权于一身又能杜绝流言的发生——这就是孔明最难得处,也是他成为千古“完人”的所在。
      但这里“完人”的“完”不是完美的意思,我认为应是“完身完名”之义。能做到这一点的权臣溯古至今好象就是他一人了。“盛名之下……”那篇说诸葛亮不是军事家也不是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家亮可能不是,但亮肯定是伟大的政治家,伟大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诸葛亮能成为“完人”自有他难得之处,但也不能不提后主刘禅的难得。
      首先他是一个宽厚仁德之主,其次他的碌碌无为在这里可能是优点。试想如果后主一心要自己建功立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君主,那他和独掌大权的诸葛亮必然势同水火。如他听信了小人的挑唆,其后果必不可想象。而在亮死后,后主的宽厚更为可贵。因为亮在世时,处处以相父自居,教导后主,把他什么都管住了,后主就是有不满也无可奈何。
      而亮死后,他完全可出出气,霍光和汉宣帝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当时也不是没有人说亮的坏话,有个叫李邈的就上疏说“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臣常危之。今亮陨没,盖宗室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客观说李邈把权臣和君主的关系说的很透彻,但就是因为对亮有微词,最后因此遭杀身之祸。
      而后主对诸葛亮的宽仁由此可见一斑。后世的其他君主可以说没有能做到这一点的。现在还有人对后主不给孔明建庙责怪他,就太苛求古人了。 可以说孔明的忠贞和谨慎,以及后主的无为和宽仁造就了千古“完人诸葛亮”。从一介布衣到出世为帝王师,这是科举时代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而诸葛亮本身的节操也确实让人敬仰,所以就是如今他的完美人生也使许多人神往。
      正是由于这个神往,人们把他看成偶像,把他捧到神坛上,于是加上许多智慧光芒也就不足为奇了。 谈诸葛亮的性格 关于诸葛亮的失误:军事上,用人上,处事上,太多了。我就不说了。 我要说的是,诸葛亮在性格上,是一个心胸比较狭隘,比较专断的人。 (一)任人唯亲不唯贤 诸葛亮所任用的人,大都原是自已的心腹或从荆州带来的"荆州班",而对原本西蜀的"东 州班"人士,和益州当地的土著人士,则不太重用。
       例证:1。大家可以看看三国志中,蜀书那些提上名的大将,大多都是原来从荆州等带来的 ,有一个数据(我不太记得了),好像说是蜀书益州人士的传只有十几个,而原荆州人士的传却 有五六十个。这还算"蜀志"吗? 例证:2。因为的历史评价很高,"教育学家"们往往对他其中的糟粕避而不提。
      ( 这也是中国社会的以前存在的一大问题,要么全面肯定一个人,成神,要么全面否定一个人, 成奸。现在有所改观,比如评价毛主席,林彪)其实中隐藏了,甚至直白地表现了许多 诸葛亮不恰当的所作所为,甚至任用唯亲,霸气凌人。 在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过一些人,比如郭攸之,蒋琬,费祎,向宠,等等。
      但事实 证明,这些人并没有多大的才能。论将才,向宠不比王平,廖化,以及许多刘禅手下的益州幕僚 ;论文官,郭攸之实在没什么太大的手笔,蒋,费也只能称得上是循吏而已,不能算能吏。当时 的蜀国(时),人才还是不少的。诸葛亮却只提了这几个人,为什么?他们是诸葛亮的 心腹,是荆州带来的,是诸葛亮用来看住刘禅的。
       而对于政治对手,诸葛亮却从不心软。魏延,这样一位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人,大家一定 熟悉,这暂且不提。我要谈另一个人。刘备托孤时有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一个是李严。一个是 荆州原班人马,一个是益州投降人士。刘备此举意图十分明显。托孤之臣,显然今后就是国家 除皇帝外最重要的人了。
      李严也常常以托孤副手自居。也的确,他的军事才能远远高于诸葛亮 。(大家不要吃惊,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是如此,不太会打仗的。治国之能人,治军之乱臣)对于这 样一个政治对手,诸葛亮当然不满意。最后,根基不如诸葛亮深的李严不敌诸葛亮,惨死于他 的手下。
       (二)臣子"命令"主子 诸葛亮甚至连丞相,或者说连官都不配做。他在中一上来就向刘禅提了很多要 求。注意,是要求,不是谏议。"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妄自菲薄";"悉以咨之",然后又例举了上文提的那些人,实际上是强迫刘禅信任,任用他们。
      虽然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流芳千古的词句,但也掩盖不了他专断,凌于后主之上甚至轻视后主的蛛丝马迹。 大家可以搜一搜网上有一篇文章,叫"刘禅--一个大气的政治家",写得很好,很客观。在 历史学角度,刘禅的评价是很高的,盖过他的老子,也盖过其它同时期的君主。
      从他和诸葛亮 的关系处理上可见一斑。这时候刘禅已经二十多岁了啊!不是小孩子了。诸葛亮怎么能这么命 令他做这个做那个呢?如果有人说因为他智商有问题,那是这人智商有问题,或者说轻信于小 说,没看过历史书籍。别的不提,单说刘备不止一个儿子,况且北地王刘谌贤明人人皆知,如果刘禅智商真有问题,刘备会不考虑蜀国的将来? 关于刘禅怎么以仁君的身份很好地处理和诸葛亮关系的,可以看一看我上面提的那篇网上的文章,我有空也会再写一篇专门关于刘禅的贴子,纠正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对刘禅的错误看法。
       (三)鞠躬尽瘁的背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人们广为传诵的一句话。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累死的。 为什么累死?积劳成疾。 为什么积劳成疾? 打仗太累?天天在马上跑的武将(如赵云,马超,马岱,王平…都跟他差不了几岁)除了生 病的,那个不比他累? 想了很多理由,都站不住脚。
      看来只有一个原因,还是那句老话:国事操劳。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事无巨细,必亲自过目”,连军队的一个小小的帐目都要自己仔细 核对半天。 有必要吗? 是的,诸葛亮很勤勉。 但是,有人想过吗?这正是他信格上一个致命的缺陷:不信任别人。不肯放手任何一件小 事。
       试想,算帐,算粮,需要一个将领,而且是军队的大将去做吗?你可以说他尽心尽责。但是 如果一个军队的指挥官每天都在处理这些事,一件都不放过的话,他的军队能打好仗吗? 这,说明了诸葛亮不相信别人,或者说,是他不相信自己?连自己任用的人,也不相信啊… … 所以说人就是人,永远不回脱俗!!。
      

    鹘***

    2018-02-09 02:35:26

  • 2018-02-09 01:35:26
  • 诸葛亮并不是真的想一直“躬耕于南阳”,他娶的那个黄氏女子据说十分有才,但是,她毕竟是在深闺中,有没有才只有诸葛亮知道。而他的岳父黄承彦则是那一地区比较有势力的地主,是有一定的地区割据实力的,能给诸葛亮一定的支持,另外,据说那个黄氏女子有的才能,也不是吟风弄月方面的,而是与治国平天下有关的才能,说明他娶的妻子是实用型的,可以助他建功立业的。

    c***

    2018-02-09 01:35:26

  • 2018-02-09 01:35:26
  • 孔明也是人啊~

    S***

    2018-02-09 01:35:26

  • 2018-02-09 00:35:26
  • 出师表有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他兄是布衣平民!道是他自己研究的而已。况且和尚还可以还俗!

    唐***

    2018-02-09 00:35:26

  • 2018-02-09 00:35:26
  • 首先道家也可以结婚呀。
    其次诸葛亮不是道家,他是法家。(那种半仙状态是演义里说的)

    生***

    2018-02-09 00:35:26

  • 2018-02-08 22:35:26
  • 演义里孔明因为钦慕黄阿丑的才华。才迎娶的
    (传说诸葛连弩就是出自她的手笔)

    ︶***

    2018-02-08 22:35:26

  • 2018-02-08 22:35:26
  • 留个后嘛!再说他不结婚就少个他岳父这人物,那后面谁替陆讯解八挂石阵之困呀!

    o***

    2018-02-08 22:35:26

  • 2018-02-08 20:35:26
  • 第一,他学道,但没有出家,所以法律上可以结婚
    第二,他在历史上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但同时也是一个凡人,所以需要结婚

    c***

    2018-02-08 20:35:26

  • 2018-02-08 19:35:26
  • 那是演义中的孔明,他是知识丰富。

    l***

    2018-02-08 19:35:26

  • 2018-02-08 17:35:26
  • 英雄相惜
    说他和他老婆很合适

    d***

    2018-02-08 17:35: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