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无题》诗句

首页

关于《无题》诗句

 在李商隐《无题》诗中,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句子是哪两句?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29 01:59:35
  •   李商隐《无题》
      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宾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情景交融的句子是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的《无题》四首
      ——读诗札记
      田晖东
      中国古典诗歌常常靠想象的并列,迭加,以表现关系,表现情态。
      李商隐的抒情诗,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一些《无题》诗,往往完全抛开了意象间表面的逻辑关系。读他的诗如不深入底蕴,确是丈二金刚,随时会碰到拦路虎。然而,这些谜似的诗,以它典丽的语言,复杂的结构,灼热的感情,放射出谜人的魅力,因而流传千古。历代诗评家对那些魅力无穷的《无题》诗,争论不休,或认为是“半托香奁,以寓感愤”,或者说什么寓意也没有,纯粹写爱情。
      梁启超先生则认为:“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我理解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讲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他劝人尊重美的神秘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一种大家的风度。
      评家们见仁见智,愈是争论不休,对于义山诗的流传会有好处。下面就他的《无题》四首,谈谈感受,以就教于方家。
      《无题》四首,似乎与别的单首或双首《无题》没有什么两样,实际上这四首诗是相当严谨的组合体。它像一首交响乐,在同一主题下分成四个既能各自独立又能相互关联的乐章。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是一首流畅动人,几乎未用典,几乎未用曲笔的抒情诗。正因为流畅,很容易引人从字面看问题。不少注家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在害相思,她在思念情人。
      但思到第七句就讲不通了,于是只好作变性手术自比刘郎。其实这首诗是在写男主人公的相思,他为女主人公孤寂无望地等待自己而痛苦。
      一、二句写梦,说声来的许诺,只是空话;说声去,踪影全无,此时正是月斜了,五更钟敲响的时候。他设想着情人的心态来责备自己。
      
      三、四句,仍在梦中,情人飘然而至,却被告知要远别。远别之哀,使情人哽咽不已,挣扎不出一声呼唤;仓促写成的书信,墨也来不及磨浓。色淡如泪,情深也如泪。
      五、六句,梦醒了,看见半笼着金翡翠画屏的烛光,闻到微微透过圆顶芙蓉帐的麝香;这光影和闷人的香味,使人窒息而惆怅。
      梦固然是悲伤的,但比这寂寞而窒人的香闺,似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在梦里,说不定他会飘然而至的。
      七、八句,男主人公向难以相见的情人传递心声:“刘郎恨蓬山太远,我离你比蓬山更远一万重。”借用汉武帝刘彻派人去蓬莱求仙的故事来衬托自己的爱情,更显出一种高贵的格调和诗意。
      
      第一首是第一乐章,写梦,象征人生与爱情均像梦一样,空虚,变换而飘忽不定,但爱的痛苦,对梦的装点,反而比现实更有诗意。梦醒时只是些华贵而重浊的俗物,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男主人公因不能赴约,除了自身的痛苦,还在细细地品味情人的处境和痛苦,想到她含有微词的心酸,更加上一层负疚感。
      
      虽然第一首诗写得流畅自然,但结构仍是曲折的,诗的旋律,梦一样地单纯美妙,也像梦一样变换自如。
      闺中人被锁在深宅帷幕之后,被包裹在金玉之中,只好藉梦来体现相思之苦。男人有相对的自由,离自然较近,却在清醒时凭想象去相思。
      这便是第二首《无题》的基调。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男主人公(或者说就是诗人自己)独处时,听到窗外飒飒东风细雨,又听到芙蓉塘外的轻雷。
      尽管雨中的车轮声不再像雷鸣,且贵人很少在雨中出门,但诗人可以想象这是远去的车轮声。坐在这华贵的马车里,也可能是位贵夫人,甚至更可能是那位“车走雷声语未通”的意中人。听觉连着想象,东风,细雨,芙蓉塘外的轻雷,构成了一幅抒情的忧郁的,美的意境,此时最好相思。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金蟾玉虎表面上与东风细雨毫无关系,但呈现出一种神秘,聪明的读者能被它们吸引,希望从错乱的搭配中得到一种暗示。反复吟诵,你会很自然地领会到两个谐音字;烧香中的“香”,牵丝中的“丝”,谐音暗示着“相思”,诗人的难言之隐,先瞒住他要瞒住的人,又忍不住向聪明的读者吐露。
      再往下追去,很自然会联想到这是对私情的相思。咬锁(鼻纽)的金蟾腹内在焚着晚香,这不是一般人家的香闺。曾在此时,男主人公去幽会了。玉虎牵丝是在清晨,正当仆妇或主妇们汲井之时,他安然回来了。这是一次有金蟾玉虎可作见证的秘密,他和情人曾得到过天堂般的快乐。
      如今只留下相思的苦味。
      贾氏窥帘韩掾少
      泌妃留枕魏王才。
      与他的爱情可比肩的,有两个历史故事。贾女在帘后窥见美男子韩寿,后发展到偷情;泌妃死后给曹植留枕以示爱的忠贞和遗憾,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诗人认为,他的青春年少(人称义山少俊),他的无与伦比的才情,都可以与韩寿和曹植相比。第三层,从诗的悲凉和惆怅情调看,这是自伤;韩寿与贾女偷情进而成为眷属,他没有韩寿那样的幸运;也没有曹植那样的高贵出身和机遇,使《洛神赋》成为爱的圣经,曹植与泌妃的故事,名标青史,成为千载以来读者心中的偶像。
      世人并不看重他李义山的少俊和天才,甚至将他的爱情蒙上尘垢,称他为“狎邪浪子”。活得窝囊,爱得也窝囊。
      相思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是警句。不能让相思同春花开得一样红火。
      燃烧得愈烈,一寸相思将是一寸灰。
      相思之苦,并未使向往之情泯灭,诗人又燃起新的希望,他再度坠入爱河,于是鼓起勇气去幽会。“飒飒东风”之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含情春畹晚”。
      其三
      含情春畹晚,
      暂见夜阑干。
      
      去见意中人时,已春深日暮。
      楼响将登怯,
      帘烘欲过难。
      听见自己上楼的脚步声,感到胆怯,看见室内的灯火,不敢走过去。爱得愈真挚愈感胆怯,这是诗人对爱的尊重。
      另一方面,诗人的胆怯,也体现在下面两句。
      多羞钗上燕,
      真愧镜中鸾。
      意中人钗上玉燕,比他幸运,能同她亲近,使诗人惶恐中既羡又羞,孤鸾可以对镜长鸣,一鸣而绝,以表示它的壮烈的忠贞。
      诗人自惭形秽,认为即使有镜可对,也无一鸣而绝的勇气,因而愧对镜中鸾鸟。
      归去横塘晚,
      华星送宝鞍。
      归家已晚,美丽而孤寂的星光,伴着他孤独的鞍马,乘兴而来,凄然离去。欲见未见,合遇良难。
      希望愈大,失望愈烈,希望与失落的经历,比没有希望更叫人难忘。这次失落,谁都怪不上,只怪他自己:自卑感使他失去了唾手可得的欢乐。从环境描绘看,这不是深宫,深宫他是进不去的。也不是民间,平民无此种气象。倒有几分象筑观于宫外,带发修行的公主家。唐代许多公主自请出家,明为修仙实是追求爱恋自由。
      史书对此,略有微词。与义山同时的有八位公主当道士。“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同是水精帘。”这是义山寄女道士的诗,她劝宋氏姐妹同身着素丝羔裘的少俊赏月。诗人明白女道士也是红尘儿女。当他回想到意中人对他的降临,也许不会嫌弃,只会感到喜悦时,他是多么懊悔!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四首由近体转到乐府,平韵转为仄韵,由浓笔重彩的抒情叙事,突转到白描,由哀怜到凄婉,像交响乐的主题变奏。有骨有肉,畅如流水行云,哀筝急管,闭塞的长巷,可系乌锥的岸边垂杨,使伤春者激动。春将去,女将老,老是嫁不出去;而十四岁的溧阳公主,伉丽如花,与夫婿游园观景。
      此情此景,使将老而贫穷的美女,哀恸欲绝,无处诉说,辗转不眠,直到五更,只有梁间燕子听到她的长叹。燕子还能成双成对,却比贫女略胜一筹。
      这首诗,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平,明显地暗示出他的身世。这是彻底的绝望。
      前几首曲曲折折的爱情抒写,也暗示着对幸福和理想的憧憬,隐隐露出身世之叹。
      他的一切的相思,他的爱情,他的希望和失望,他的一切的痛苦,总汇到第四首《无题》,认为一切源于他仕途的失意。与他同窗共学,曾一度手足情深的令狐绹,也许不及诗人少俊而有材,然而年轻轻的绹竟飞黄腾达。为什么?因为他有个作宰相的父亲。他是公主,诗人只是一个贫寒的老女,无人怜爱,只能长叹于燕巢之下。
      
      这四首诗,与诗人所有抒情诗一样,语言雅俗相嵌,对比强烈,反差很大。用传奇,历史故事,将你带入一种美的文化氛围,用奇丽的结构,用真实的生活和心理细节提炼为一串闪光的而厚重的诗行。表面毫不相干,内蕴联系绵密。即使你似懂非懂,仍能感到它的美丽,拨动你内心的某根和弦。
      
      形式上,《无题》四首,是有意打破古代组诗的格式。唐代组诗,多以诗体分组,而这四首,《无题》诗体不一,两首七律,一首五律,一首乐府。它们相互之间,音韵和手法的变化,既不同又和谐统一。质朴和华丽,温婉与骨力,滞碍和流畅,都由一条感情的红绳串连一起。
      有一位选家,竟将这四首诗按诗体分成三处,这太不尊重原意了。
      历代评注家认为义山的诗太苦,有的蔑视,有的诅咒,然而它们并未消亡,仍在人们的责备声中鲜活有力地流传下来。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给自己的痛苦披上了华丽的衣裳。这是皮相之说。
      实际上华丽衣裳里的痛苦,是从韧性的灵魂中经过发酵而酿成的美酒。
      痛苦的诗人,在酿造过程中获得了生活的勇气,他希望凭据自己的诗歌向广大的世界,向未来求索知音,求得理解;凡阅读他的诗歌者,能像他一样求得内心与外界、个人与时代的平衡,诗化自己的感情,从而增长生活的韧性和力量,方能安慰诗人“碧海青天”之孤寂于万一。

    你***

    2018-12-29 01:59:35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