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藏彝走廊的民族分布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首页

藏彝走廊的民族分布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藏彝走廊的民族分布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4-16 03:11:57
  •   地理环境的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北方广袤的草原,不仅是游牧的场所,而且多变的气候、灾害频繁,游牧族群的征伐、逃荒,常常是促使古民族迁徙的驱动力。而南方的云贵高原,一个个山间平原(坝子)相对封闭的环境,易守难攻,利于从区外迁徙来的古民族的保存。
      因此,就民族迁徙的驱动力来讲,北方往南方的迁徙动力是更强大的。“藏彝走廊”东西两侧民族分布相对简单。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使迁徙到这一地区的族群,都不得不被迫同化;而四川盆地及其以东的地区,利于农耕的环境,一直是古代农耕民族的发展空间,同样生活或迁徙到这里的其他族群,迟早都会被同化,而形成今日汉族的一个部分。
      “藏彝走廊”两侧地理环境的强烈反差,形成的两侧民族分布差异,也构成了一种民族分布的屏障。正是这种屏障的作用,保证了民族迁徙走廊的形成。“藏彝走廊”自然是一种通道,但两侧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也同样利于民族的迁徙。仅从地理条件分析,更支持选择走廊两侧作为迁徙路线,民族屏障是个重要的阻碍原因。
      除了使一些为保持自身的特性免受强大异族吞灭的迁徙族群,选择受到屏障保护的走廊通道外,确实还应该有族群选择两侧作为迁徙通道,只是后者经历迁徙、融合,终究变为消失的民族。

    巴***

    2018-04-16 03:11: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