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失眠针灸效果怎么样

针灸治疗鼻炎时在鼻子里放血有什么效果

针灸治疗鼻炎时在鼻子里放血有什么效果 
放*** | 2018-03-25 03:57:46

好评回答

2018-03-25 10:18:45
女*** |2018-03-25 10:18:45 288 161 评论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
 
 


--------------------------------------------------------------------------------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 
王广军 指导:郭义 王秀云
(天津中医学院2001级研究生 天津 300193)
内容提要 本文在分析大量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医刺血疗法的...

查看全部>>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
 
 


--------------------------------------------------------------------------------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 
王广军 指导:郭义 王秀云
(天津中医学院2001级研究生 天津 300193)
内容提要 本文在分析大量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医刺血疗法的渊源、适应症、操作方法、及刺络部位的选择等角度对中医刺血疗法作了全面的介绍.此外,本文还简单介绍了我国其它民族医药学中刺血疗法的应用情况及刺络放血疗法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
关键词 刺络放血/刺血疗法 临床应用 
刺血疗法,又称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毫针、梅花针、或用刀具刺破躯体的一定部位,放出一定量的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法应用广泛﹑简便安全﹑且疗效肯定,因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1. 刺血疗法概况
1. 1中医刺血疗法析源
刺血疗法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现存的文献中,此法最早载于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其中曾有“······引下其皮,以砭穿其旁”的记载,即用砭石刺破八髎以治疗疝气。《内经》的问世,使这一疗法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全书162篇,论及此疗法的竟多达40余篇,从理论到临床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其中对放血疗法的机理﹑施术部位﹑操作手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均作了精辟的论述 [1] 。《汉书·苏武传》[102]曾有这样的记载:“……武(作者注)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T涞匚玻?被穑参淦渖希钙浔骋猿鲅N淦肴崭聪ⅰ!币簿褪撬担缆傻囊缴诳不鸬母ㄖ拢玫钙浔吵鲅姆椒ǎ顾瘴涞暮粑诎肴漳诨指吹秸!U庵址叛品窈笫懒蹁缸铀档乃腔蛩茄ā=じ鸷椤吨夂蠓健吩匾浴罢虢恰敝ㄖ尾 D媳背缎∑贩健吩亍叭粲芯垩谡凵希缘镀浦保词怯么萄姆椒ㄖ瘟萍膊 ?
唐代刺血疗法的应用更为广泛,理论更臻完善,出现了用刺血疗法治疗疾病的专案记载。如御医秦鸣鹤针刺百会及脑空出血,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目不能视。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载在治疗舌头肿胀时,“用手指或铍刀把舌下两边的皮肤弄破使之出血”此法不仅为后世医家所借鉴用于治疗舌肿胀,而且发展为针刺金津、玉液出血,治疗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
金元时期,随着医学争鸣之风的兴起,刺血疗法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身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虽不专攻针灸,但对刺血疗法的运用颇有心得。据《儒门事亲》记载,张从正曾身患目疾,或肿或翳,休止无时。后用铍针针刺攒竹、丝竹空等穴,且使之出血约两升许,三日后平复如故,从此张从正对刺血疗法不仅在理论上潜心研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和创新,形成了其极具特色的刺络放血诊疗方法。张从正认为刺血不仅可发汗,而且可以补虚。在治疗时,不仅刺血部位多,针刺次数多,而且出血量大[2]。他在《儒门事亲》中记述的针刺医案凡30余例,几乎都是刺血疗法的验例。脾胃学派的代表李东垣对刺血疗法也很精通,其门人罗天益在其代表著作《卫生宝鉴》中,也收集了不少刺血疗法的经验。
明清医家杨继洲、叶天士、赵学敏等皆擅刺血。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详细记述了针刺放血的穴位及针刺放血治疗重症、急症的经验。清代医家郭志邃所著《痧胀玉衡》堪称刺血治疗急症的专著,对后世影响极深。
近年来,刺血疗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刺血科王秀珍医师,承继祖传,积40年临床经验,与助手写成《刺血疗法》一书。她的经验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而且还为日本、西欧各国、港澳等医学界人士所关注[3] 。
1.2中医理论框架下刺血疗法的适应症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血并行脉中,濡润营养全身,人体各种机能的正常发挥,均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而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通过其 “行气血、营阴阳” 的功能维持着人体机能平衡。 
人体的气血,在生理上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病理上,则因气血的失常或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所以《素问·调经论》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一旦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失常,机体就会发生疾病,而解决办法就是“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灵枢·九针十二原》则说“宛陈则除之。” 就是说要通过刺络放血的方法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一般而言,针刺放血主要有泻热、止痛、镇静、消肿、急救开窍、解毒、化瘀消癥的作用[4];其主要的适应症是急证、热证、实证、瘀证和痛证[5]等病症。所涉及的病种有乳腺炎[6]、急性腰扭伤[7]、带状疱疹[8-16]、周围面神经炎[17-20]、高热[21-26]、痹痛[27]、踝关节扭伤[28]、软组织扭挫伤[29-30]、关节炎肿胀疼痛[31-33]、急性中暑[34]、腰椎间盘突出[35-37]、黄褐斑[38-39]、扁平疣[40]、坐骨神经痛[13、41]、口唇干裂[42]、早期甲沟炎[4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44]、高血压[45-49]、支气管哮喘[50]、痛风[51]、银屑病[52-55]、角膜溃疡[56]、顽癣、美尼尔氏综合症、大隐静脉急性炎症、流行性腮腺炎[57-59]、急性咽炎扁桃体炎[60-72]、外眼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等) [73-80]、惊厥[81]、百日咳[82]、 顽固性头痛如偏头痛[83]、肺水肿[86-87] 流行性感冒、急性淋巴管炎、中风后遗症(特别是语言不利)、腱鞘囊肿等。 详见表1。
表1:刺络疗法的适应症[88]

科 别 病 种
内 科 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高血压 心脏病 消化性溃疡 胆囊炎 胆石症 
慢性肾炎 血管神经性头痛 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 
肝炎 癔病 神经衰弱 精神分裂症 多发性神经炎 中风后遗症 
痹痛 梦遗 美尼尔综合症 痛风 中暑 高热 风湿性关节炎
流行性感冒 
外 科 疖肿 乳腺炎 急性淋巴结(管)炎 肩关节周围炎 骨折后功能障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前列腺炎 踝关节扭伤 软组织扭挫伤 
蛇咬伤 甲沟炎 银屑病 顽癣 黄褐斑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 
妇 科 痛经 不孕症 
儿 科 儿童偏头痛 睑腺炎 喘息型支气管炎 外伤性癫痫 食后泻 
腮腺炎 惊厥 百日咳 
五官科 急性结膜炎 角膜炎 麦粒肿 鼻炎 耳鸣 耳聋 咽炎扁桃体炎 
角膜溃疡 

1.3中医刺血疗法的放血部位及放血方法
1.3.1中医放血穴位的选择
对针刺部位的选择, 古人早在《内经》中就有详细而精辟的论述,如“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又如在《灵枢·终始》中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可见,放血部位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地讲,放血部位的选择应遵照如下原则:循经选穴、局部选穴和经验选穴[84]。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灵活选穴,而不要拘泥于选穴原则。
据《循经考穴编》记载,可用于放血的穴位共计28个,在临床应用时则往往根据医生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选穴。如王秀珍老中医最常选用的穴位有:头部的太阳,上肢的曲泽、尺泽,腰背部的腰俞、腰阳关,下肢的委中、委阳、阳交,还有手背部和足背部的穴位[85]。除此之外,现在临床常用四肢末端的十二井穴、十宣治疗中风初起、高热,太阳、攒竹、印堂等穴常用于头痛、偏头痛的治疗,商阳、鱼际、少商等穴用于咽喉部疾病的治疗,背部反应点、丝竹空、太阳等穴放血治疗外眼疾病,球结膜放血治疗角膜溃疡,特别是耳尖、耳背放血治病历史悠久,在民间广为流传。常见的刺血部位详见表2。
表2: 刺络放血疗法常用的腧穴及特定部位[88]
躯体分区 常用的腧穴及部位 
头面部 太阳 印堂 丝竹空 攒竹 瞳子髎 鼻前庭
耳背 耳尖 舌下静脉 球结膜 素髎
听宫 地仓 下关等 
上肢部 井穴 十宣 鱼际 尺泽 曲泽 曲池 四缝 
中渚等 
下肢部 井穴 委中 委阳 丘墟 阳交 阳陵泉 条口 
血海 梁丘 丰隆 三阴交 阴陵泉 足三里 
解溪 然谷 内庭 太冲等 
躯干部 大椎 陶道 肩髃 腰俞 腰阳关 上髎 
关元俞 次髎等 
此外,病变的局部也常常是刺络放血的施术部位,如踝关节扭伤后的肿胀局部或痈肿疮疡的病变部位往往是关键的治疗部位。
1.3.2刺血方法
临床上刺络放血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三棱针点刺出血,梅花针叩刺出血,毫针散刺出血,或刺络后配合拔罐,均是有效治疗手段。此外,割治疗法也是放血疗法的组成部分。对某些疾病的治疗,静脉内直接抽放血即可见效,如直接静脉内放血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就是突出的例子[87]。代表性的刺血手法有点刺法、散刺法、泻血法、挑刺法、丛刺法、顺刺法、逆刺法等。其比较详见表3。
表3: 主要的刺血方法比较[5、90] 
主要刺血法 特 点
点刺法 针刺一个点,深1~2分,针刺时速进速出多用于手指、足跖的末端 
如十宣、十二井穴等处。 
散刺法 以病变局部中心为圆心行环形点刺,可刺10~20针以上,多用于局部瘀血肿痛、顽癣等。 
泻血法 结扎施术部位的近心端, 对准静脉针刺,深0.5~1分,主要施术部位为肘窝、腘窝及太阳处的浅表静脉。 
挑刺法 挑刺对象为穴位或阳性反应点,施术时先挑破皮肤约0.2~0.3cm 
然后深入皮下,挑断白色纤维组织,挑尽为止。 
此外,王秀珍老中医在《刺血疗法》中记载了三种刺血法,分别为血管刺血法、孔穴刺血法和局部刺血法。其比较见表4。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18-03-25 07:18:45
  • 什么用也没有,别信,这更有可能带来灾难
    黄*** | 2018-03-25 07:18:45 263 17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