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西欧封建城市是怎么形成的
中古西欧封建城市是怎么形成的
就是因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而城市的出现,也同商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最早的“城市”(实际应为我们现在“城镇”)就是因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而城市的出现,也同商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最初城市中的工业集聚,也是为了使商品交换变得更为容易(可就地加工、就地销售)而形成的。在城市中直接加工销售相对于将已加工好的商品拿到城市中来交换而言,则正是一种随着工业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商业变革。城市包括包括有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而这几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都必然地会对城市的商业活动带来影响,促使其发生相应的变革。
欧洲城市发展的特殊历史和特殊之处
罗马帝国在欧洲各地留下了许多“军城”,也就是罗马帝国派驻到各地的军队的驻扎地,在这些驻扎地周围形成了一些人群的聚居,而一旦罗马帝国灭亡,这些“军城”也就消亡了,只留下城墙和一些房屋。
而罗马帝国中的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基本位于意大利,比如威尼斯、米兰、热那亚等。所以,总体来说,在除意大利之外的欧洲大地上,从中世纪开始,以工商业生产而聚居形成的城市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各个国王贵族主教所居住的城堡和庄园,他们是农业社会的各个政治或宗教中心。
另外,在罗马帝国时期,因为存在着统一与和平,所以道路、商品交换和货币体制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几百年战乱,使得欧洲各地道路毁坏严重,商品交换衰落萎缩,货币使用严重下降。总之,中世纪开始后的欧洲,除意大利外,是完全的自然经济,商品交换的成分只占极低的比例。
每个庄园的生产生活――无论是农产品还是手工产品――都是自给自足的。它们既不需要到庄园之外去买东西,就是想买也买不到;也不想生产产品到庄园之外去卖,就是想卖也卖不出去。
因此,那时的绝大多数欧洲人,能当一位隶农就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这样就可以有一块地种,从而糊口度日了;而且生活也比较安定,有保障。
但是,总会有一些人没有地。他们或者是因为在饥荒或战争期间离开故乡谋生,或者是因为庄园不能再提供他们土地。子女过多的农民,他们的次子、幼子往往被迫离开父亲。他们或者等待领主租给他们新的土地,或者去开垦荒地,或者去打零工,或者做雇佣军帮人打仗,或者去做商人或手艺人。
约翰?麦克说:“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传统的、农业的、乡村的。和这些相异的一个新阶层的出现,导致了一场社会革命。这个新阶层就是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来自农民。他们或者是大家庭中没有继承到土地的次子们,或者是被战争或饥荒从土地上赶出来,去寻找新的生存机会的人,或者是充满冒险精神、喜欢新生活的人。
”3单从他们和当时的社会体制的关系说,他们有点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一批个体户。
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离开庄园后,以做一些手工制品为生,出售给附近的居民们。另一部分人则从事商业。他们驾驶船只,利用河流特别是海洋进行短途的或长途的贩运,而陆路贩运则因为道路系统太差而发展缓慢。
他们贩运的商品包括粮食,特别在一个地方发生饥荒的时候,他们能迅速从其他地方运来粮食,这时饥荒之地的人们会愿意拿出很多财物交换粮食;还包括香料、葡萄酒等奢侈品。再以后,品种就越来越多,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这些人在生产生活上脱离了当时经济生活的主体――庄园。
他们必须形成自己的聚居之地。这一般有两种情况。
其一,依傍贵族领主所居住的城堡、或者教堂和修道院而建。那里是人们的政治或宗教中心,来往人流就多。而且那里有城墙和骑士守卫,一旦有外人进攻,可以进入城堡躲避。当然,领主和主教们是不会让他们在城堡内居住的,于是他们就在城墙外不远处定居下来,形成工商业社区。
比如伯爵鲍尔文的城堡建在一条小河旁,城堡有一座桥伸到对岸,在对岸的桥头处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居住区,居住者都是小贩、手艺人;还有开旅店的、开酒馆的,以供应到伯爵处办理事务的人的需要。人们把这个居住区称作“桥”。这个居住区逐渐发展,越来越大,几百年后成为了一座大城市,那就是今天的布鲁日(Brudge),brudge就是bridge,就是“桥”。
其二,在十字路口、水陆码头、交通中心等交通要道上形成、兴起。在这些地方,慢慢有农夫、手工业者及其他人等,沿道路修建房屋店铺,夹道的房屋为来往商旅行人提供饮食住宿等相应的服务,于是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手工业和商业的社区,定期或不定期的集市也随之出现。
而一旦形成了一个手工业和商业的社区,其居民们为了自身的防御需要,就会建造城墙以保卫自己。于是,这些商人和手工业者们也就有了自己的城堡,也就是城市,他们由此而被称为“堡民”。城堡是bourg,“堡民”就是bourgeois。
今天我们已经不把bourgeois译成“堡民”了,而是译成“资产阶级,生意人,中产阶级,布尔乔亚。” Bourgeois这个词含义的变化,反映的是历史的演进。
这样,在欧洲中世纪,城市出现了,工商业出现了,市民出现了。
工商业者们开始用自己的劳动,把原来互不往来、互相隔绝的一个个庄园里的人们,在经济上联系起来。大部分城市的居民,其经济触角只伸到周边地区;但有少数城市,其经济触角伸得很远,遍及全欧洲。
如果说欧洲中世纪最初的那批工商业者基本上是出于无奈才从事这一职业的,到后来工商业有了一定发展以后,不仅大部分无地的流浪汉们被吸引到城市中,而且庄园里的一些隶农也逃离庄园,进入城市。
他们不愿再在领主手下打工,而愿意去城市里,为从事工商业的雇主们打工,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自己也成了老板。
从10世纪开始,欧洲的城市人口在逐渐地增加着,但其规模无法和今天的城市相比;到15世纪,最大的几个城市(主要在意大利),人口为5万人至10万人;2万人以上就可称为大城市了,比如纽伦堡和布鲁塞尔;大多数城市的居民为5千人至1万人,比如法兰克福、巴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