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梅雨的成因 特点的防止措施

梅雨的成因 特点的防止措施分别什么
世*** | 2018-10-16 01:17:19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8-10-16 01:19:33
  • 梅雨的成因: 
    每年从春季开始,海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进入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由于从海洋上源源而来的暖湿空气含有大量水汽,形成了一条长条形的雨带。每年6-7月雨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由于冷暖空气旗鼓相当,这两股不同的势力就在这个地区对峙,展开一场较为持久的“拉锯战”,因而就形成了一条稳定的降雨带,造成了长时间绵绵的阴雨天气,因此时正值梅子成熟,所以称为“梅雨”。 ...

    查看全部>>

    梅雨的成因: 
    每年从春季开始,海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进入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由于从海洋上源源而来的暖湿空气含有大量水汽,形成了一条长条形的雨带。每年6-7月雨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流域,由于冷暖空气旗鼓相当,这两股不同的势力就在这个地区对峙,展开一场较为持久的“拉锯战”,因而就形成了一条稳定的降雨带,造成了长时间绵绵的阴雨天气,因此时正值梅子成熟,所以称为“梅雨”。

    梅雨的特点:
    每年六七月间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区一般都有一段持续阴雨天气或降水集中时段。这一时期,由于大气环流的季风调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流域持续交绥,形成一条东西向准静止锋,一般称为梅雨锋,造成阴雨连绵和暴雨集中的天气。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或“黄梅天气”。又因这时高温高湿,衣物容易霉烂,又称“霉雨”。在梅雨时期,从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维持一条稳定持久的雨带。雨带中的暴雨分布不均匀,常有数个暴雨中心。梅雨锋的暴雨强度一般比台风暴雨要小得多,但由于梅雨锋持续时间长,暴雨面积广,造成的洪涝灾害范围一般比台风要大。如1991年江淮流域梅雨期持续约56天,长江下游、太湖、淮河等地区出现了暴雨天气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受灾害面积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受灾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太湖、里下河、滁河、秦淮河地区均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一般包括:①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②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梅雨锋暴雨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梅雨的防止措施:
    往年的梅雨季节,不少家庭主妇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几天不看,家里的干货就悄悄长出了一层“绿毛”,连刚开封不久的米面、花生都发潮变粘了。这些都是霉菌惹的祸。霉菌在温度20℃~28℃、相对湿度80%~90%的环境中比较容易生长,而梅雨季节的气候条件正好符合这些要求,粮谷、米、面以及干香菇、坚果、干辣椒、干萝卜、木耳、笋干、干咸鱼、海米等干制食物容易受潮,滋生霉菌。一旦受到霉菌污染,食物就会变色、变味,营养物质遭到破坏,不仅食用价值降低,而且霉菌毒素进入人体后还会引起中毒、畸形和癌变。影响霉菌滋生的四要素水:是指霉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水分。食品越干燥,霉菌就越不易生长。 温:是指温度。温度对霉菌的繁殖及产毒均有重要影响,不同种类的霉菌最适生长温度有所不同,大多数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能力减弱。肥:是指食品性质。一般而言,食品营养越丰富,生长霉菌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含糖丰富的小麦、米要比油料的黄曲霉毒素产毒量高。风:是指通风。当空气不流通、或通风较差时,霉菌容易繁殖产毒. 防霉措施1、干燥保存 干香菇、木耳、笋干、坚果、干辣椒、干萝卜等干货应置于密封的容器内保存,有条件的应在容器内放置干燥剂;米、面等粮食制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处,这样可大幅降低霉菌产毒量。2、低温保存 在低温条件下,霉菌繁殖速度会减慢。在0℃~4℃的冷藏条件下,肉类食品可保存20天;将年糕完全浸泡在装有冷水的瓷缸内,可保存一周左右。3、低氧保存霉菌多属于需氧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氧气。瓶(罐)装食品灭菌后充以氮气或二氧化碳、将食物压实、进行脱气处理或加入油封等,都可以造成缺氧环境,防止大多数霉菌的繁殖。如:在装酱油、醋的瓶子里滴一层熟的豆油或麻油,让酱油、醋与空气隔绝,可防止霉菌繁殖生长。温馨提示食品出现霉变后应及时丢弃,不要食用。有人觉得太可惜,就把发霉部分去掉,保留剩余部分,这样做极为不妥。虽然食物表面的霉菌被去除了,但霉菌毒素往往还会保留在食品中,食用后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尤其要注意的是,霉变的花生、玉米千万不能吃,因为它们是黄曲霉菌最易生长并产生毒素的食品,而一般的清洗、烧煮等方法不能清除黄曲霉毒素。不同霉菌毒素毒性各异 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肝脏毒性和致癌性,主要污染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粮油及其制品,在普通烹调加工温度下破坏较少,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是家庭防霉的“重点对象”。青霉类毒素食用青霉类毒素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等急性毒性反应,长期食用还可引起对肝、肾的慢性毒性作用。青霉类毒素常在“黄变米”中发现,所谓“黄变米”是指稻谷收割后,在贮存过程中水分含量过高,被霉菌污染后发生霉变所致,由于稻谷霉变后呈黄色,故得名。镰刀菌毒素通常通过霉变粮谷危害人畜健康,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可以破坏机体的免疫力并导致畸胎的发生。
    玉*** | 2018-10-16 01:19:33 0 0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内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