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安定类药物有哪些

请问抗凝血类药物都有哪些?

活血通脉胶囊是否属于抗凝血类药物?
谢谢!
欣*** | 2010-09-03 18:22:54

好评回答

2010-09-04 10:53:07
w*** |2010-09-04 10:53:07 906 527 评论
你好:
抗凝血类药是指能影响机体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而阻止血液凝固的一类药物。
抗凝血类药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
一、常用的抗凝血药有哪些: 
1、肝素类:在体内外均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对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迅速。常用于需迅速抗凝治疗者或用于口服抗凝血剂前用药;
缺点为:使用不方便,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当用量过大...

查看全部>>

你好:
抗凝血类药是指能影响机体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而阻止血液凝固的一类药物。
抗凝血类药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
一、常用的抗凝血药有哪些: 
1、肝素类:在体内外均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对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迅速。常用于需迅速抗凝治疗者或用于口服抗凝血剂前用药;
缺点为:使用不方便,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当用量过大时可引起出血,副作用相对较大。
常用的有:
供静脉给药的肝素钠;
供皮下注射的低分子肝素。
2、香豆素类:
常用的有双香豆素 、华法令和新抗凝等,通过拮抗维生素K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减少而抗凝。
特点为:作用开始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需较长时间抗凝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 
3、抗血小板药:
常用的有:
阿斯匹林、潘生丁、氯吡格雷(波立维)等。对防止血栓形成有效。 
目前广泛采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血栓性疾病;氯吡格雷(波立维)也常用于抗凝治疗。
4、溶栓酶类:
常用的如链激酶、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去纤酶、抗栓酶和清栓酶等,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再通,多用于心脑血管溶栓治疗。

二、活血通脉胶囊是否属于抗凝血类药物:
活血通脉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它主要成份为水蛭、丹参、当归,山楂、地龙、黄芪等。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有扩张血管,稀释血液、改善徽循环,抑制血细胞聚集,促纤溶、抗凝、抗栓等作用。
所以,活血通脉胶囊虽不属于经典的抗凝血类药物,但它也有抗凝及抗栓作用。
可在医生指导下,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与使用。
0/300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2010-09-03 22:48:29
  • 1、首先明确概念很重要。活血通脉胶囊是中药,是活血化瘀药,主治血瘀证。中药一般不强调它的西医药理作用,研究中药的西医药理作用,更多的是出于科研的目的。使用的时候也不以西医药理作用作为依据,而是根据中医辨证应用。抗凝药是西药的分类,与活血通脉胶囊根本不是一个体系的东西。
    2、活血通脉胶囊的西药药理研究,的确发现它有抗凝作用(但它仍然不能归属于抗凝药),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作用单纯的药物,它还有抗血栓...

    查看全部>>

    1、首先明确概念很重要。活血通脉胶囊是中药,是活血化瘀药,主治血瘀证。中药一般不强调它的西医药理作用,研究中药的西医药理作用,更多的是出于科研的目的。使用的时候也不以西医药理作用作为依据,而是根据中医辨证应用。抗凝药是西药的分类,与活血通脉胶囊根本不是一个体系的东西。
    2、活血通脉胶囊的西药药理研究,的确发现它有抗凝作用(但它仍然不能归属于抗凝药),但同时它又不是一个作用单纯的药物,它还有抗血栓作用、抗纤维蛋白作用,抗血小板、抗炎、止痛作用等等等等。
    3、抗凝血药物主要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钠等。你可以参考我上传的“抗凝治疗.ppt”。
    U*** | 2010-09-03 22:48:29 906 530 评论
    0/300
  • 2010-09-03 21:26:33
  •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 drugs   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是通  抗凝血药
    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凝血药包括:非...

    查看全部>>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 drugs   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是通  抗凝血药
    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凝血药包括: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肝素)、香豆素抗凝血剂类(如华法林)、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等。
    常用的抗凝血药分类:   1、肝素。在体内外均有很强的抗凝作用,这是通过抗凝血酶Ⅲ来实现的,对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迅速。该制剂只能静脉给药,因为使用方便(皮下注射),常用于需迅速抗凝治疗者或用作口服抗凝血剂前用药 ,当用量过多引起出血时,可用等量鱼精蛋白中和。长期使用肝素有引起的出血的危险,副作用较大。   2、香豆素类。常用的有双香豆素 、华法令和新抗凝等,通过拮抗维生素K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减少而抗凝,因为用药开始体内仍有足量凝血因子,故只有当这些因子耗尽后才能发挥抗凝作用,所以其作用开始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需较长时间抗凝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当用量不当引起出血时 ,除给维生素K外,最主要的是输新鲜血以补充凝血因子。   3、抗血小板药如阿斯匹林和潘生丁等对防止血栓形成有效。   因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坏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并可防止血小板环氧化酶将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中间体。由于血液中缺少前列腺素中间体,故无法(或难以)形成血栓。世界各国已广泛采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血管纤维化引起的血栓性疾病。对阿司匹林使用者的大规模调整结果证实;此药确实可降低40~50%中风、心梗或其它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更主要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制剂价格十分低廉,即使经常服用也不会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4、此外蛇毒溶栓剂如去纤酶、抗栓酶和清栓酶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再通。
    h*** | 2010-09-03 21:26:33 902 529 评论
    0/300
  • 2010-09-03 19:51:42
  •  抗凝血药是阻滞血液凝固的药物,此类药物可作用于凝血过程的不同环节和因子,使凝血过程不能进行。主要用于防治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的血栓形成,如血管壁损伤、血液淤滞、血液成分改变及凝血过程亢进等。近年来研制和应用的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 LMWH )证明抗凝血因子Xa 和lla 的作用是可以分离的,LMWH 具有抗Xa 作用强和抗fla 弱的特点,因此,...

    查看全部>>

     抗凝血药是阻滞血液凝固的药物,此类药物可作用于凝血过程的不同环节和因子,使凝血过程不能进行。主要用于防治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的血栓形成,如血管壁损伤、血液淤滞、血液成分改变及凝血过程亢进等。近年来研制和应用的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 LMWH )证明抗凝血因子Xa 和lla 的作用是可以分离的,LMWH 具有抗Xa 作用强和抗fla 弱的特点,因此,与以往应用的肝素钠(heParin sodium )相比,LMWH 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强而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小的优点。血栓溶解药(thrombolytic agent )是能将已形成的血栓溶解的药物。这类药物能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溶解已形成血栓的纤维蛋白,同时对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 和珊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一般对新形成(6 小时内)的血栓溶解作用较好,对陈旧性血栓难以奏效。近年来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血栓性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自第1 代溶栓剂链激酶(SK )和尿激酶(UK )应用于临床以来,其病死率已明显降低。在急性心肌梗死(AMD 发生的6 小时内(用药愈早愈佳),及时静脉滴注溶栓药,可挽救濒临坏死边缘的心肌、限制和缩小心肌坏死范围、保持或恢复心肌功能、预防再阻塞。据欧美国家统计,接受早期溶栓治疗者的病死率可降低20 %一50 % ,故溶栓疗法被认为是20 世纪80 年代治疗AMI 的重大进展。据我国“八五”期间4 个较大规模的多中心病例试验资料显示:未用溶栓疗法的AMI 住院病死率为14 % ,合理应用溶栓药物联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可使死亡率降至6 %一8 % ,且溶栓愈早,死亡率下降愈明显,若能在AMI 发生2 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为理想。目前国内暂时规定6 小时为限。对超过6 小时者,因心肌缺血时间过长、梗死面积广泛、心肌已受到不可逆损伤时,应用溶栓疗法可引起:① 细胞爆炸性肿胀、肌膜崩解;② 心肌内出血;③ 心脏破裂。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血栓溶解药物主要有链激酶、尿激酶及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human tissue - -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rt - - PA )和瑞替普酶(ret 即lase , r - - PA )。蝮蛇抗栓酶和去纤酶虽有溶栓作用,但可使纤维蛋白不断消耗而造成血液不凝,有引起出血和过敏反应较多等不良作用,现已少用。
      近年来,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基于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人,为恢复神经细胞的活性,应尽快应用溶栓治疗以促使脑血管灌通。国外报道,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3 小时内应用rt - PA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而不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性,但发生脑卒中3 小时后应用rt - - PA 可增加死亡的危险性,提示给药时间是影响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最近国际学术界对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几个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发现,用链激酶或rt - PA 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增加脑出血和死亡的危险性,而NINI ) S 的临床结果表明,尽管r 七PA 致脑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能有效地恢复神经系统功能且不增加死亡的危险性。这些实验的主要差别是发病后的给药时间,前几个试验均在3 一6 小时内,而NINDS 的实验均在3 小时内给药。有的学者主张冒死亡的危险来降低致残的可能,以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质量,但也有持反对意见者。溶栓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利与弊还有待探讨。对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脑出血及致死的危险性、最适给药时间及剂量和与其他药物的合理联用等问题均有待于深人观察和研究。
    风*** | 2010-09-03 19:51:42 905 529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医疗健康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