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肾内科

肾间动气由何化生?

肾间动气由何化生?此气的运行道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三焦之气根于水中?膀胱水中之气是什么样的气?也是肾阳么?还是先天真阳蒸动真阴而化生的动力?是什么蒸动膀胱水液上升润养全身?
北*** | 2009-06-26 07:45:36

好评回答

2009-06-26 09:28:20
壶*** |2009-06-26 09:28:20 298 171 评论
《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

肾间动气根于命门,来自于先天精气,一般理解为肾阴肾阳可也。君言“先天真阳蒸动真阴而化生的动力”大概可用到这里吧。

肾间动气的循行路线古人未讲,愚思之,无肾间动气,则五脏废而生命停止,故当随三焦敷布余脏(三焦之原),心有此方能搏动,肺有此才可呼吸,脾赖此主...

查看全部>>

《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

肾间动气根于命门,来自于先天精气,一般理解为肾阴肾阳可也。君言“先天真阳蒸动真阴而化生的动力”大概可用到这里吧。

肾间动气的循行路线古人未讲,愚思之,无肾间动气,则五脏废而生命停止,故当随三焦敷布余脏(三焦之原),心有此方能搏动,肺有此才可呼吸,脾赖此主司运化,肝依此才可完成疏泄功能。

三焦之气根于水中者,气化之根根于肾也。膀胱之气,调节水液之三焦清气,由肺脾肾所主,赖肾阳之温煦,但非单指肾阳。

问题太深,我所见非大家所见,未合经意部分,祈请见谅。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09-07-02 09:48:25
  • 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在论述命门为肾间动气时,既继承了《难经》“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三十六难》)的理论,同时又接受了《易经》论述万物产生是由太极和阴阳二气动、静变化之结果的哲学思想。从一“动”字着眼,充分说明了人体生命是从无到有,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物质的运动变化,一旦这种运动停止,人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查看全部>>

    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在论述命门为肾间动气时,既继承了《难经》“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三十六难》)的理论,同时又接受了《易经》论述万物产生是由太极和阴阳二气动、静变化之结果的哲学思想。从一“动”字着眼,充分说明了人体生命是从无到有,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物质的运动变化,一旦这种运动停止,人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孙氏虽然认为命门是无形的,但同时认为命门是客观存在的,其位置在两肾之间,命门穴所在之处,而且命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表现形式为肾间动气。他说:“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此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这种动气禀于有生之初,从无而有,即太极之本体也。可见孙氏所说的肾间动气实际上指的是人体生命肇始的
    一种原动力。但他为什么要命日动气,而不名为原气?因为“名动气者,盖动则生,亦阳之动也,此太极之用所以行也。两肾,静物也,静则化,亦阴之静也。此太极之体所以立也。动静无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他还进一步指出:“命门乃两肾中间的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把命门看成是人身一太极,为阴阳之根蒂,造化之枢纽,即生命的原动力。正由于这一原动力的阳变阴合作用,人体的五行(各种功能)由此而生,脏腑(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继而成,从而构成了人体完整的生命系统。至于命门的属性,历来有命门属相火的说法,孙氏认为《难经》仅言“藏精系胞,舍精神,系原气”,并未言命门属火。而命门就如“坎”卦一阳陷入二阴之中,是“坎中之阳”,是生命之本始。
         
    命门动气为生生不息之根:
    
    孙氏认为命门动气为生生不息之根,是有其广泛的生理意义的,尤其对呼吸功能来说特别重要。他对《难经·八难》论肾间动气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进行了阐发,认为人之所以生存,乃“赖此动气为生生不息之根,有是动则生,无是动则呼吸绝而物化矣”。足见他强调呼吸根于肾间动气,而呼吸之气对生命来说又是须臾不可离的,所以,他认为营气、卫气之所以能循经隧、温分肉以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人之所以能行呼吸,都有赖于宗气的推动,并指出宗气出于上焦,搏于胸中,其运行“肺得之而为呼,肾得之而为吸,营得之而营于中,卫得之而卫于外”若从根本上来说,则呼吸的原动力实为肾间动气,即先天之气。“呼吸者,即先天太极之动静,人一身之原气也。有生之初,就有此气,默运于中,流运不息,然后脏腑得所司而行焉”。因此,肺之能出气而呼,肾之能纳气而吸,无不由于原气之功。而肺朝百脉敷布与五脏六腑全身。此为动气运行之路也。
      所谓三焦之气根于水中,是指三焦的气化功能依赖于命门之动气(元气)。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然肾气足则化,肾气不足则不化。人气不化,则水归大肠而为泄泻。出气不化,则闭塞下焦而为癃肿。小便之利,膀胱主之,实肾气主之也”(《笔花医镜》)。可见肾之阳气的温煦之重要。但还有依赖于肺的敷布,脾之运化,膀胱的的气化,三焦的输布水谷精微于五脏六腑全身,共同完成的。
       不到之处,鉴谅指正。
       
    
    
     
    
    
    1*** | 2009-07-02 09:48:25 297 174 评论
    0/300
  • 2009-06-26 07:54:33
  • 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

    查看全部>>

    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足掌心之涌泉。其说不一。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o*** | 2009-06-26 07:54:33 292 173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肾内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