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眼病的针灸治疗疗程一般有多长?


      		
西*** | 2009-04-29 14:08:01

好评回答

2009-04-29 14:16:51
1*** |2009-04-29 14:16:51 83 24 评论
根据病情不同,治疗时间也不同。一般对于外眼病、急性病,治疗时间较短,如麦粒肿耳尖针刺放血一次或眼周围穴位针刺3~5次即可;泪道通畅之迎风流泪用温针针刺晴明穴3~5次即可止泪;眼睑痉挛、麻痹性斜视、眶神经痛、假性近视、视疲劳、角膜病等,一般治疗最短1~2个疗程,最长3~5个疗程,每个疗程10次。对于内眼病、慢性病,一般起效慢,疗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如视神经萎缩,一般有效治疗约3~6个月,巩固治疗约6...

查看全部>>

根据病情不同,治疗时间也不同。一般对于外眼病、急性病,治疗时间较短,如麦粒肿耳尖针刺放血一次或眼周围穴位针刺3~5次即可;泪道通畅之迎风流泪用温针针刺晴明穴3~5次即可止泪;眼睑痉挛、麻痹性斜视、眶神经痛、假性近视、视疲劳、角膜病等,一般治疗最短1~2个疗程,最长3~5个疗程,每个疗程10次。对于内眼病、慢性病,一般起效慢,疗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如视神经萎缩,一般有效治疗约3~6个月,巩固治疗约6个月左右;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例,应早期配合针刺治疗,效果较好;眼底出血吸收后的患者,为提高视力,一般针刺约1~3个月,对于先天性的色盲、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根据病情不同约3~6个月。详情请访问六六爱眼网。
0/300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2009-04-29 14:11:50
  •  眼区穴位血管丰富、周围组织疏松,极易引起肿胀,因此眼区的穴位有别于四肢、胸背的穴位,治疗手法也不同,进行手法操作易引起球后出血,不利于疾病的观察与治疗。历代医家都不主张在这些穴位施行手法,特别是强烈的补泻手法。对于眼区穴位,只要求轻度提插法进针,小幅度、轻慢捻转,拔针时也应缓缓地捻转退针,切不可迅速拔针。尤其对晴明、球后两穴位,它们都通过眼眶边缘刺入眼球后部,进针较深,易刺伤血管及眼眶深部组织,...

    查看全部>>

     眼区穴位血管丰富、周围组织疏松,极易引起肿胀,因此眼区的穴位有别于四肢、胸背的穴位,治疗手法也不同,进行手法操作易引起球后出血,不利于疾病的观察与治疗。历代医家都不主张在这些穴位施行手法,特别是强烈的补泻手法。对于眼区穴位,只要求轻度提插法进针,小幅度、轻慢捻转,拔针时也应缓缓地捻转退针,切不可迅速拔针。尤其对晴明、球后两穴位,它们都通过眼眶边缘刺入眼球后部,进针较深,易刺伤血管及眼眶深部组织,造成出血或其他事故。因此要选用细针,进针时可采用夹持进针法,刺入时应针身垂直,如遇阻力,不可勉强进针,得气后,可留针10~30分钟,起针时应轻提轻退,切勿用力过猛,起针后迅速将消毒棉球按压在皮肤原针刺部位上约3~5分钟,以确保无球后出血。对于球后出血,首先应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心理,可用绷带加压包扎局部12~24小时,并口服三七片等,2~3天后可用热敷促进吸收,一般出血在2~3周后可自行吸收,无特殊不良后果。
        对于远道穴位,可根据病情,采用“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对于机能亢进的眼病,应“实则泻之”,使用强烈而持久的刺激,留针时间长,每隔5~10分钟,需将针捻转一次。对于机能衰弱的疾病,要“虚则补之”,应用强烈或轻的刺激,不留针或留针时间短。对于初得病或初次针灸的患者,应用轻度或中度的刺激,留针时间要短或不留针。对于病程长或针灸次数多的患者则反之。对于小儿或体质过弱者,不宜过强刺激,并且留针时间应短或不留针。
    同时应注意眼周及头面部穴位禁用灸法。
         对于三棱针皮下放血,应局部用75%的酒精消毒后进行,刺时动作要快,不宜过深,防止过分伤害身体组织。 
     
    | 2009-04-29 14:11:50 86 28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