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我的小孩好像得了疝气病,这个怎么治理好?

如题
t*** | 2008-12-01 19:52:44

好评回答

2008-12-01 20:27:31
g*** |2008-12-01 20:27:31 38 5 评论
我有个朋友的小孩也是得了这个病,后来在惠大斜对面的惠州华康骨伤医院接受治疗,做了手术。现在好了,没事了,能跑又能跳了。听说那里的医资、环境和服务都挺好的,收费也不贵。个人建议你最好带小孩去医院看看咯。。。
0/300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2008-12-11 13:56:40
  • 疝气的最新治疗方法
        疝气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何为疝气:就是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区或异常裂隙脱出体外者,称之为腹壁外疝。也叫腹外疝。
    
      疝气发生原因:疝气发生主要有两大要素:即腹壁抵抗力的薄弱和腹内压的增高,两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腹壁抵抗力的薄弱是疝发生的基本病因,有先天缺陷和畸形,也有获得性继发性的病理损害所致。如胚胎期睾丸由腹腔下降,若盲囊不按期...

    查看全部>>

    疝气的最新治疗方法
        疝气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何为疝气:就是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区或异常裂隙脱出体外者,称之为腹壁外疝。也叫腹外疝。
    
      疝气发生原因:疝气发生主要有两大要素:即腹壁抵抗力的薄弱和腹内压的增高,两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腹壁抵抗力的薄弱是疝发生的基本病因,有先天缺陷和畸形,也有获得性继发性的病理损害所致。如胚胎期睾丸由腹腔下降,若盲囊不按期闭锁或永久性不闭则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再如腹壁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出现继发性腹壁损伤,构成腹壁上的弱点,形成切口疝。
    
        腹内压增高在腹外疝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高腹压既可改变局部解剖结构,又可将腹腔内容物直接推入潜在的囊穴。如劳动、肥胖、咳嗽、便秘、腹水增多等均可造成腹压增高,因此平素相对健康的身体可因一掷、一跳、一屏气、一挑担即可诱发疝气的形成。
    
        疝气的基本组成:通常由疝环、疝囊、疝被盖及疝内容组成。
    
        疝环:主称疝门、疝口。实际是腹壁薄弱或缺损处。各类疝常依疝环命名,如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腰疝等。
        疝囊:既脱出的腹膜壁层,似腹腔息室。
        疝被盖:疝囊外腹壁各层组织。
        疝内容:由腹腔内的各种脏器,组织经疝环进入疝囊。
    
        疝气的病理类型:分为无血运障碍(包括可复性疝和嵌顿性疝)和有血运障碍(绞窄性疝)两种。
    
        疝气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
        其一,疝块发生在腹壁解剖薄弱的内环处;
        其二,咳嗽时有冲击感和冲击性膨大;
        其三,疝块可以还纳,且能大能小。
        最早腹壁出现可复发性包块,当腹压增高时,如站立、行走、劳动、咳嗽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推挤后可消失。当包块出现时,局部有坠胀不适,消失后可无自觉症状,尤其老年人。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逐渐明显,常出现腹胀坠痛,伴有消化不良、便秘等。据统计约有15~25%疝气可发生嵌顿,年龄越小发生机会越多。形成嵌顿疝后,腹疼激烈,甚至出现绞痛、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如嵌顿疝不能及时缓解,进而形成绞窄性疝,出现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后果相当严重。
    
        疝气的治疗:疝气除个别婴儿外,几乎不能自愈。自古以来,中外均采用两种方法治疗,既手术治疗和姑息治疗(非手术治疗)疝气手术治疗是常规治疗方法之一,虽有其一定的优点,尤其是在发生嵌顿、绞窄时,其他方法不可代替。但手术又有一定风险和适应症的限制,而且还有4-10%的复发率。非手术治疗方法,自古以来,始终受到中外重视,其方法手段不断改进,效果明显提高。现仅介绍一种国内外疝气先进治疗方法之一,
    
        磁疗疝气治疗带使疝气患者免受手术痛苦,立即缓解症状,逐步治愈的满意而理想的目的。 
    
        磁疗疝气治疗带是在国内外疝气非手术治疗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而成新疗法,曾获得国家两项专利,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该治疗带由磁疗包、腰带、束带、辅包等组成。其作用机理,首先是磁疗包直接压堵疝气环口,使疝内容物不再脱出。与此同时,在磁场和有关名贵药物的作用下,可迅速起到温阳散寒、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生机敛口之功效。同时加快组织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细胞再生,最终使疝环口逐渐缩小,直至闭合。
    
        使用方法:患者取平卧,首先将突出于疝口外的疝内容物轻轻推回腹内,把磁疗包小头向下,对准疝环口,系紧腰带,松紧适宜,辅助包可用于健侧,保持对称感,或在洗澡过程时临床替代磁疗包(药包),防止磁疗包受潮或疝内容物脱出。
    
        使用时要严防磁疗包直接压在疝内容物上。也就是疝内容物不回纳入位,绝对不能使用疝气治疗带。在使用疝气治疗带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磁疗包的位置和松紧度,要坚持24小时佩带,夜间休息时可适当放松腰带,如有过敏、磨伤等现象,应立即调节,严重时可暂停使用,待上述现象消失后再戴。治疗期间尽量减少重体力劳动、体育活动,减缓咳嗽、避免便秘,如有腹水、肺感染、前列腺肥大等应及时控制。
    
        本治疗带每套可使用20天,60天为一疗程,一般需一至三个疗程。本疗法近期疗效无疑,远期疗效肯定,但疗程与疝气本身的病程与程度有直接关系,与治疗方法和诱发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求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希望可以帮助您
    祝您的宝宝早日康复
    y*** | 2008-12-11 13:56:40 45 6 评论
    0/300
  • 2008-12-01 20:12:35
  • 你的孩子多大了?一般是通过做手术就可以了,但是在一岁以下,医生是不会给你做的,都是满一岁以后再做。叫疝囊高位结扎术
    紫*** | 2008-12-01 20:12:35 34 9 评论
    0/300
  • 2008-12-01 20:03:07
  • 疝气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实际上,老百姓所说的疝气主要是腹股沟疝。疝气发病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儿童疝气在一岁以内是有可能自愈的,但一岁以后的疝气就不可能自愈了,应该手术治疗。所有成年人疝气都需要及时手术。 
    
    疝气手术怎样做才好呢?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近两年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断治疗疝气,显示了创伤小、诊断明确、修补彻底和恢复快的优点,是现...

    查看全部>>

    疝气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实际上,老百姓所说的疝气主要是腹股沟疝。疝气发病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儿童疝气在一岁以内是有可能自愈的,但一岁以后的疝气就不可能自愈了,应该手术治疗。所有成年人疝气都需要及时手术。 
    
    疝气手术怎样做才好呢?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近两年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断治疗疝气,显示了创伤小、诊断明确、修补彻底和恢复快的优点,是现代疝气治疗的最佳选择。 
    腹腔镜从腹腔内可以轻松、全面地查看双侧腹股沟,能够及时发现平时因没有发作而被遗漏的对侧隐匿性疝气(大约20%左右),这样一次手术就能同时解决双侧疝气,避免了传统手术方法第一次术后1~2年因对侧疝气再次开刀的痛苦。 
    
    儿童疝气只需要在肚子上开1~2个指头大小的孔,术后一天就能下地活动、办理出院。对于成年人疝气也只需要在腹壁上开3个小孔,病人术后2天一般就能出院,平均5天后即可恢复日常活动。加上腹腔镜技术可以一次性修补斜疝、直疝和股疝区,因此腹腔镜与其他开刀方法相比,修补更为彻底,达到了“一次手术享用终身”。对于传统疝修补术后疝气复发的患者腹腔镜更是个福音,因为腹腔镜避开了以往手术区域,化解了复发疝再手术困难的问题。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的危害是很明显的。姑且不论自身的痛苦与不便,更重要是还是对自身健康的破坏性,想必大家都知道,周围人的歧视和误解、生活的困难、自身的痛苦、甚至造成不孕不育、自卑和抑郁的不健康心理和残缺的性格等等,让患者苦不堪言。疝气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囊颈受损,产生粘连、铅顿疝、绞窄性疝,自身免疫调节能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肠坏死、肠梗阻、腹膜炎、毒血症等,甚至会危机生命!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治疗,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长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生命。做儿女的应该怎样尽孝心,如何面对。尤其是小儿疝气,由于身体比较稚嫩,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权衡考虑。 
    
    以下是小儿疝气的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小儿疝气 
    
    1.前言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泌尿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股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 
    
    2.症状 
    疝气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运动,解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块状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有可能在卧床休息或睡觉后自行消失,严重者会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哭闹不安。 
    
    3.治疗 
    手术是小儿疝气最好的治疗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采高位结扎的方法,手术安全且时间不长,若有疝气发生,宜早日治疗,以免疝气囊之内容物发生箝闭,增加手术的困难与生命的危险,至於阴囊水肿,则可观察至一岁,若无消失再行手术治疗,惟须小心追踪检查,注意疝气形成的可能性。 
    
    4.手术后注意事项 
    
    [1]除另有特别医嘱外,返家后饮食及活动如常,但尽量避免过度用力。 
    [2]如有呕吐发生,暂时禁食四小时。 
    [3]伤口疼痛,可依处方服用止痛药。 
    [4]伤口如有出血,红,肿,热,痛,有渗出液,发高烧,请即回医院诊治。 
    [5]伤口最表层仅用美容胶布,纱布及透明膜覆盖,内层则以羊肠线缝合,能自行吸收,不须拆线。 
    [6]手术后四天内,伤口不可以沾水,五天后可照常洗澡,六天后小心撕去透明膜并拆除纱布即可。 
    [7]有任何问题,请即回医院诊治。 
    
    小儿疝气的自疗 
    
    自疗注意事项 
    
    (1)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和便秘。 
    
    (2)注意休息,坠下时,可用手按摩,推至腹腔。 
    
    (3)尽量减少奔跑与站立过久,适当注意休息。 
    
    (4)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扁豆、鸡、鱼、肉、蛋等。 
    
    (5)大一些的儿童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疝气丸,每服2-6克,每日2次。 
    
    (2)疝气散,每服1-2克,每日2次。 
    
    (3)橘核丸,每服2-3克,每日2次。 
    
    2.验方自疗法 
    
    (1)荔核15克、大茴香6克,研末冲服。 
    
    (2)老丝瓜1条焙干研末,每服2-6克,每日2次。 
    
    (3)陈向日葵杆1棵,去皮,水煎服,每日2次。 
    
    (4)茄子蒂3个焙焦为末,冲服,每日2-3次。 
    
    (5)核桃10个,烧炭研末,冲服,10次服完,每日2次。 
    
    3.饮食自疗法 
    
    (1)猪瘦肉适量、鸭椿子30克,煮熟,食汤与猪肉。 
    
    (2)乳鸽1只,生黄芪10克。将乳鸽洗净,生黄芪用布包好,纳入乳鸽中,隔水蒸熟,食之。 
    
    4.外治自疗法 
    
    (1)用丁香适量,上药研末,撒在独角莲膏药上,敷贴患处。 
    
    (2)牡蛎30克,研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每晚睡前,先用手将疝气纳回,再将药糊涂于患侧阴囊,每天1次,连用3晚。 
    
    (3)黄精、桔梗各9克,上药放入樟脑2克,酒浸泡半小时,取出捣糊状,敷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处。 
    
    5.其他自疗法 
    
    (1)热薰法:茶叶10克、桔叶70克、老生姜25克、淡豆豉30克、食盐1.5克,水煎,趁热薰洗患处20分钟以上,每日1次,连用3-5次,即可见效。 
    
    (2)药浸法:鲜生姜汁一小杯,将阴囊浸杯中姜汁内,阴囊内有针刺感,即渐回缩,约10分钟,缩小如常。 
    
    (3)热熨法;吴萸、盐各60克,同炒热,布包,熨脐腹部,冷则加热水袋熨烫1-2小时。 
    
    (4)艾灸法:生姜片2毫米厚,置于患侧腹股沟上方,将艾绒做至枣大,灸5壮,燃至有温热感时压穴,每日1-2次。 
    
    (5)袋兜法:将艾绒装入布袋内,以袋兜阴囊,半月更换一次。 
    
    避免误诊 
    
    平素避免啼哭发怒,用力过大或感受潮湿寒冷之气。 
    
    经常观察肿块活动情况,如发生剧痛者不宜止于自疗,应赴医院诊治。 
    h*** | 2008-12-01 20:03:07 47 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