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专业人士帮帮我啊~~~~~

首页

请专业人士帮帮我啊~~~~~

国内外公允价值发展趋势


谢谢,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8-11-26 06:54:08
  •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006年2月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我国重新允许应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成为了会计界关注的焦点。通过介绍公允价值的涵义、特征,分析了应用公允价值的优越性,并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应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1。1 公允价值的涵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1998);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2000)。
      可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智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一致)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允公价值。 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与公平市场的交易价格相一致的,其本质就是市场对计量客体价值的确定。
      为对其内涵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还须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①虽然公允价值必须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才能产生,但若无相反的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②计量客体的价值凡不是在市场上达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形成的都不能视作公允价值,因为不同主体得出的价值信息缺乏可比性;③在某些事项不存在实际交易的情况下,则可在市场上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④有时在市场上也寻找不出相类似的交易价格,则必须在允当、合理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计量属性,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证明该估计是非确当的。
       1。2 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是理智的双方自愿达成的交换价格,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发生,而在于双方一致同意就会形成一个价值,故公允价值最适用于对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货、期权、远期合约、互换、票据发行便利等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计量。
      这是因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项并未实际发生,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亦未履行,也不可能有历史成本的发生,传统的会计很难对其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产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也是按购销双方达成的现行市价即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存货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是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以上的公允价值计量通常都是采用某种可观察的市场金额,但在对某些资产和负债计量时,却往往无法取得这种可观察的市场金额,只能改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估计值)来进行计量。其与未折现的现金流量相较,前者比后者更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更符合公允价值的涵义,即现值计量更能反映形成市场价格即公允价值的各种要素,包括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对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点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用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和包含在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非确定性以及一些难以识别的其他因素等。
       1。3 公允价值的特征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像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这五种计量属性那样,各自的特征都是非常鲜明而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恰恰相反,其特征却是相当模糊的,是前五种计量属性的重复和混同,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计量属性,是一种多特征的交叉重合,计量属性上具有如下特征:非确定性,很难断定公允价值本身究竟是现行市价还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变动性,因市场交易具有可直接确认或可观察或只能估计等多种情况,因而随市场交易情况的变动而变动的;集合性,公允价值只是在市场交易条件下的对前五种计量属性的一种再现和重复,实际上是多种属性的集合。
       2 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评价 2。1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 (1)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企业资本的保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资源,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资源,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护,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若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
      反过来,若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时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
       (2)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要求。目前,收入与成本、费用在时间上和因果联系上是的配比的,同时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也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
      从以上可看出,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当然,由此类推同样可得出,推行公允市价计量也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的。 (3)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也就是说,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目前的企业收益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众所周知,现行企业计算收益的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的,而计算收益的成本、费用,则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
      很明显,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则是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但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却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如企业计算收益的成本、费用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则这种现象就可得到很好的解决。
       2。2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困惑 由于公允价值具有计量属性上的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因而由此组成的计量模式在理论上是令人困惑的,必然会带来指导实践上的困难,即难以消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实际应用上的困惑,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方面。
      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样一个非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计量概念来作为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对于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从事实性基础出发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虽然在财务报告中能提供更为相关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质量要求上却不敢保证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会减弱。
       (2)市场环境的预知性方面。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难以把握。 (3)与企业主体计量的一致性方面。
      企业主体对某些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价值的确定,通常是基于其未来收益(或损失)与不确定性的计量(估计),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这种价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资者的预决策即更能提供对企业管理当局有用的信息,但往往与其公允价值不完全相符。 (4)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性方面。
      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的现金价值的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因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易推行应用的难点。
       3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时应考虑的因素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公允价值在1998年出现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一些企业滥用公允价值,借助关联交易,打着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的旗号,弄虚作假,粉饰财务状况。
      因而在2001年新修订的准则基本取消了公允价值。但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适当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笔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但在现阶段,我国不宜广泛运用公允价值。
      可行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项目考虑以下两个因素,选择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 一是权衡相关性与可靠性。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的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函数,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不可或缺,信息既要相关,又要可靠,这是会计的中心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不确定性,相关性与可靠性常常相互冲击。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亦然。也就是说,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常常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不能使这二者都保持最大,而只能依据不同的环境,做出职业判断,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在保证信息整体有用性的前提下,可以牺牲一些相关性来换取更高的可靠性,或牺牲一些可靠性来增强一些相关性,这一切都取决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相对权重。
       二是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从成本效益原则来看,采用公允价值的效益应大于其成本。当金融市场发达,有着较为健全的交易和信息规则,交易活跃时,企业能够取得公允市价,即使没有现成的市价,不必花费过多的成本即可完成公允价值的估计,这就符合了成本效益原则。
      因此,考虑采用公允价值的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需考虑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逐渐完善,我国会计计量将逐步由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过渡。相信通过会计界学者的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必将在我国得到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国平。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和思考[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5) 2 劳秦汉。对新世纪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理论透视[J]。四川会计,2001(10) 3 汪新生。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前景[J]。市场周刊,2004(4) 。
      

    1***

    2008-11-26 06:54:08

  • 2008-11-25 11:16:57
  •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会计准则,该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也鼓励其他企业提前执行。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新会计准则下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产进行计量,对股东权益和净利润并无影响。
      但若选择公允价值这一新的计量方法,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房地产升值的情况下,利润将明显增长。面对如此大的悬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得失众说纷纭。 对待公允价值心态各异,总结来看,目前企业对公允价值大致有以下一些负面心理: 担忧心理:由于公允价值需要估计,无形中增加了判断选择的机会,因此其可靠性引发绝大多数人的担心与忧虑,认为公允价值难达“公允”,且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经营者怕承担滥用责任,对公允价值“望而却步”。 求稳心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后,会计期末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公允价值发生波动时,企业的收益也将随之产生变动,而成本模式下对收益影响较小。“稳健主义”经营者从求稳的角度出发,担心由此会带来财务风险,对公允价值“想说爱你不容易”。
       短期行为的心理:目前的业绩考核方式主要侧重于以企业利润来对经营者进行测评。采用成本法模式,处置收益反映在企业利润中,而如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首次执行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不反映在当期利润。经营者如果以短期利益为出发点,就会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谨而慎之,有的甚至完全地排斥。
       有进有退的心理:新准则规定,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而采用成本模式的,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转换为公允模式。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可能会利用准则的规定,先保持成本模式不变,需要时再创造条件来选择迎合自己中意的公允价值模式,“有进有退”。
       怕麻烦的心理:公允价值下增加了会计报表对市场的依存度,促使企业要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由于我们的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还不健全,交易信息还不够公开,公允价值的取得有一定的困难,经营者觉得公允价值计量麻烦,因此回避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价值何在 尽管公允价值实行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暇不掩瑜,公允价值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公允价值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提高投资效益。公允价值计量已将所有影响企业现实及未来收益的因素基本涵盖,其中包括资产未来预期收益,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 如某一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3000万元,如果市价涨到3亿元,反映在报表中,这样的信息才真正真实有用。
      如果仍然坚持在报表上显示3000万元,会计处理简单了,但这种信息不能帮助投资者进行决策分析,甚至还会误导,因此,投资性房地产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更符合其特性。 其次,公允价值有助于解决经营者短期行为与企业长远发展的博弈。在成本模式下,以收入、利润为重心的财务报告模式导致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足,容易产生短期行为。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仅标志着会计计量的变革,而且标志着会计理论由收益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从而促进经营者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加强股东回报意识和资本成本意识。 再次,公允价值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投资水平。公允价值的实施,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与透明度,如实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从而有助于现有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效促进投资者专业化投资水平的提高。
       引入公允价值势在必行 引入公允价值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顺势而为。 公允价值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 首先,投资者应鼓励企业经营者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消除经营者的压力和顾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投资者应适当调整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方法,减轻市场价格波动给对经营者产生的消极影响。
       经营者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也有可能发生。投资者需要正视困难,充分估计公允价值可能带来的正、负面影响,积极应对公允价值的挑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应用好公允价值。 再次,应建立公允价值的市场信息平台。公允价值推行中的最大问题在于公允价值的计量。
      如何取得公允价值,取得的公允价值是否真的公允?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取值来源无疑来自于可比照的市场价格,不论市场价格来源如何,都被认为是对资产公允价值最好的反映,所以一个完整的市场价格体系是实行公允价值的重要前提。 在我国现阶段,许多要素市场正处于发展与培育阶段,无法从成熟的市场中取得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
      没有成熟完善的交易市场,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和系统,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相当突出。 为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信息平台,构建数据库系统,提供充分完全的要素市场信息,反映市场行情的瞬息变化。有效防止公允价值的滥用。 第三方面,应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
      公允价值是一柄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提高信息质量,运用不妥,则可能影响信息质量,所以公允价值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投资者应加强监管。对于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投资者应要求其充分披露其证据的充分性。此外,投资者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验证,鉴定公允价值的合理性。
       。

    1***

    2008-11-25 11:16:57

  • 2008-11-25 11:10:17
  •   公允价值的发展应用  
     
    摘 要:自从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开始在金融工具等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来,公允价值一直是备受关注。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公允价值的概念演化及国内外研究。在国外作者实证研究的综述中,我们阐述每个作者的主要结论。
      另外,本文还简介了国内学者的研究。 关键字:公平交易 计量属性 信息含量 一、研究意义 自公允价值概念正式提出以来,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便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会计界的高度重视。据统计,2002 年国际会计准则中运用现值和公允价值的比例约占73%。
      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的会计准则中也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从1998年起涉及公允价值,2006 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又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并在17 项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可以说,公允价值会计实践代表了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
       二、国外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 (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Beatty, Chamberlain & Magliolo (1996)研究发现,SFAS 115 所引起的从披露到确认的变化对于银行监管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不重要的观点。
      研究还表明:那些证券投资交易越频繁的,投资期限越长,对市场利率变化套期越充分的银行,受到该准则负面影响的程度越深。Cornett, Razaee & Tehranian(1996)以美国416 家银行从1989 年至1993 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了与公允价值相关的23 件事件对金融机构股价的影响。
      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投资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会对商业银行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资产的影响 国外的学者关于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的影响,主要从证券投资、贷款、存款、长期债券和表外衍生金融工具这几个方面研究。 1.证券投资 Barth(1994)以美国银行为样本,采用估价模型和收益资本化模型检验了证券投资公允价值信息以及证券投资基于公允价值的投资收益是否具有增量信息含量。
      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投资证券资产的公允价值披露具有显著的增量解释力。Nelson(1996)的研究结果表明证券投资相对于账面值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但是,在控制净资产回报率(ROE)和账面价值增长率之后,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不再具有相关性。
      Eccher, Ramesh & Thiagarajan(1996)以美国的约300 家银行控股公司为样本也发现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Barth, Beaver & Landsman(1996)的研究结果表明,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
       2.贷款 Nelson(1996)以美国200 家最大商业银行从1992 年至1993 年期间所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为样本,检验了银行权益市值与按SFAS 107 所要求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贷款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异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Eccher, Ramesh & Thiagarajan(1996)以美国上市银行1992 年与1993 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发现净贷款的公允价值披露具有价值相关性,只是与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相比,其价值相关性要弱。Barth,Beaver & Landsman(1996)针对Eccher,Ramesh &Thiagarajan(1996)与Nelson(1996)的检验结果,特别关注了银行贷款公允价值信息的信息含量问题。
      与先前的检验结果相反,他们的结果始终表明,贷款的公允价值信息总具有增量信息含量,但贷款的公允价值估计并没有完全反映贷款的违约风险与利率风险。另外,他们还发现当银行监管资本更高时,贷款公允价值估计的价值相关性更强。 3.存款 Nelson(1996)根据资产规模选取了一百多家最大的银行,结果表明并无可靠的证据表明长期债券的公允价值具有增量的价值相关性。
      这个结果和Eccher,Ramesh &Thiagarajan(1996)相同。 4.表外衍生金融工具 对于表外衍生金融工具,Nelson(1996), Eccher, Ramesh& Thiagarajan(1996)和Barth, Beaver & Landsman(1996)的研究结果皆表明,表外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Venkatachalam(1996)以99 家美国银行从1993 年至1994 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了银行表外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其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银行所有表内资产和负债项目公允价值信息的影响之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仍具有价值相关性。
      另外,他还发现表外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与其名义价值信息相互具有增量信息含量。 三、国内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 随着新准则的发布,国内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如火如荼,涌现出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具体是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 (一)公允价值的优势与不足 1。
      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持肯定态度。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的实质性一步(王乐锦,2006)。显然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这也是财务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的过程,充分体现着财务会计信息随着经济微观环境的改变而演变。
      (司振强,2006)。 2。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持谨慎态度。认为我国目前经济市场还不完善,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从而影响其可靠性(黄冰梅,2006)。还有人认为使用公允价值(包括现值)会产生和加剧会计信息失真。另外徐培红(2006)也认为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的波动,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二)公允价值是否能作为一种单独的计量属性 1。公允价值不是一种单独的新的计量属性 著名会计学家常勋在 2004 年1 月的《财会月刊》中发表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中则认为“公允价值绝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已经不存在任何纯粹的会计计量模式,而只存在以某种计量属性为主、辅以其他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模式。
      ” 2。公允价值是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趋势 谢诗芬在 2004 年指出“回避公允价值是行不通的,因为公允价值不仅仅是一个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取得国际社会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问题。实际上,此前不少学者早已指出,自我否认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可能性,强调我国所谓的会计环境不完善特色,是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自我否定,有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后果,必须加以纠正。
      ”刘玉廷在 2005 年4 月 16 日至 17 日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召开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会计准则专题研讨会上指出“今年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主要是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更深层次上,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充分协调。”由此可见,回避公允价值将不再是我国会计理论的主流。
      至此,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研究和运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对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 由于我国实务中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一直较少,对此的实证研究也难以开展,因而相关文献很少。邓传洲(2005)在《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_B 股公司的证据》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披露显著地增加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持有利得(损失)具有较弱的增量解释能力。于李胜(2007)在《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研究发现按新会计准则调整后的股东权益账面价值比就准则下的股东权益账面价值具有更强的定价能力。 公允价值研究国际比较 [ 内容摘要]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入手, 选择美国FASB和IASB为代表的国外公允价值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评析FASB《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找出对我国的启示。
       [ 关键词] 公允价值; FASB; IASB。 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发布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新准则中, 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其中17个具体准则涉及公允价值的应用, 更被视为一大亮点。我国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许多学者参与到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讨论中。
      财政部对此也非常重视, 派出工作人员加入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FASB)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nternational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简称IASB) 趋同联合项目”工作组中, 直接参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制定。
       一、国内文献综述 新会计准则颁布前( 1997-2005) , 国内关于公允价值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等方面。 卢永华和杨晓军认为: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 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认定。
      ”他们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 “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 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葛家澍指出: “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 在市场经济中, 是可以观察到的、由市场价格机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
      ”葛家澎、杜兴强认为: “目前的财务会计计量一般体现为重成本轻价值的特征。历史成本虽然具有可验证性, 然而无法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经济利益, 在软资产的计量上体现得尤其明显。这个缺陷导致企业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价值模式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将有助于夯实利润, 确保企业的干净盈余, 提高利润的信息含量。
      ”常勋认为: “公允价值就是公允的现时价值。”谢诗芬指出: “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2006年至今) , 国内许多学者就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代表性的观点如下:徐培红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点和缺陷, 认为它的优越性体现在: 一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配比原则、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
      二是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三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张连起认为: 公允价值必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 这就使得公允价值演变为一种效用价值。同一事物的效用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 甚至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差异也很大, 因此无法形成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
      刚性不足而弹性有余的性质很容易被用来操纵。回顾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这两个阶段国内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文献, 可以总结出其贡献和不足, 贡献在于: 一是揭示了公允价值的本质, 探讨了它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论证了它所具备的理论根基, 从而为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应用做了理论方面的准备。
      二是客观评价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劣, 说明了我国已基本具备应用的条件, 指出公允价值广泛深入地应用是大势所趋。三是分析了现阶段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建议。 不足之处体现在: 一是已有文献偏重公允价值的理论分析, 对其应用研究不足。
      二是新准则颁布后, 研究文献多为对公允价值在准则中应用的总体评价, 或者选择单一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阐述, 两者结合的较少, 即便结合讨论, 也不甚详尽具体。三是对于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多在完善应用环境、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方面给出建议, 仍有待更全面地思考和总结。
       二、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及其最新研究成果 本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目的, 本文选择美国和IASB为代表介绍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 美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应用三十多年来一直引领世界。1970年APB报告书第4辑中的公允价值概念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
      而FASB2006年9月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 更是代表了公允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 IASB是公允价值研究和应用的积极推动力量, 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投入,并且由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 如欧盟规定所有在欧盟国家上市的公司自2005年起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澳大利亚“财务报告委员会”( FRC) 宣布澳大利亚的报告主体在2005年1月1日起采纳IAS和IFRS; 新西兰“会计评审委员会”要求新西兰的所有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遵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也不同程度地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可见, IASB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和应用所做的努力, 代表了国际上在这方面的成就和发展趋势。 1。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侧重于: ( 1)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争论; ( 2) 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报告; (3) 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
       2。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中, 下面分别就其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做简要阐述。( 1) 公允价值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应用。公允价值在国际准则中的应用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上的应用, 一类为公允价值在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计量上的应用。
      ( 2)公允价值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应用。FASB发布的当前有效的六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告(SFAC) 中, 有四个与公允价值会计有关。公允价值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针对金融工具; 一类是针对其他资产和负债。FASB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上的应用是先解决披露问题, 然后为确认和计量制订标准。
      这期间FASB加大公允价值使用力度的基本思路是: 一方面FASB将公允价值全面融入新发布的准则; 另一方面, 对一些先前的准则进行修订并同时将公允价值融入准则, 或者对先前己经应用公允价值的准则进行改进。 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SFAS157) 及启示SFAS157对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有以下启示: 1。
      应考虑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补充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指南, 全面、统一地规范和指导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是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的重要途径。新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规范分散在17项具体准则中, 难免有重复或冲突的现象, 如“资产减值”准则将销售协议价格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首选, 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活跃市场中的报价作为首选。
      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2。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制定和应用之前, 增加并细化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不失为一种明智务实之举。就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而言, 公允价值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 但是全面充分的披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和指导的不足,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含量, 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知情权, 更好地为其决策服务。
       3。通过加强与评估业的合作来推动公允价值的应用。SFAS157中对公允价值的估价做了详尽的规定, 这意味独立、公正的评估机构和专业评估技术将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中扮演重要角色。 最终结论: 公允价值会计成为面向21世纪的会计模式   现代财务会计模式已经相对稳妥地融合了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的实现问题,但是,目前财务会计确认的内容主要局限于财务资本和财务资源,而人力资源等软资产却没有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将这些项目信息反映在财务报告体系中,也有利于投资者评估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但目前财务会计计量存在的不足无法真正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的经济利益,这一点在软资产的计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个缺陷导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
      所以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价值模式进行的公允计量将有利于夯实利润,确保企业的干净盈余,提高利润的信息含量。   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青睐。公允价值会计在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其运用领域已经由金融工具扩展至其他领域,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势。
      随着电脑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理财学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为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了客观环境。

    s***

    2008-11-25 11:10: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