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红军反围剿的问题

首页

关于红军反围剿的问题

前4次围剿,国民党分别出动了10、20、30、50万人,但每次都是被红军消灭了三四万人就宣告失败。即使去掉这些损失,国民党军也占压倒优势,为什么围剿就停止了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8-06-22 16:24:21
  • 国民党作为攻方需要大量的围堵部队和预备部队,余下的才是攻击部队,而我军消灭的正是这样的攻击部队.没了拳头仗还怎麽打?

    y***

    2008-06-22 16:24:21

  • 2008-06-13 18:16:52
  • 小日本来全面侵华了,张杨将军又进行了伟大但未全面成功的西安事变,所以围剿就停止了。大家都是中国人,是窝里斗还是打侵略者?当然是打侵略者了。

    y***

    2008-06-13 18:16:52

  • 2008-06-13 15:50:31
  • 打个比方,你被关到监狱里面了,想要逃跑出来。
    你手里有一把锯,你是锯断一根铁棍就跑呢,还是把整个铁门都锯下来再跑呢?
    反过来说,对于关押你的人来说,只要铁栅栏门被你锯断一根,只要你跑出去了,那他就失败了。并不是说只要你把铁门全毁了他才算失败。
    红军的反围剿也是如此。什么是“围剿”?怎么反“围剿”?
    简单的说,只要在包围圈打开一个缺口,红军跑出去了,也就是反围剿胜利了。
    长征前,红军总数有过统计,10万多人吧。要是正面对抗,早就被将委员长消灭了。
    反围剿胜利,说白了就是红军从包围圈跑出来了。
    不是红军把几十万国军打败了,打跑了。

    1***

    2008-06-13 15:50:31

  • 2008-06-12 17:29:54
  •   第一、二次反围剿,都是围剿军的骨干部队被歼灭而使得围剿失败。
    第三次围剿,双方兵力10:1,国民党出动了中央军嫡系,对红军来说局势确实十分危险。由于毛泽东的战术准确,红军在根据地里与敌军周旋两个月。正值盛夏时节,国民党军十分疲惫,但也不是非要结束围剿不可。
      导致蒋介石决定结束第三次围剿的决定性因素是两广方面于1931年9月8日通电讨蒋,蒋介石不得不下令撤军。10天后9。18事变,蒋介石被迫下野以换取两广方面的合作。此后一段时间内国民党暂停了大规模的围剿。 1933年第四次围剿,50万兵力不实。
      
      可能是将福建的19路军、广东的粤军和何键的湘军都算上了。真正与红军正面交战的只有陈诚指挥下的10余万人,在黄陂等地被红军歼灭3个主力师后围剿被迫暂停。此时恰逢日军进攻热河和长城,国民党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围剿中止。蒋介石与日本达成停战协议后,转过来检讨经验教训,重新调集兵力,待夏季过后于秋季重新开始围剿,这就是第五次围剿。

    我***

    2008-06-12 17:29:54

  • 2008-06-12 12:25:59
  •   关于红军反围剿的问题 0分 
    回答:4   浏览:79   提问时间:2008-06-12 09:36
    前4次围剿,国民党分别出动了10、20、30、50万人,但每次都是被红军消灭了三四万人就宣告失败。即使去掉这些损失,国民党军也占压倒优势,为什么围剿就停止了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共产党党人是地下性质的,这个关系是什么?无处不在,不知道哪个是哪个不是。
      和红军一样,你只知道他在,他手中有兵器,你知道那是抵抗组织,可是,军装一脱,枪一扔,在那个年代,那是什么?老百姓一个。所以,集中了大量的军队来了也用不上,因为正规军面对的应该是正规军的交战,而不是像警察一样,先审问,然后抓起来。。。。。。。。
      所以,国民党后来被搞的神经有问题,才出了,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错误。而就这一错误,则是最伤民心的。。。。。。伤了民的心,不管是谁都站不住脚。这是历史经验。不是哪个理论家所能控制的。为什么古代政治者都说那么一句话,得江山易,守江山难?原因就是在于,危险来至远方,来至任何方位。
      。。。。。。。那才是政治帝国最大的威胁。 国民党其实所做的一切事情其实,功大于过。从所有的事件来分析是如此。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大功迹,推翻中国封建统制。第二功迹,在抗日后期转入全面抗日,国际上,让中国的作用在国际事务中得到国际重视。这点上,很显然的。
      第三功迹,呵呵,当然是如果它和解放军玩命的话,。。。。历史会怎么样?。。。。。。。。可以说,一切的一切,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次极大的伤痛,可是背后是什么?崛起。。。。。 如果国民党想真格的消灭红军,以其在抗日作战中的表现,多少红军会倒下?。
      。。。。。。。。 历史表明一个事实,那就是,伤痛过后。

    1***

    2008-06-12 12:25:59

  • 2008-06-12 11:27:20
  • 说到反围剿,要感谢张学良,没有张的西安事变,也许........

    你***

    2008-06-12 11:27:20

  • 2008-06-12 10:35:30
  • 首先,我不是军人,但是,许多事情的道理是一样的,做成一件事情需要许多条件,但其中有一两条是最重要的,他们如果不成立,则其他条件就形同虚设。比如,敌方将我方四面包围,他的兵力比我放多很多是必需的,但最关键的条件是我方出不去才能被消灭,只要我方出不去这个条件被破坏,不管敌方有多么好的其他条件,也都没用了。而要出去的话,只要我方够聪明、够坚强,寻找或制造出一个点出来,并坚决打破它,从而脱身,就胜利了,而对方若再次实施包围,就要重新部署,因为原来的部署大多已经没用了。

    大***

    2008-06-12 10:35:30

  • 2008-06-12 10:18:43
  • 因为国民党军队心不齐。别看它人多势众,但是到时候是狼上狗不上。谁都想保存自己实力,不愿意做出牺牲。当有部队遭到歼灭性的打击,攻击也就破产了。
    第五次“围剿”时国民党加强了统一指挥,采取了堡垒战术,逐步合围。这样红军就不能采取过去反“围剿”的战术,孤立出比较好打的敌军。所以就不能粉碎第五次“围剿”。
    当时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还是牢固的。有能力组织一次比一次强的“围剿”。而红军根据地就那么大一块地方,当然不能经受一次比一次强的“围剿”。最后的长征,就是战略大转移,是不可避免的。

    1***

    2008-06-12 10:18: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