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各位高手!我想知道一些关于考研的英语资料.请帮帮忙

首页

各位高手!我想知道一些关于考研的英语资料.请帮帮忙

是关于阅读理解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4-30 09:19:51
      随着考研的不断升温,英语越来越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而英语复习之难却让人痛苦甚至绝望。英语果真如此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吗?学好英语、获得高分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根据十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征服英语并不难,关键要过词汇关。
      对于词汇,不能说考生们不知其重要性,更不能说考生们对它不重视。
      在考研辅导班,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上学路上,有人拿着词汇书边走边看;上楼梯时,有人抱着词汇书若有所思;课间休息,很多人看着词汇书争分夺秒……我很佩服同学们的学习精神,但我同时不禁在想:大家如此勤奋努力,为什么学习中还有那么多障碍、考试时还有那么多麻烦呢?通过分析和研究,我发现同学们背单词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他。
         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我们一般只记一个单词的一个词义和一种用法,而考研英语作为一种较高程度的水平考试,它要求的是全面了解这个词的词义和用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由于有些同学在思想上还没有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背单词时还停留在一词一义、一词一用的阶段,尽管背了不少单词,做起题来仍然捉襟见肘、处处被动。
      如1999年翻译题第72题中考到discipline,对于这个单词,许多考生都知道(或者只知道)是“原则”,而在题中它实际上另有其义——“学科”。再如1999年第74题和第62题都考了enquiry(或inquiry),大家常把它理解成“询问”,但在这两个题目中它表示“探究、探索”。
      这些题明显是考查我们对一词多义的掌握。至于一词多用我们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如2003年第61题就考了subject,这个词不仅可作名词,还作形容词和动词,从后面带ing来判断,它在题中肯定是个动词,意为“使臣服、使服从”;又如2001年第73题有一个短语piece together,piece一般做名词,表示“片,块、段”,这里显然作动词,而且表示“汇集”。
      可见不了解词汇的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在考研中我们会遇到多少麻烦。 第二个问题是只知大概,不知具体。   由于英语考试多数题型采用多项选项(multiple choice)形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养成“只知大概,不知具体”的毛病。adapt,adept,adopt三个词在四级考试时就应该弄明白,有的考研考生遇到它们仍是模棱两可;raise,rise,arise的区别对很多人来说又是一笔糊涂账;把migration movement(人口流动,2001年翻译题第75题)译成“移民运动”更是大部分同学的“杰作”,因为migrate,emigrate,immigrate这三个词在他们脑海里大概是一回事。
      考生丢分不一定是单词背得少,而往往可能是记得不够细致、不够精确。 第三个问题是只知认词,不知辨词。   认词是掌握词汇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考研来说,光是知道一个词的词义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知道这个词与其他词,尤其是其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区别。
      在写作课上,我曾看到同学写下这样的句子:With our own car,we don't have to cost a lot of time waiting for a st一词应该换成spend,出错原因显然是没有弄清这两个词的区别:虽然都表示“花费”,cost常用sth。
       作主语,而spend常用sb。作主语,句中主语是we,所以要用动词spend。1998年词汇题第29题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shoulder和carry都可表示“承担”,而且都与名词responsibility搭配使用,由于shoulder是人体的一个部位,作动词用应该是表示人发出“承担”的动作,而句中主语是post(职位),所以选shoulder就不合适,正确答案应该是carry。
      对于词的辨析,同学们只有通过背例句、观察这个词的使用情况做出判断,如果只背词义,恐怕很难辨得清楚、用得正确。 第四个问题是只知词义,不知使用。   如果说认词和辨词是掌握词汇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那么用词便是掌握词汇的高级阶段。“考研英语难”的咏叹调之所以常挂考生嘴边,不是因为它要求的词汇量特别大(5500的词汇量跟TOEFL、GRE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谁敢说考研比考托或考G更容易?),而是因为它逼着我们往深处发展。
      以翻译和写作为例,翻译就是五句话,句中往往没有生词,考生翻译成中文往往逻辑不通,语意含混;写作只需200个词,考生写的往往是些Chinglish(中式英语)。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对词的用法掌握不够,一个句子、一篇文章不是词的简单组合,它要求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有一种协调,这就说明背单词重要,背单词的用法更重要。
       第五个问题是只能固定,不能变化。   同学们往往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词稍有变化马上就不识庐山真面目。practice是“实践”,形容词practical的意思是“实际的,实用的”,而副词practically却是“几乎,简直”;stumble 明明是“绊,跌”的意思,stumble upon怎么就成了“偶然发现”呢?语言具有约定俗成性,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如中国人比喻“很容易”时就说“小菜一碟”,英国人却说a piece of cake,背单词时我们就要抓住这一特点,把特殊用法和固定搭配作为背记的重点,光背基本词汇和基本用法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只能机械,不能灵活。   词典上的解释是死的,语言的运用是活的,如果只是机械地背单词、用单词,势必与考试的要求相去甚远。1999年翻译题第71题中曾出现这样一个表达法:。。。。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 of the past(……重现和解释过去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recreate,许多考生理所当然地译成了“重新创造”,而“重新创造历史事件”却是不可能的事,机械的理解导致了严重的错误。
      有鉴于此,我在翻译课上不得不经常提醒同学们说:“词典解释不可靠,语境很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认真做过翻译题的同学都会对词汇学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彻底端正词汇学习态度、改进词汇学习方法,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词汇学习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潜心研究,终于总结出了一套既简单又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四通记忆法”。
      中国人常说“四通八达”,通达通达,通与达可以说互为因果:通则达,不通则不达;达肯定通,不达肯定不通。背过的单词不会用、不能得分,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通,一旦真的通了,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那么,学习词汇究竟要做到哪“四通”呢? 1。 通词的发音。
         很多人对背单词有兴趣,对词的发音却不以为然,这样做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首先,发音有一定的规律,反过来说拼写也有规律可循,知道词的发音可以帮助记住这个词的拼写,反之则是机械地死记硬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其次,重视词的发音有助于提高听力和口语。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词听10遍还朦朦胧胧,一旦看到这个词被写下来便恍然大悟;明明背了一大堆单词,张口说话时却发现口齿不够伶俐,这种反应迟钝其实都是不重视词的发音造成的。再者,有些单词有好几种发音,发音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如suspect读作[]时是动词,表示“怀疑”,读[]时是名词,意思是“嫌疑犯”,不了解这些区别显然是不行的。
      最后,熟悉词的发音还可以提高兴趣,增加自信,一个发音轻松自如的人很难想像他对英语没有兴趣,对自己没有自信。因此,我们认为背单词的第一步是弄清词的发音,我们不仅要检查词汇表是否注有音标,而且要脚踏实地练好每个词的发音。 2。 通词的词义。   通词的词义是指做到“一词多义”而不是停留在“一词一义”上。
      有些词的多种词义比较接近,如postpone任何时候都表示“延迟,延期”,一看上下文便能看出区别来,对于这种词我们只记主要词义或中心词义,到时临时发挥也就够了。但是对于意思变化比较大的词义,如survive一般表示“幸存”,而在She survived her husband by three years。
      中survive表示“比……活得长”,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多加注意了。至于意思相差很远的词义则是掌握词义的重中之重,如establishment除了表示“建立”外,还表示“机构”;discipline不仅有“纪律”的意思,而且还有“学科”的意思。
      以上三种情况我们应该分清主次、找出重点,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掌握词义,否则就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 3。 通词的使用。   顾名思义,通词的使用就是了解词的使用情况,如知道这个词通常和哪些词搭配使用(如use one's head,head a delegation)、有什么样的固定表达(如head for,keep one's head,lose one's head)以及具体的中文意思(参见书中翻译)等等。
      这显然是词汇学习的最高境界。同学们有时候为了追求单词量,想一口气拿下考研要求的5500个单词,往往会蜻蜓点水地背大纲里的词汇表,这样做好像见效很快,实际上却是自欺欺人,不知道这些单词怎么发音已经是一大损失(前面已有说明),不了解这些词怎么使用更是留下了隐患,这便是我们单词背了一大堆、考试分数不见长的最根本的原因。
      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改变这种状况。 4。 通词的关系。   词不是孤立的词,就像人不是孤立的人一样。词必定会和其他词有一定的关系,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派生关系。多了解这些关系就等于是在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花些时间在这上面不仅值得,而且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距***

    2005-04-30 09:19:5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考研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