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风湿科

对依那西普应有哪些认识?

对依那西普应有哪些认识?
韩*** | 2017-10-30 16:48:15

好评回答

2017-10-30 17:06:15
简*** |2017-10-30 17:06:15 71 16 评论
20世纪90年代初,肿瘤坏死因子a拮抗剂首次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此后,大量种类各异的生物制剂先后获得FDA批准。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和临床大量病例的观察,生物制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依那西普(Etanercept,恩利)是第一种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肿瘤坏死因子(TNF-a)抑制剂。它...

查看全部>>

20世纪90年代初,肿瘤坏死因子a拮抗剂首次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此后,大量种类各异的生物制剂先后获得FDA批准。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和临床大量病例的观察,生物制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并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依那西普(Etanercept,恩利)是第一种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肿瘤坏死因子(TNF-a)抑制剂。它是由人类TNF受体、P75链的可溶部分和人类lgG1的Fc段组成的融合蛋白。其中,受体部分与细胞外的TNF-a结合,与之有效中和,而Fc段部分延长了它在循环中的半衰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是一种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来的蛋白质药物,系我国生产的依那西普同类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体内的重要炎性物质——肿瘤坏死因子(TNF)。益赛普与人体内自然产生的TNF受体(一种蛋白质)相似。益赛普会与TNF 结合在一起,继而阻断TNF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从而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鼠源向人源化发展的过程。人体容易对异体蛋白产生抗体,第一代鼠源性、第二代人-鼠嵌合型、第三代人源化均含有或多或少的导体蛋白。而益赛普因为是全人成分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进入人体后不容易诱导人体产生抗体,因而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长期用药疗效平稳,无需通过增加剂量而维持疗效。经过医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观察证实,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应用依那西普后,最快可以在2周内起效,一般在4~8 周后,70%病人可获得满意的疗效:a.明显地减轻关节疼痛、肿胀;b.显著缩短晨僵时间;c.明显地降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d.长期使用可以抑制骨质破坏。国外一顶为期3年的临床试验,通过观察638例患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受累关节X线检查结果,有61 %的病人关节损坏情况得到抑制。依那西普可以单独使用,也酉与甲氨蝶昤等联合使用。依那西普可以使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减少或停用糖皮质激素及非生物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国内外使用该类药物的时间已超过10年,经全球每年超过200万病人应用,结果证实无论短期、长期和间断使用都是比较安全的。据统计,约16%病人可能在注射部位出现一些轻微反应,包括发红、出疹、肿胀和瘙痒等。大部分 3~5天内消退。一般反应较轻,不需特殊处理。有些较严重的注射部位反应,可以局部外用激素类软膏,或服用抗过敏药物。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的症状,一般程度较轻,用抗感冒药物对症处理即可;若有发热等症状,请有关医生处理;部分病人可出现头痛,一般不严重,无须处理,若出现较重的头痛,应及时找有关医生。患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严重的细菌性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的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伴有发热、在幵始抗结核治疗之前的潜在性结核感染、或活动性结核在完成标准抗结核治疗之前、危及生命的活动性真菌感染、活动性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中度至重度心力衰竭、急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多发性硬化或其他脱髓鞘疾病等禁用。成人使用依那西普每次25毫克,每周2次皮下注射,儿童每千克体重0. 4毫克,每周2次。可选择上臂外侧、大腿前侧或腹部作为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确定新的注射部位须离原注射处至少3厘米以上。不可以注射于皮肤过敏、受仿、发红或僵硬部位。需2~8°C处避光保存。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风湿科相关知识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