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中医

翻译一下这几段医案古籍

2007-10医案分析

案一
叶先生名仪,尝与丹溪俱从白云许先生学。其自述其治病经过云:
岁癸酉八月,余(我)病滞下(痢疾),痛作,绝不食饮,既而(随后)困惫,不能起床,乃以衽席(床上的褥垫)及荐(褥垫下的草垫子),阙其中(在中间挖个洞)而听其(大便)自下焉。时彦修(丹溪)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余,与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朋游哗然议之。彦修弗顾(不理会)也。浃旬,病益甚,痰滞咽如絮,呻吟亘昼夜。私自虞(忧虑),与二子诀,二子哭。道路相传,谓余死矣。彦修闻之曰:吁,此必传者之妄也。翌日,天甫明,来视余脉,煮小承气汤饮余,药下咽,觉所苦自上下,凡一再行,意冷热。越日(过了一天),遂进粥,渐愈。
朋游因问彦修治法,答曰:前诊气口脉虚,形虽实而面黄稍白,此由平素与人接言多,多言者中气虚。又其人务竞其事,恒失之饥而伤于饱,伤于饱,其留为积,积之久,为此证。夫滞下之病,谓宜去其旧而新是图,而我顾投参、术、芍药、陈皮等补剂10余贴,安得不日以剧?然非浃旬之补,岂能当此两贴承气哉!故先补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则一旦霍然矣。众乃敛衽而服。(选自《古今医案按》)

案二
乡人邱忠臣寓毗陵存福寺,病伤寒。予为诊视,其发热头痛烦渴,脉虽浮数无力,自尺以下不至。予曰:虽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营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予于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之。翌日病者不耐,其家晓夜督发汗药,其言至不逊。予以乡人,隐忍之,但以建中汤调理而已。及六七日,尺脉方应,遂投以麻黄汤。啜第二服,狂言烦躁,且闷,须臾稍定,已中汗矣。五日愈。论曰: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亦须顾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虽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尚哉!

案三
丹溪曰。一婢色紫。稍肥。性沉多忧。年四十。经不行三月矣。小腹当中一块。渐如炊饼。脉皆涩。重按稍和。块按则痛甚。试扪之。高半寸。与千金硝石丸。至四五次。彼忽自言乳头黑。且有汁。恐是孕。予曰。涩脉无孕之理。又与三五帖。脉稍虚豁。予悟曰。药太峻矣。令止前药。用四物汤。倍白术。佐以陈皮、炙甘草。至三十帖。候脉充。再与硝石丸。至四五次。忽自言块消一晕。便令勿与。又半月。经行痛甚。下黑血近半升。内有如椒核者数十粒。而块消一半。又来索药。晓之曰。块已破。勿再攻。但守禁忌。次月经行。当自消尽。已而果然。大凡攻击之药。有病即病受之。邪轻则胃受伤矣。夫胃气清纯中和者也。惟与谷肉果菜相宜。药石皆偏胜之气。虽参、芪性亦偏。况攻击者乎。此妇胃气弱。血亦少。若待块尽而却药。胃气之存者几希矣。

最好可以加上你的辨析,多谢!!
小*** | 2007-11-19 01:32:54

好评回答

2007-11-20 22:54:50
x*** |2007-11-20 22:54:50 125 50 评论
案一

叶仪先生曾与丹溪同共求学于号白云的许先生,他曾自述自身的医治经历。

“某岁八月,我患便秘,甚痛,水米不能进,因而疲倦无力,不能进床。即使褥垫空其中,听任大小便会自行解下。我患此病中,丹溪恰好也在此城中客居,念我是他的好友,每天都来看望我,并带来方药。可是,我服他所带方药后,感病情日重,因而,我其他的朋友们对此纷纷议论,可是丹溪对那些议论不予理睬。这样过了一旬后,我的病情更重,觉得...

查看全部>>

案一

叶仪先生曾与丹溪同共求学于号白云的许先生,他曾自述自身的医治经历。

“某岁八月,我患便秘,甚痛,水米不能进,因而疲倦无力,不能进床。即使褥垫空其中,听任大小便会自行解下。我患此病中,丹溪恰好也在此城中客居,念我是他的好友,每天都来看望我,并带来方药。可是,我服他所带方药后,感病情日重,因而,我其他的朋友们对此纷纷议论,可是丹溪对那些议论不予理睬。这样过了一旬后,我的病情更重,觉得喉咙处痰阻如绵絮一般(不通畅),从早到晚都在呻吟。我暗自忧虑将无愈日,就和两个孩子作了诀别,两个孩子(悲痛)地号哭。这事随被人传出,都说我死掉了。丹溪听到这消息后说,嗳,这必是传言者弄错了。第二天天还不大亮丹溪就来与我诊脉,煮小承气汤要我饮下。药饮下后,自觉让我感到苦的病证,上吐下泄出去了。照此再服一剂后,我觉得忽冷忽热起来。又过了一日,即能食粥,以后就慢慢好起来。

以前那些议论纷纷的朋友们于是(好奇地)向丹寻问给我治病的道理,丹溪回答说:最初诊脉,脉中有气虚之象。虽然叶先生形体还算丰实,但面色黄萎而略白。这是由于平素好与争论,言多脾气虚,而叶先生又事务过多,(陪吃陪喝)不饥而食,则伤于过饱,而有积滞,积久则为叶先生所患之证。大凡便秘之者,宜去积旧才便于得新机。而我那时是用的参、术、芍、陈皮等组成的补剂10余贴,怎么不是叶先生病情加重呢?然而,若不是那一旬用补,叶先生岂能当得志两服承气汤呢?因而,我采用了先补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滞,于是,用承气后一天就解决了病情。我那些朋友于是敛衽而信服了他的见解。”

评:此医案有点可笑。怕其不能受两服承气汤而补,却不怕十几日不能正常进食所至之虚吗?何况,即不能解便,而日予进补汤,真叫患者够受的。怪不得会日重呢。现代医学若遇此情况,是必定先要解决便秘情况,而不会置十多日不管的。呵呵

此法合理医者,应即时助患者解下。若不能承受,可减量而做。此医案峰回路转之机,乃服承气后解下之时,前期胡为纯属折腾,患者明明被“戏弄”一番,还念其医术高明,实在是又苦又冤啊。

呵呵


案二

乡人邱忠臣,住在毗陵存福寺,得了伤寒。我去看视,他发热、头痛、烦渴。肪象浮数无力,自尺以下摸不到。我说:虽症状合用麻黄证但尺脉迟弱。仲景(医书中)说:尺脉迟,为营所不足,血少气微,不可发汗。于是,我使用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第二天,患者烦躁起来,患者家属夜里来要发汗药,语言颇不恭敬,我以他们乡间野人,不计较他们的态度。仍以建中汤调理,这样过了六七天,尺脉方可摸到。于是,转而投用麻黄汤,到第二服,患者烦躁乱语,而且觉闷,过一会才稍安定,而这时,患者已出了中汗。再五日后,患者痊愈。总结说:仲景虽说要不论黑夜白天,要尽早使其出汗,但作为医者也应顾及患者的表里的虚实,以等待合适的时机。如果不按这样的方法去做,虽然暂时使患者得到安宁,但会伤其五脏内里,使其短命,医者何必要固守一句之论啊!

评:唉!难道凭其发热,就不怕带来伤害吗?中医方大可减加变改且不论,即使只有麻黄汤为唯一可用,也当减量以发汗。若因麻黄汤引起的一时虚证就是不能补回的吗?这种看法此医案者不知能证明否?

呵呵



案三:

丹溪说,一女仆人面色紫,略胖,情绪忧郁。四十岁,绝经三个月了。小腹中有如炊饼大小的一块肿物,脉象涩,重按稍顺和。腹中块按痛甚,摸之,高出表肤半寸。使用千金硝石丸,四五次时,此妇言乳头变黑且有汁,怀疑是否怀孕。我说:涩脉绝不是怀孕者能有的。又给予止方三五剂,再诊脉觉较前稍空虚,我悟出前面用药过于峻烈,使其停服前药,而用四物汤,加用白术,佐用陈皮、炙甘草,至三十剂时,脉象复充。再用硝石丸,四五次后,此妇诉说块消一圈,于是便叫停药。这样过了半月,经来甚痛,下黑血半升,内有如椒粒大小颗粒数十个,肿块消了一半大小。此女又来索药,我告诉她,块已破,不须再攻只须禁房事,到下次行经时块就能消尽。后来,如我所说。

大体攻伐之药,有病灶则病灶承受,若病轻不足以受时多余不良作用则胃受。胃气以清中和为取,只有谷肉果菜合适于胃,药物都有偏且强的影响,即使是人参、黄芪也有偏强,又何况攻伐类的药呢?这妇人胃气就弱,血也少,如果等到肿块消尽再停药,则所存的胃气还能有多少呀。



评:不错。

呵呵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07-11-21 05:44:16
  • xh502翻译的够味,评论也好!译一篇外加评论,也需要近一小时的时间,大师真是辛苦了。
    
    壶*** | 2007-11-21 05:44:16 89 58 评论
    0/300
  • 2007-11-20 10:12:28
  • 案例一:痢疾而不饮食,且面色黄白,气口脉虚,平素饮食不调,所以引起脾胃虚弱而积食留于内,积食留内可泻下而解,但是由于脾胃过虚,不任攻伐,易先补其脾胃而后攻邪,由于是正虚邪实之病机。补正则邪气亦的补,所以前期出现了病情加重的表现,当脾胃可以受攻伐后则用承气汤一举将积滞驱除。此主要是衡量是驱邪为先还是扶正为先,其根本原则是正气的虚的程度。
    案二:其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邪气,但是由于其浮而无力,尺脉不至...

    查看全部>>

    案例一:痢疾而不饮食,且面色黄白,气口脉虚,平素饮食不调,所以引起脾胃虚弱而积食留于内,积食留内可泻下而解,但是由于脾胃过虚,不任攻伐,易先补其脾胃而后攻邪,由于是正虚邪实之病机。补正则邪气亦的补,所以前期出现了病情加重的表现,当脾胃可以受攻伐后则用承气汤一举将积滞驱除。此主要是衡量是驱邪为先还是扶正为先,其根本原则是正气的虚的程度。
    案二:其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邪气,但是由于其浮而无力,尺脉不至,据仲景《伤寒论》尺脉主营,尺脉不至则营气不足,按现在的话是津液不足,津液不足则无汗可发,发汗则徒伤正气,所以先补营,而营来于中焦,为水谷所化,所以当以建中汤为主,建中汤有两个功效,一是扶正建中焦,脾胃的补则津液的生,二是可以驱邪气,但是以补为主。当营血充盈,则可以符合麻黄汤证,发汗而解其外之证,此和上同,主要权衡正气是否有抗邪的力量。
    案三,为女之血瘀少妇时久,脉涩和按之痛为血瘀实证之表现,于化瘀攻邪之药,由于时久体虚不任攻伐,所以出现眼黑昏倒之事,所以也应先扶正气而后驱邪,所以用四物加减调理,等可以攻邪之时才可以再攻,但是攻邪有一原则,大邪十去其七,然后就不要攻了,等正气平复,则邪气自可驱除,所以后来丹溪就没在用药,千金硝石丸,其和桃核承气汤一样,是从下而解,女子有月经,所以出现紫色血块就是瘀血得下,邪气得除的结果。
    此三则病案都突出一个点,正气虚的时候应该先补正气再驱邪,其根本在于衡量正邪之间的力量对比而定
    d*** | 2007-11-20 10:12:28 125 54 评论
    0/300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