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奶奶说的不对,小朋友的的规范教育就是要从小就开始。越小越好。妈妈也不要急,要有耐心一点一点的慢慢教
这个阶段忽略和转移注意力仍然是最好的办法。 遇到他想要做的东西,不要和他纠缠太多,直接抱走,找个他感兴趣的东西转移注意力。他现在还不能明白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家长和他说不行那是没用的。呵呵
杜曼闪卡还是挺有效的。我是在天天两岁半时才经一个朋友推荐用的,当时怕效果不好,因为闪卡越早用效果越佳,三岁之后就没什么效果了。但我们家天天在认字卡时因为很有兴趣,所以坚持下来。借助字卡在很短的时间内认识了五百多个词语。建议你现在可以读一读杜曼闪卡的使用方法。到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冯德全的早期教育中的一些方法也很实用。你是这么有心的妈妈,你的宝宝一定会很幸福快乐的。
注意孩子的生活习惯,良好行为,智力开发,身体协调等方面的培养。亲子关系很重要。很多妈妈也都借与巧虎,米卡,布奇等早教产品。
我女儿只要别人一做个什么样她就学了,做鬼脸,吐舌头,握手手,都不要教的。。
对孩子的音乐启蒙并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只要您稍稍用心,就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启蒙环境。不少年轻妈妈在怀孕时就开始注重对孩子的胎教,其中也包括让胎儿听音乐,那么,在宝宝出生后,让我们正式开始他的音乐启蒙吧! 第一步:让适时的音乐刺激成为每天的生活内容。 养育孩子的生活是非常有规律的,在这种有规律的生活起居中,适时地给宝宝提供音乐信息的刺激,可以强化孩子对各种音乐情绪和音乐旋律的记忆。 ●给宝宝喂奶 在给宝宝喂奶时,您可以选择优美抒情、节奏平缓的曲子,这样的音乐是不是很像您在高级餐厅里进餐时的背景音乐?对了,进食是一件愉悦又放松的事情,宝宝吃奶可不是在吃快餐,让他好好享受吧! ●逗宝宝玩 在您和宝宝玩兴正浓的时候,放一些轻快活泼、节奏跳跃的音乐,他会很自然地把音乐中所表达的情绪和自己当时的心情联系在一起,而这种对音乐感受又会很自然地被记忆。日积月累的音乐印象,能提高宝宝对音乐旋律的感受。 ●哄宝宝睡觉 每天晚上宝宝入睡前的时光是非常温馨的亲子时刻,给他听安静柔和、节奏舒缓的音乐,同时,讲一两个温馨的睡前小故事,不仅有助于孩子的睡眠,也刺激了孩子对音乐的感觉。轻柔的摇篮曲是最佳选择,妈妈也可以自己轻轻地哼摇篮曲催宝宝入睡,对宝宝来说,妈妈的声音就是天籁! ●宝宝的音乐时间 宝宝情绪不错的时候都可以是他的音乐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让宝宝经常听一首曲子,再穿插着听和这首曲子形成对比情绪的曲子。例如,摇篮曲和进行曲所表达的情绪就是明显不同的,让宝宝听完摇篮曲后听进行曲,接着再听摇篮曲。让他尝试着说出对这两首曲子的不同感受。儿时对旋律的记忆是深刻的,就像爸爸妈妈们小时候学唱的儿歌,到成年时还记得很牢一样。 第二步:让宝宝对生活中的声音多长个“心眼儿”。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无论唱歌、弹琴、跳舞都需要耳朵去听辨正误,去合上节拍。可是,要把握唱歌时的音准,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唱歌需要听觉和发声器官密切配合,要用嗓音来展示听觉的结果,再用听来纠正唱的准确度,而幼儿的听觉和发声器官都处于发育期,要两者协调配合,难度就增加了。 其实,除了乐曲,生活中的其他声音对宝宝的听觉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只要利用各种声音环境(噪声除外)对宝宝进行刺激,也可以提高宝宝把握音准的能力。 ●声音再现 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具有音高和音调的声音,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叫卖声、小鸟的叫声、蛙鸣、水滴声、有节奏的不同音色的敲击声、玩具八音盒发出的声音等。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去听、去模仿,鼓励宝宝用自己的嗓音把这些听到的声音再现出来。 ●听唱练习 如果宝宝喜欢唱歌,不妨让他进行听唱练习。您可以要求宝宝用嗓音哼出耳朵听到的音调旋律,久而久之,孩子对音准的把握能力就慢慢提高了。当然,这样的练习,孩子越早进行,收效会越好。 第三步:让宝宝的生活充满动感。 大多数的宝宝们都会喜欢用动作来表达他所感受到的音乐情绪,爸爸妈妈正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引导孩子协调他的动作和音乐节拍,这对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很有帮助。 ●晃身体 2岁以下的宝宝以大动作为主,妈妈可以给宝宝听各种节奏的乐曲,让宝宝随着音乐的节拍晃动身体,全身都动起来! ●踏步走 给宝宝听二拍子的进行曲,然后让他边听边随着节拍踏步走。二拍子的进行曲节奏非常鲜明,音乐也很有感染力,宝宝大多会喜欢这样的练习。 ●打拍子 您可以给宝宝听三拍子的圆舞曲,然后让他边听音乐边随着节奏拍手或敲打带有响声的玩具,您还可以帮助宝宝挥动手臂,一起跟着音乐打拍子。宝宝有节奏的动作渐渐地就会和音乐的节奏相吻合,久而久之,宝宝对各种节奏的跟随能力也会增强,慢慢形成音乐的节奏感。 小提醒: 1、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音乐听觉启蒙,对孩子早期音乐能力的建立大有好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听的音乐作品,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内容必须健康,情绪积极向上,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成人化的歌词和激烈怪诞的节奏对孩子来说都是不适合的。 2、由于孩子的听觉还处在发育阶段,所以播放音乐作品的音量要适中,长时间受到强音量的刺激,反而会使听觉的敏锐度降低,容易造成孩子听觉疲劳,甚至损伤听觉。 3、给宝宝听的音响资料应该注意其音准质量,如音不准的玩具乐器、存放已久走调的录音带、电量不足的八音盒等都不应再使用。如果音响资料的音不准,容易造成孩子音乐听觉的混乱,阻碍他对音准的把握。 全面开发宝宝的音乐感 在宝宝学会用耳朵“听”音乐后,您就可以全面开发宝宝的音乐感了。孩子的音乐感直接制约着他参与音乐欣赏和音乐表现活动的能力。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音乐的表现力、音乐的想象力和音乐的记忆力等诸多音乐能力都是建立在音乐感之上,以音乐感为基础的。
那么小的娃娃,你还要他会什么啊,能这样就不错了哈,你小时候不也这个样么,什么早教了都是浮动哈,3岁以前要注重孩子的兴趣,玩大于学习,不然以后肯定讨厌学习
优秀的孩子都害羞。有机会跟同龄孩子一起多做游戏,对孩子少些关注就好。
这个孩子本来就是要慢慢的教育引导的,不可以用暴力的手段的,亲最好是尊重理解宝宝同时给宝宝做好榜样的。
认字学英语我认为不是问题,也不一定非要排斥这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给予孩子以及它占的比重有多大。玩肯定是孩子学龄前最重要的功课,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原本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并且,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小到拿勺子握筷子,都是学习,都是成长的机会。
请记住一句话:“让孩子做他自己,不是做你的复制品。”为什么要用“软的硬的”来逼迫孩子“听话”?教育不是“我要你怎样你就必须怎样”,幼儿教育是陪同孩子成长。陪同,必须有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必须引导孩子建立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必须在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学习能力下顺势引导,在体验下慢慢进步。
早教的课程一般有肢体训练、感官、数学、艺术和音乐等这些内容。不同的早教机构教学理念不同,因此课程设计上也略有不同。以赢在起点为例,针对不同年龄的宝宝有不同的课程,如0-2.5岁Baby Play重点培养感知运动、音乐表达、社交等能力;0-2.5Baby star课程重点培养宝宝手部精细动作、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等能力,2.5-3岁Pre-baby MBA侧重在宝宝情绪调试、习惯规则的遵守的能力;3-6岁Baby MBA针对孩子科学认知、语言发展、人际交往等敏感期,培养孩子幼升小必备能力,为幼升小打基础。
宝宝含乳头的时候要让他把乳晕一起含着 如果只含乳头是吸不出奶的。分泌奶是在刺激乳晕。还有有很多妈妈刚生下来的时候没有奶 别怕 就算是没有奶也要让他吸乳晕和乳头 这样会促进下奶。千万不要一看没奶就直接吃奶粉 越这样你就越没奶哦
亲,经常和宝宝沟通,比如穿衣服,穿袜子你都和他说,孩子潜移默化当中自然就会说了。我儿子现在16个月,会说爸爸,爷爷,奶奶,姨,姐,蛋蛋,虾虾,班班,鸡鸡,鸭鸭等等,好多,但是就是不叫妈妈。多和孩子说话,其实现在的宝宝心里都明白,就是表达不出来而已。放心吧,不用急,慢慢引导,祝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乐于在游戏中学习,父母可 以通过情景游戏、角色游戏的方法,渗 透安全教育。例如要教育宝宝不要轻信 陌生人,可以设置宝宝一个人在家的情 景,妈妈扮演陌生人敲门,宝宝要怎样 应对?游戏以后,父母可以问问宝宝如 果真的碰到不认识的人,要怎么办?让 宝宝动脑筋回答。很多宝宝喜欢玩过家家,父母可以 跟他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故意做一些 危险的事情,这时候宝宝反而会提醒你 呢!如果宝宝也没发现你的做法不当, 就可以在游戏中及时教育宝宝。
其实孩子现在都有点懂事,现在就可以开始慢慢教了。我家的现在9个多月,我们也开始教他了
2岁宝宝完全可以上早教,我们家宝宝还不到九个月就送到早教去了,学习到不少东西,感觉宝宝收获挺大,相对其他宝宝要活动不少。0-3岁之前是开发宝宝智力的黄金时期,对宝宝进行情绪教育,提高宝宝的情商对宝宝面对困难有帮助,提高宝宝的想象力等,主要是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才是最好的~~
没看..我朋友就是军医..比我好奇想给我看..我和老公都不想看..我们喜欢女孩子..留点悬念....
宝宝害羞、不敢和小朋友玩其实就是宝宝比较胆小,对外界的事物没有安全感,宝宝胆小是要培养宝宝勇敢的品格。这是可以通过培养改变的,日常生活中,要多带宝宝出去玩,多和小朋友接触,要让宝宝参与其中。歪歪兔情智乐园的《我最勇敢!》是专门培养宝宝勇敢品格的,《你是我的好朋友!》则是培养宝宝社会交往能力的,您可以参考。
2017年中国天津第1届关爱孕婴童春博会,融入AR新技术,充满现代感,科技感,增强互动性,同时提供消费群以娱乐、休闲、交流为主的消费形式,在互动环境下,提升了品牌的趣味性,形成年轻父母特有的品牌文化认知,取得未来消费客户的好感和认可度。
游戏很多很多,如:孩子喜欢照镜子的游戏,你可以扩展成很多游戏。把孩子抱到镜子面前,给孩子讲眼睛、鼻子,或者让孩子对着镜子,让孩子举左手、右手。游戏不用太刻意,孩子喜欢什么,根据他的喜好发展就可以了。引用 霓霓1108回复道:林老师好,小贝壳好,来晚了,先瞧瞧!我家宝宝九个半月了,适合玩什么样的亲子互动游戏呢?她从五六个月的时候就挺喜欢照镜子的游戏,一看镜子就笑嘻嘻的,可高兴了!
大人来帮助。用淡盐水,消毒纱布,帮孩子擦牙,建议太小的孩子,还是不要用牙膏,因为牙膏多少都含有氟,太小的孩子,容易吞咽。孩子不爱刷牙,也可能跟孩子不喜欢牙膏的味道有关。慢慢培养好了,会适应的。
悦宝园早教中心有安全的设备,有充满激情的老师,有舒适卫生的环境,有人性化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有一套能在运动、音乐和艺术方面全面开发宝宝潜能的完善课程。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失望,现有的一些早教中心不是课程内容陈旧,就是课程不够丰富,无法全面涵盖运动,音乐和艺术。
蒙氏教育博大精深.的确是一种好教育.它尊重儿童给儿童自由.使儿童拥有独特的机会来思考自己的行为.确定自己的行为对己对人有那些后果.通过真实的环境来提升自己的智力. 另还提供了一整套教具,将抽像的知识具体化,让儿童自主操作,积累经验. 家里的物品是可以让他玩的.但一定要教给他正确的用法,像开,关门端.拿物品,这些日常动作成人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刚拥有动作能力的孩子而言,如何精确的完成动作,可能还不得要领.孩子若去蒙氏班经老师细心引导,他们将在喜欢动作的敏感年龄习得精确的动作.当每个动作读能协调达成时,就能成功整合心智了.
估计你们宝宝也是经常关在家里头的吧?多让他到外面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慢慢地就会放开了。 小宝贝突然接触那么多陌生人,自然会害怕。这个很正常。越是这样,就越要经常地让他和别的小朋友接触。首先妈妈本身要对别的小朋友表现出友好的样子,让你的宝贝知道,对方是善意的,不用害怕。其次,宝贝接受其他小朋友需要一个过程,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可以先在自己家里,邀请朋友的小孩来玩,拿出宝贝熟悉的玩具给他玩。在熟悉的环境里,宝贝也就不会那么惶恐。慢慢地,让他和别的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好示范的作用。因为这个时候的宝贝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 小宝贝喜欢和年长一点的小孩子一起玩,也是正常的。大一点的小朋友比较懂得玩,有的也知道要礼让,大孩子对小宝贝同样也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这点是同龄小朋友做不到的。 慢慢来吧。我家宝贝以前也是这样。多带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他就会习惯了。虽然现在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的时候仍然各玩各的,但至少,他已经学会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玩具了。
当然是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孩子由婆婆带大,一方面和你不亲,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教育观念都深深地受老一辈影响了,等他大了,你和他的沟通肯定有问题。因为他从小接受的是老人的思想,而你只是生他的人,即使给他再多好吃的好穿的,他也会因为你长期不在他的身边,而冷淡你。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脾气特别坏,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由祖辈一手带大的,二是家庭成员的教育方法不统一,老人要宠,年轻父母要严格对孩子,但是因为是祖辈在照顾孩子,父母是上班的,所以孩子在两种观念下长大,不知道听谁的,性格双重,而且自以为爷爷奶奶是他的靠山,脾气更加不好了。 所以,看过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大来。真的上班没办法照顾孩子,那么休息时间一定要自己带孩子,要老人带孩子,的确可以轻松点,但是却是换来以后和孩子的鸿沟越来越深。 我的建议是,孩子带在你身边,你也不用去你婆婆家那里。表明立场,你要做个合格的母亲,所以孩子一定要在你自己身边,没人照顾孩子你就放开工作两年,等孩子上幼儿园,再工作也可以啊。千万不要放手把那么小的孩子交给公公婆婆,相信如果你那么做了,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这个是可以有好多的玩具玩的啊,两岁的孩子是可以听下早教机的啊,玩下积木的都是很好的选择的啊,我家都是玩这些的啊,还有的就是那些车子也是很好玩的了
看你自己需要来选择,如果主要是坐月子,产后护理,就选择“康月会所”。如果是想是儿童得到早教,就选择“金宝贝”。
个人感觉,悦宝园和美吉姆都不错,国外的早教理念更先进,设施也更好,对于宝宝的发展比较有利!国内很多早教中心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都与国际品牌有很大差距啊!
其实,早教课,教的是家长,不是孩子!早教课的意义在于帮助父母建立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了解一些育儿知识,包括饮食、健康和开发智力等等;帮助家长及时把握宝宝的敏感期,协助宝宝一起感受新事物;让家长懂得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兴趣和能力;强调亲子互动,使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掌握一些教育的方法与技能,等等
儿童任性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但是,孩于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 有位家长说:“我们孩子闹起脾气来,任何人都吃不消,他吃饭从不按时三餐,想吃时就吃,而我们吃饭时,他准是在一旁玩个不停,且最好由人陪在他身边,如果硬劝阻他,他会哭闹不止。”像这样的儿童就可以被认为有任性心理症结。 儿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人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由于孩子任性的表现干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 宗旨在于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2、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3、有时可以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 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的确,有的孩子特别爱哭,而且很敏感,容易激动,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会大哭。这种情况很让人头痛,尤其发生在男孩子身上,更让家长发愁。其实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对待孩子的哭,这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他们一生的发展。 对孩子来说,哭是社交方法之一。因为他们语言表达还不很清楚,是以哭表达挫折感和情绪,随着孩子胆量的增大,哭的次数会渐渐减少。也有的孩子经常哭,其实是父母的缘故,他们对孩子的身体损害或情感变化过度反应,如对孩子有时擦破点皮,父母就会心疼地说:“呀,可怜的宝贝怎么又伤了,”父母的态度会使孩子感到过度的委屈。 2、 哭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孩子在一日生活中会产生烦恼和不安情绪,这种消极情感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而哭可以使消极情绪得以宣泄,孩子在身体不适、离开他依恋的对象、提出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等等,都会用哭来表达宣泄。儿童在一日生活中会有很多压力,被老师冷落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等等都会给儿童心理造成压力。尤其儿童正处在社会化形成期,对新事物、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弱,再加上独生子女缺少交流感情和共同游戏的对象,他们更容易积累一些消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经常用哭来表达心中的委屈,释放心中的压力。 其实,孩子哭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大哭后,会感觉轻松一些,哭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有学者发现爱哭的孩子比不爱哭的孩子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不要太抑制孩子的哭,父母比较恰当的做法是: 1、 对孩子的敏感性要表示同情。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困惑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应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引导他克制哭。 2、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爱哭泣。因此要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出他能力之外的事。 3、 不要强化孩子的哭。不能因他哭就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或因为哭而免于惩罚等。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安慰,但不能太多同情,否则孩子会哭得更凶。 4、 教会孩子明白自已的痛楚,说清为什么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减少孩子哭的机会。 5、 因为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绪极易影响到孩子,因此大人自已要放松、控制好自已的情感,不要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不要让孩子猜想,加重敏感,也不必让孩子承受父母的情绪。 6、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即使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已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要多鼓励他,自已洗手是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手擦干。 7、 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引起反应。所以大人应控制自已的情绪,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会更好。但当敏感的孩子做错事时,也不要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给孩子讲清道理。 8、 不要给孩子贴上爱哭的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或者动不动就对人说自己的孩子就爱哭。
孩子在1岁半之前,主要是获得安全感。纷乱的环境和不断更换的人群会破坏孩子对秩序的要求,给孩子内心造成紊乱。好的亲子园可以在孩子1岁半之后再去,不好的亲子园最好别去。
这个对孩子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前提是孩子能简单的沟通,听明白一些话的时候,这个效果也会好一些的,因为拔苗助长是不好的,但是帮助孩子更好的开发是见好事的。
这个年龄我认为孩子学习是小事,重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其他环境的适应能力!
整个环境布置和色彩的比较温馨,前台和销售都非常热情。没有外教,上课都是中国人。金宝贝号称是专注在0-3岁宝宝的,年龄段分的比较细,音乐课也是从很小宝宝就可以开始上,2岁以后还有情景课,所以从课程到整个氛围感觉都比较适合小宝宝,这个是我比较喜欢的。另外金宝贝毕竟在国内做了八年了,所以活动比较多,经常会和政府媒体啊有些活动,可以让孩子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