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大棚生产中出现的灰霉病及其如何防治?
症状:果实、花瓣、花萼、果梗、叶柄均会受感染。叶片受侵染后,初期产生不明显的褐色湿润斑点,在潮湿环境条件下,长出一层灰色孢子;叶柄、果柄受侵染后变为褐色,常环绕叶、果柄,使感染部分萎蔫、干枯;果实受侵染后,从果基从萼片部位开始发病,初期果实病斑呈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急剧扩大,成褐色长形病斑。后期果实变软、腐烂,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湿度高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未熟果实发病后,常干腐;花瓣受害,变为黄褐色。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菌核、分生孢子在病株组织中越冬,孢子靠风、雨水飞溅传播,从植株伤口入侵。孢子能在2~30℃萌发,最适温度是24~25℃。浆果成熟期是该病害盛发期,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连绵阴雨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①选择有利于排水的田块建园,采用深沟窄畦种植。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②注意大棚经常通风换气,避免高湿。③及时清除老叶、病叶、病果、病花,并集中销毁。④药剂预防:预防: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75%猛杀生水分散粒剂600倍。治疗:40%农利灵水分散粒剂10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轮换交替使用,隔7天一次,连用2~3次后改用预防剂继续防治。阴雨天可用30%一熏灵0.2~0.3克/立方米熏蒸,隔7天一次,连用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