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作新:由南康的家具业讲起(下)
前面我们分析了今天的家具业,要做大比较困难,因为:
工人难请,尤其是技工 获利薄,难有资金积累来做大因此企业做不了大。要生存,还得追求差异化,并且提高生产力。
在南康的产业聚集地,区内应寻求强弱合作,形成树形的产业结构,培育出龙头企业,带领整个聚集区走向产业集群。
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什么样的家具企业称得上强,企业不做大,能做强吗?
当然可以从生产方面来,吴晓波的专业化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就是企业走向强的道路。
专业化生产就是聚焦,不要什么都做,可以从门类上聚焦,比如伊藤喜在七、八十年代,集中力量做一张打字椅,畅销全世界;也可以在风格上聚焦,比如只做路易斯风格,我只做都铎式风格;甚至可以在材料上聚焦,比如朱小杰只用乌金木搞创意,侯正光用胡桃木……
我在几年前写过一篇焦点法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家具企业案例与实务,中国林业出版社),过去的国营大厂,产品几千种,什么都做,不但成本高,效益也低。
信息化改造,这个课题讲的人多了,我就不再重复,我只想补充一句,信息化改造,最大的阻力应该是老板本身,尤其是那些体力型的、受教育低的老板,因此我才一再呼吁小企业主的自我提升。
信息化改造在办公、业务运作等,都比较容易,而且中国也相当普及了。在生产上则比较困难,板式家具还好,因为制作过程简单,而实木、板木就相对困难了,其实说难也不难,现在数据化设备(CNC)相当多了,镂、铣、钻、锯、平面雕刻、三维雕刻、旋床等,都可以数据化了,制图员在制图时,可以顺带将NC设备的U盘刻录好,到车间就可以生产了。
将来即使是实木家具厂,零部件一定是这样生产的,只有组装,还需要木工、技工。
由于聚焦、专业化生产,因此就会是小制造,不久的将来,我们不可能再搞几千人的大工厂了,各个存活下来的企业,聚焦于某种产品,精工细作,组成中高端产品供应企业。
从来没有人去定义,家具企业多大的规模才算大,多小的规模算小,我个人根据中国的现状,认为做中高端产品的工厂,应该250—300人左右,厂房占地50—60亩,产值在一个亿左右,这样的规模最舒服。
这只是我个人主观的算法,仅供参考。这样的企业,聚焦经营,几代人之后,当然是很强的企业。
但家具其实包含了两个属性:
——艺术的;
——功能的
上面我讲的高端产品,是艺术多一点,材料讲究一点,甚至还有品牌、专利等等内容。消费群体是收入较高、较有生活品味的人(土豪不在此列)。
但社会的消费大众,讲求品味、高收入高消费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高端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一定不大。理论上,越发达的国家,占份额比例可能越大。
市场上占最大份额的,肯定是中下端的产品,讲求功能性,外观看得过去就行了。世界性品牌的宜家家具、美国的Ashley、中国的全友家具,都是中下端的产品,却占有大市场份额。
几年前我去成都,就有当地的协会,极力鼓吹当地企业发展高端产品,我当时就极力阻止,四川的板式家具,低端产品的战略选择是对头的,因此他们发展起来了,占领了生气勃勃的3—4级市场。如果反过头来去搞高端,搞实木家具,然后跃身到1—2级市场中去厮杀,这是扬短避长,自找死路。
因此当我在南康,又听到有人呼吁走向高端,立即毛骨悚然。
南康那么低的起步,那么小的企业组成今天的聚集,欣欣向荣,有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做高端产品:
——怎样做?
——做什么?
——卖给谁?
更关键的是,为什么要做高端的产品,好名声?我们的官员喜欢讲高端,连专家学者都爱讲高端,这是一个误区。
低端产品不是烂货,低端产品讲求功能、实用、节约,质量一样有保证。
假如有一个工厂,产品设计如iphone一样简约,材质是可持续并且耐用的,生产过程近乎全自动,价格低端,这样的企业,不是强的企业是什么?
所谓的中低端产品,不仅满足了大部分中国人有的用就好的初期需求,其实,城市里的年轻人,很多人崇尚简单的生活(SimpleLife)。
大不见得就好,多也不见得就是富有,唯有简单自在,生活才真正是一种享受!
——艾琳·詹姆斯(ElaineSt.James)
作者:林作新博士,亚洲家具联合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