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是什么类型的动物
泥鳅是鳅科、泥鳅属鳅类的底栖鱼类。
泥鳅形体小,细长,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前段略呈圆筒形。泥鳅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它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32℃,最适水温为22-28℃;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活动明显减弱;水温低于5℃或高于35℃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泥鳅钻入淤泥20-30厘米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才出来活动。
泥鳅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而在鳅科100余种鱼类中,唯独泥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体长5厘米以下的鳅苗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在5-8厘米时,除了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外,还摄食高等水生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而后逐渐变为杂食性鱼类,几乎无所不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天然饵料。泥鳅对动物性饵料最为贪食,特别爱吃鱼卵。亲鳅产完卵后,如果不及时取走,往往会把自己产的卵吃掉。泥鳅觅食主要是靠口须来完成,它的5对触须既是“探测器”帮助寻找食物,又是“过滤器”帮助分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