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榻的历史演变,你了解多少?
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移灯近床榻,听雨落阶除。”诗句里的“床榻”指的是古人睡觉用的家具。床榻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六大门类之一,也是几类家具中与人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一类。
床榻的历史演变
床榻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见证了我国传统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床榻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商代,从商朝一直到唐朝以前,都没有专一用于睡觉的床榻。那时候的床榻是吃饭、读书、写字、睡觉等都能兼用。唐代以后,桌椅开始出现,人们生活饮食等可以就桌而坐,床榻也渐渐变成专供睡卧休息的家具用品。唐宋时期的床榻大多无围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使用这种无围栏的床榻,一般须使用凭几或直几作为辅助家具。辽、金、元时期,三面或四面围栏床榻开始出现,做工及用材都开始有所讲究。明朝是我国传统家具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的床榻类家具结构更加科学,雕刻和装饰手法都已经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清朝乾隆以后,床榻类家具凸显清式家具的特点,用材厚重,装饰华丽,极具奢华之气。
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床榻类家具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总体上可以把床榻家具主分为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四种。
大红酸枝荷花贵妃榻(兴成红木供图)
榻
汉代刘熙在《释名·床篇》中写到:“长狭而卑者曰榻。”一般来讲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以坐为主,侧卧为辅。早期的榻狭长低矮、无栏杆、无围子,就一个平面,四脚落地。发展到后来,榻开始复杂起来,一些带有围子的榻也开始出现。
榻虽小却精,贵妃榻就是其中精致典雅的代表。贵妃榻是古代妇女用来休息的榻,传统的贵妃榻带有围栏,雕工精细、复杂、优美,围栏、扶手、榻腿都有各式各样美丽的雕花,整个家具在设计和制作上无不透露着高贵典雅的贵族气质,是名符其实的榻中“贵妃”。
曲尺罗汉床(双洋红木供图)
罗汉床
榻的逐渐演变就形成了床的雏形,罗汉床就由榻演变而来。罗汉床形制上一般比榻要大,左右后都装有围栏,罗汉床在功能上不仅仅用作卧具,也可用作坐具,它的作用更多可以说类似于今天的沙发。古人一般把它陈设于厅堂接待客人,中间放一个几,两边铺上坐垫,显得庄重、典雅、气派,是古代厅堂中非常讲究的家具。
花鸟架子床(名匠世家供图)
架子床
古代真正意义上用作睡觉的床做工就比较复杂,也比较讲究,常见的的主要有架子床和拔步床。
架子床也叫蹦架床,因床顶有架而得名,四角安立柱,床面两侧和后面有围栏,上端四面装横楣板,顶上有盖,俗名曰“承尘”,围栏常用小木板作榫拼接各种几何图样。最传统的架子床正面床沿上多安两根立柱,两边各置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月洞门架子床则更加精巧,此类架子床身的正面装有椭圆形的床罩,民间称之为月亮门,月洞门架子床由此得名。
架子床是中国传统家具中体型较大的一类,它充分运用传统的榫卯结构,牢固可靠,再加上它一般都使用珍贵红木材质,实属古典家具之精品。
千工拔步床(鸿运堂供图)
拔步床
拔步床是在架子床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演变,它已经把床榻类家具的功能演绎到了极致。拔步床也称八步床,是体积最大的床榻类家具,它的基本构造是把架子床安装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前沿长出床的前沿两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安木制围栏。有的两边还安置窗户,配以精致的雕花和装饰,窗前形成廊型空间,窗前两侧可置桌、凳等小型家具。拔步床已经达到了亦床亦屋的功能。
明代晚期,在江南一带的富贵人家中非常流行一种千工拔步床。“千工”是指制作这样的一张婚床需要花费工时有千工之多,足见此床做工繁琐,费工浩大。千工拔步床是古代富贵人家必不可少的嫁妆,多用以为婚床,人们在制作此类婚床的时候也很讲究,工匠和主人在制作家具之前都要祭拜神灵,祈求多子多孙。这些已经突破家具本身的概念,成为家族繁衍的标志。
床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更加方便、时尚、简洁,但是它却慢慢地失去了传统床榻类家具古典雅致的独特魅力。床榻类家具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反映的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认知观念的不断改变,它在古朴典雅中蕴含着人们对于生活、审美的情趣,值得世人细细品味。(邱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