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下的家居书画装饰
谁也阻挡不了家居时代的降临,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最终还是回到家居,回到每一个人的自己的家里。
书画消费也是如此。
四十几岁的中年人,应该都还清晰地记得童年散布在家家户户的那些年画。很多家庭甚至把它们当作长期的墙壁装饰,直到下一个新年来临的时候才舍得以旧换新。在那个年代里,齐白石的知名度非常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家庭的搪瓷缸、洗脸毛巾等日常用品,印的是齐白石的虾。稍晚一些时候,电影明星们的大头照片和光色鲜美的迪卡墙画,成为家居装饰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室内设计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以书画作品为家居装饰的情况走向兴盛。
对于不少家庭来说,如何挑选书画作品并使之融入家居生活,确实是一个有学问的话题。
首先,那种招贴式书画装饰,已经不再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了。除非一些怀旧餐厅,普通家庭已经不再走这样的原生态路线。其理由未必因为这些招贴画的价钱和成本,而是因为一个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曾经的时尚难免逐渐被人淡忘。尤其是消费者甚至已经不再对电视有所依赖,更乐于捧着手机或平板跟这个世界进行交流的时候,那些更为遥远的审美方式,很难重新被激活。
其二,在一个高科技冲击下的文化碎片时代,试图回到古人的那种春夏秋冬、耕樵渔读的古典模式,也缺乏必要的路径。大众审美消费中的古典风,尽管仍然是家居书画作品中的一个主流。但是更为多向度的审美方式和审美体验,对艺术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的要求也在逐年提升。现代主义和当代情怀,在家居书画消费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说白了,就像LV之类的消费品,只有在被认可为高大上之后,才有机会成为土豪们的竞逐对象。对某种风格和趣味的认同感,只有贴上了时尚的标签,其现实意义才显得尤其珍贵。
其三,作为消费品的家居书画,在日常消费群体中尽管算不得炫富资本,有时候也是一种消费水准的标尺。普通人家不可能超越经济能力去购买昂贵的高级品,豪宅别墅的主人也不会情愿在家里挂一件很廉价的字画。当代人的经济头脑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而家居书画在这两个词之间的游移与纠结的程度,不亚于当代生活中的任何产品。特别是在花同样价钱的情况下,一边是名气不大但有升值空间的当代书画家原作,一边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的作品复制品,把钱花在哪个上面,就取决于不同的经济理念。前者更有投资的因素,后者在一般情况是纯粹就是消费,因为在正常逻辑条件下,复制品的升值空间跟书画作品的原作是无法攀比的。
其四,家居时代的书画消费,其生态状况也须具体考察。书画市场最受热捧的作品,往往是非常态的。人们关注的热点,要么是龙凤,要么是黑马。至于常态的书画作品因为市场价值和其自身的价值较为接近,常常不太成为讨论话题。家居作为日常装饰的书画,因为缺少兴奋剂和催化剂,尽管大家都明白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样的真则很难进入讨论话题。事实上,家居书画消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以这类作品为主。那些龙凤和黑马,或者深具升值潜力的书画作品,在藏家手中多被藏之名山、束之高阁,成为投资的一种方式,并非被赋予日常消费意义。
从消费品自身而言,家居时代的书画消费至少具有这样两个特征:一是扣掉了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的常规消费性。太好的作品和太不好的作品,都不能成为日常家居时代的书画消费主流。千家万户用于家居装饰的书画作品,多是介于两者之间。二是打破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后的审美复杂性。换而言之,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其实只是两个极致化的描述,在大众消费的话题上更多的则是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