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七巧桌的由来与构成
(一 )七巧桌的科学思想
七巧桌大多制作于清代中晚期,目前存世量很少,苏州留园内的七巧桌则是这其中保存完好的传世精品。该七巧桌采用大理石面装饰,呈高几牙条为罗锅枨的放置形式,高几的每一锐角处,其腿足是随形而做的,此做法是苏式家具较为讲究的工艺特征和装饰特色。桌子下部踏脚采用冰绽纹的构造,每个纹样的结合处都有很精细的卯榫,这使七巧桌显得格外精美、灵巧,同时,也加强了结构的稳定与牢固,并把文人的儒雅风采尽显其中。此桌的桌面长140厘米,宽70厘米,高82.5厘米,被分为两组,并分别安上一个方形的桌面罩。罩面上又分别刻有棋局,一为围棋局,另一为象棋局。下棋的深奥大义,正如清人施定庵云;数正之经权,无不寓焉。因此,需要有心与无游,神与均会者的智慧境界,才能通达。
苏州留园中的清代明式红木云石面七巧桌这种七巧桌构思巧妙,甚为奇特,是在清代主张造型花样翻新多变的设计是由1张小方桌与大小不同的5张三角形小桌,以及1张呈平行四边形的小桌组合而成,可聚可散,可采用各种构成方式加以变化。清中晚期亦多见由两张半圆桌进行组合成一张圆桌的家具形式。这些半圆桌平时都可以百叶窗到功能需要的前提下,随心而置的传统室内陈设的思想随着该类家具的灵活形式而变得更为先进。从人们传统习俗和使用中来看,这类组合家具的产生可迎合琐的使用需求,如遇全家人的聚餐就可拼合在一起,有时则可满足局部的饮茶闲谈之需,可分隔成半桌,这也许是中国古典家具中较早的组合式家具。
以现代设计观念来诠释,七巧桌的功能价值、造型的创意、审美情趣和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至今仍是无与伦比的,古人的生活观与睿适中充分地体现了造物创造的理念。从七巧桌的组合方式上可以看到家具在室内陈设和摆置上的思考。首先,平时大家下棋、聚集和饮茶、进餐可以拼成长方形,而随着使用都心情的改变,又可根据需要组合成其他的形状,这样既改变了室内陈设方式,又丰富了生活情趣;其次,七巧桌的可分合又给家庭的使用带来了选择,有时不需要聚合主可分割成不同形状的小桌,特别是可以利用分隔形状的特点,放置在室内合适的区域,这样即可灵活地改变人们的使用方式,节约空间、提高室内家具的使用率。
七巧桌的许多构造符合现代人们的家具使用观念,因而现代生活思维与古人的造物思维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趣。七巧桌这一家具的创造发明,其造物意义显然不只是单纯地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功能的要求,这种在造物中所展现的睿智和才能,凸现的智商和个性,体现的思想和境界,给世人留下了无穷的意味和思考。
(二)七巧的智慧情节
七巧桌的出现,让我们充分感悟其科学价值,而当我们去寻觅它的思想轨迹时,又看到了它的智慧光环。
七巧与乞巧是谐音,乞假借的是七字。我国民间称每年旧历的七月初七为乞巧节。乞巧节,也叫双七节、少女节、小儿节、香桥节和巧节会。七夕之所以为节,源于牛郎和织女在天河边上相会。
据史家考证,牛郎和织女原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在《夏小正》和《诗经》中已有记载。但到了汉代,人们便把牛郎和织女说成是两个神,并据此演绎出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越来越完整,版本也不止一个。通常是说心灵手巧的织女,本是天上的仙女后来私自与人间的牛郎结为失妻,他们在人间男耕女织,生活得十分美满,并生有一儿一女。但天帝知道后大怒,便立刻派王母娘娘前去惩处,王母拔下发簪在牛郎牛郎和织女之间划出一条河,硬是把这对恩爱夫妻分开在河的两岸,再难相聚,只许他俩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一次。每到这一天,都有乌鸦(喜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有钱塘(即今杭州市)人吴自牧所著《梦梁录》中记载,旧是中国民间有风俗,妇人阴历七月初七夜间向织女乞求智巧,谓之乞巧。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次早观赏网丝圆正,名曰‘得巧’和凝《宫词》还有所谓阑珊星斗缀蛛光,七夕宫嫔乞巧忙。这些民间风俗和传说,都说的是古时七夕之夜民间广为流行的乞巧活动,即是一种乞求智巧的活动或游戏、可见这种智巧活动在中国最迟已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七夕相会是传说的精美之笔,这一神奇诡谲的想象,看来近乎荒诞,实质正是在这种想象和荒诞之中,人们的勇气和力量得到了尽情的的表现,人们的愿望在心理感情上得到最大的满足。而相会之日安排在被认为极不寻常七、七佳期,决非偶然,除了寄寓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先对七有一种神秘感情,显然这与数字崇拜有关。
这种情感与崇拜不仅中国有,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不仅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常见,宗教仪式、经书中也多有出佛教有释迦牟尼面壁七天、顿成成果的传说。基督教把天堂依次分为纯银、纯金、珍珠、白金、红宝石和不可企及、无法言喻的圣光等七层。古代的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都认为画龙点睛存在着7颗神圣的星——太阳、月亮、木星、金星、水星、火星、土星。
现代的西方世界仍尊重所谓七德,回避所谓七种会遭天罚的罪过;阿拉伯人至今喜以七起誓;日本人常祈祷所谓七福神降福;我国谓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光有七谱——赤、橙、黄、绿、青、蓝、紫;音谱有七声——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商;瑰宝有七珍——金、银、琉璃、砗磲(chēqú)、玛瑙、琥珀、珊瑚。此外,立体化学理论中有七味,人的记忆量常数为七;如此等等。
其实,在中国古代七字素来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数字,是聪明和谋略的象征。北斗七星在你迷失方向的黑夜,可为你指路导航,故七星是智慧之星。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最有智慧 的人,七擒孟获,而不时六擒或八擒,七的着意是计谋和才智。还有《世说新语文学》中有文帝曾令东阿王(曹丕之弟曹植)以七步中作诗的记载,后便以七步来形容才思敏捷。这些并非游戏,都可用作证实七巧的本质含义与其深远的思想历史内涵。所以七巧板为作智力游戏玩具的真正意义也应由此而来。
(三)从《燕几图》、《蝶几图》到七巧板的智慧扩展
宋黄伯思的《燕几图七星桌面示意图》从七巧桌在19世纪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国,被西方人称为唐图(Tangram)和东方的魔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表现。七巧板的历史也许应文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其中有正方形切割术,并由之证明了勾股定理。而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4个同样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还不是七巧板。现在的七巧板是经过一段历史演变的过程。
说起唐图,自然怀唐代有关其发明是受唐朝代燕几的启发。
燕通宴,所谓燕几,就是唐朝人创制的专用于宴请宾客的几案,其特点是可以随宾客人数多少而任意分合。它的大致形制从传世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可见一斑。北宋,任官秘书郎的黄伯思对这种燕几作了进一步的改进,设计成六件一套的长方形案几系列,既可视宾客多少拼合,又可分开陈设古玩书籍。案几有大有小,但都以六为度,因取名骰子桌。他的朋友宜谷卿看见这套骰子桌后,十分欣赏,再为他增设一件小几,以便增加变化,所以又改名七星桌。七巧板的雏型,就在这兼备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的图形拼合中产生了。
元明两代,中国的组合式家具顾应都市生活的需要有长足的发展,许多能工巧匠都借鉴黄伯思的《燕几图》,运用平面木块进行纸上谈兵式的设计。是明代万历江苏常州人戈汕根据《燕几图》的原理,大胆引进三角形,设计成一套12件的几案系列,合起来呈蝶翅形,分开组合的图形可达百余种,并据此编成《蝶几图》。
一、《燕几图》的组合原理透析
燕几包括2张(4(可坐4人)×1. 75)的长桌,2张(3(可坐3人)×1.75)的中桌和3张(2(可坐2人)×1.75)的短桌。桌脚高度均为二尺八寸。由于大、中、小三种桌面共七张,作者为之命名为七星。这7张桌子可以组合成广狭不同、形式多样的实用桌,是今天的组合桌具之鼻祖。
经过周密的计算和摆布,《燕几图》的桌面能灵活变化成25种形式,形成76种组合图。这些给合根据横竖不同的格局,形成了大(小)长方形桌、门字形桌、山字形桌和坛云形桌等。各种格局均予以命名,如屏山、回文、斗账、函石、虚中、瑶池、披褐、悬帘、双鱼、石床、金井和杏坛等,纵横离合,变态无穷。可根据宾朋多寡,杯盘丰约以及室内空间的状况,进得组合、配置。
在许多格局中,还处理成四周布桌、中间虚空,虚空 摆放烛台、花斜、香几、饼斛等,边饮边赏,趣味横生。
《燕几图》的出现,为家具的利用带来了科学、简单使用的组合模式,同时也看到古人的创造所迸发出的思想火花。
二、《蝶几图》的思想睿智
《燕几图》的出现,体现了古人在家具组合上的创造智慧,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智巧活动和造物相结合的思想情缘。
蝶几是十三面三角形和梯形的桌子,从古图中可见蝶几和七巧桌几的关连,从中可以窥视其科学的结构和巧妙的组合原理。《蝶几图》的原理是以斜角开为基本,有长斜两只,右半斜两只,左半斜两只,闺一只,小三斜四只,大三斜两只,六种斜形桌面,共十三只。可组合成八大类(方类、直类、曲类、楞类、空类、象类、全屋排类和杂类)一百三十多种形式。可以组成亭、山、鼎、瓶和蝴蝶等形状,变幻无穷,可以随意增损,聚散咸宜,时摊琴书而坐,亲朋至藉觞受枰。
《蝶几图》在黄氏设计以正方形为基本形制的基础上,进而发展成为以斜角形为基本的组合家具,这个变化是一种造物精神传承的结晶。蝶几的聚散结合,不仅使室内空间的布局灵活,而且,各种造型也丰富多彩、雅趣儒风,提炼出智巧游戏七巧板更为世人所惊叹。
三、七巧板的魅力诠释
从《蝶几图》到七巧板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性必将成为我们民族创造意识的拓展。国人耍玩的心态,又促使了这种转换,在《蝶几图》基础上,从工程师设计图板中脱颖而出的拼图玩具就产生了,时间在明末清初,因为是用薄木片或厚纸板做成七件套组合,俗称七巧牌,溯其渊源,同黄伯思的七星不无联系。
最初的七巧牌形制各异。清代嘉庆年间有养拙居士在综合拼玩实践的基础了写成了《七巧图》一书,其形制乃成定式,即三角表两块、小三角形两块、中三角形和正方形、菱形中一块,合成一个正方形或一个长宽二比一的长方形。七巧板是在蝶几样法上取历史唯物主义半部,再切割两刀即成七巧板。由于这种玩具简单到可由小孩子自己用厚纸板制作,而玩起来的无穷趣以使成人为之着迷,所以流传极广,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清朝宫廷中玩具中,就有一副盛放在铜盒中的七巧板。同时,一些七巧板的玩家还编写专门的书籍来公布自己的拼图成果,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里就有清规戒律桑下客编的《七巧新谱》藏本。有趣的是,近百年来,西方各国亦都是有专门研究七巧板的书籍问世。相传达室拿破仑在流放生活中,也曾以拼合七巧板作为消遣。
魅力无尽的七巧板游戏至今仍是儿童喜爱的智力型娱乐项目,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公认,甚至国家教委也明确规定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必须使用七巧板游戏。数学家们则从组合原理和数学原理的角度,以至同电脑程序设计技术之间的联系,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当然是燕几图、七巧板类的发明者所预想不到的。
从《燕几图》、《蝶几图》到七巧板,是一种事物向另一事物质的转化,体现了造物过程中的智慧提升。我们再来谈七巧桌,一方面,它是在此基础上的艺术和技术的高度结合,把文人的修养与工匠的辛勤劳作和谐统一,创造出的绝世佳作流芳百世。另一方面,一种家具的形制能带来一个世界智力游戏的传世和更多的数学思维,这不仅仅是造型观念的巧合,更是一种民族智慧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