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什么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1928年钢架雪车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钢架雪车也称卧式雪橇、俯式冰橇,又称冰橇,是以雪橇为工具,借助起滑后的惯性从山坡沿专门构筑的冰道快速滑降的一种冬季运动。
项目历史:
19世纪,钢架雪车在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德国以及美国等国家兴起。
1887年,第一个比赛用俯式冰橇是由瑞士圣莫里茨地区的机械专家马蒂斯设计制造的。
1923年,国际雪橇和雪车联合会正式成立后,建议把钢架雪车和雪车一并列入1924年首届冬奥会竞赛项目,分为男、女各1项比赛,但由于危险的原因,最终只有雪车项目被采纳列入。
1928年,第二届冬奥会在瑞士圣莫里茨举行,作为无舵雪橇的故乡,瑞士决定将钢架雪车纳入冬奥会,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批准。
1948年,冬奥会第二次在瑞士圣莫里茨举行,俯式冰橇再次被纳入,但在此后的冬奥会上又被取消。
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无舵雪橇的兴起,人们对钢架雪车的兴趣逐渐减退。
1988年,为促进钢架雪车的发展,国际有舵雪橇和平底雪橇联合会决定开始举办世界钢架雪车锦标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再度成为冬奥会的比赛项目,设男子和女子2个项目。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钢架雪车比赛共设男子单人座和女子单人座2个小项。
2015年10月,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成立。
2015年11月25日,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踏上出国训练的首站加拿大卡尔加里,之后转训德国国王湖。
2016年1月15日和16日,中国钢架雪车队首次正式参加国际级比赛——欧洲杯第五站、第六站。
硬件要求:
钢架雪车比赛是在用混凝土或钢管,木材及其他合成材料架设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槽状滑道内进行。滑道的长度1200—1300米,最大坡度12%(100%=45度)。整个线路由起跑区、出发区、滑行区及减速区4个区段组成。起跑区长15米,并有一段150厘米用木板铺设的起跑台。起跑台木板厚5厘米,埋设在冰下,上面同冰面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出发区50米,前15米坡度为2%,此后逐渐增大,直至达到12%。钢架雪车滑行的速度每小时可达120—135公里。
钢架雪车最初是以金属制作的,多为玻璃纤维和金属合成品,比赛中两轮必须使用同一辆雪车,如果在比赛中雪车损毁,可以借用雪车比赛,但必须报准后方可使用。雪车长度在80-120厘米,高度为8-20厘米。
比赛时运动员要穿戴运动服、护肩、护肘、手套、头盔及专用鞋。头盔的面部保护罩要直达下颚,以维护颈部以上的安全。专用鞋由合成材料制成,鞋底前半部安装有数枚(最多8枚)起跑钉,起跑钉长7毫米,直径2毫米。鞋尖处还有一排用于滑行中转弯和减速时制动的齿状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