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含玉质及玛瑙成分的九眼石页岩打磨而成。天珠材质的主要产地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喜马拉雅山域,那里的的玛瑙玉髓石很适合用来打磨成天珠。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石。
月球上的坑叫做月坑。
月球表面有许多圆形凹坑构造,称为月坑。月坑大小不一,小的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甚至更小,大的直径达200多公里。估计月面上直径大于1000米的月坑总数在3.3万个以上。月坑的形态和构造多样,有些月坑只是一个浅的凹坑,有的月坑周围是环形山,有的月坑中央有山峰或峰群,有的四周有辐射纹。大多数月坑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高度在300至7000米之间。月坑底部一般很平坦,深度约几十米到6公里不等。多数月坑是陨石撞击形成的,而且有不同的形成年龄,也有的可能是火山成因的。最大的几个月坑是克拉维月坑(直径240公里)、贝利月坑(直径295公里)和牛顿月坑(直径230公里)。
月坑的形成原因:
1、由于陨星碰撞月球形成的。
2、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这两种方式都可形成月坑(环形山),但其中80%以上是由撞击作用形成的,不到20%的月坑可能是由月球火山爆发形成的。大的环形山多是小天体碰撞的产物。
陨星撞击是形成月坑的主要原因。在星际空间游荡的石块——陨星体——遇上了月球后,受月球引力吸引撞向月球,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陨星体可以长驱直入,毫无阻拦地冲向月面。在陨星和月面撞击的瞬间,巨大的动能转化热能,温度急剧升高,引起爆炸,从而形成坑穴,而且坑穴的范围比撞击它的陨星要大得多。爆炸时物质向四面八方飞溅,落回月面便堆砌成环形山。有些环形山中间凹下去的体积大致等于四周墙壁的体积,这是对陨星碰撞说的强烈支持。地球多亏有大气层的保护,大多数与地球相遇的陨星已在大气层中烧成灰烬,即使有部分较大的陨星或它的残留体能到达地面,也已被大大减速,撞击的猛烈程度大大降低,这样,地球才得以免遭陨星频繁而猛烈地“轰炸”。除了陨星撞击是形成月坑外,另一方面,人们也曾经观测到个别的环形坑偶尔有少量的气体逸出,似乎是活火山,这支持了有些月坑是由火山爆发形成的这种解释。
月坑可分为由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口和由撞击作用形成的撞击坑两大类型。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月坑属于撞击作用形成的撞击坑。按照坑的形态,撞击坑可简单地分为碗形撞击坑、大的中心隆起或中心环形的撞击坑和有巨大直径的多环盆地三大类。碗形撞击坑是三类撞击坑中最简单的撞击坑,如月球上的普罗克鲁斯碗形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