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鸟的宝宝是由别的鸟妈妈孵出来的这是什么鸟
有一种鸟的宝宝是由别的鸟妈妈孵出来的这是杜鹃鸟。
杜鹃在繁殖期寻找与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相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寄生时间上,大杜鹃多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时快速寄生产卵。春末夏初,便向北飞。它自己不会做窝,也不孵卵,平均每年产蛋2至10个,却把产的蛋放在画眉、苇茑的巢窝里,让这些鸟替自己精心孵化,而且它每飞到一个巢窝里只产一个。而且杜鹃幼鸟一般会比别的鸟类早出生,只要一出生它就把其它的鸟蛋推出鸟巢,并由养父母喂大。
杜鹃最为人熟知的特性是孵卵寄生性。这种特性见于杜鹃亚科的所有种类和地鹃亚科的3个种,即产卵于某些种鸟的巢中,靠养父母孵化和育雏。杜鹃亚科的47个种类有不同的适应性以增加幼雏的成活率,如杜鹃的卵形似寄主的卵(拟态),因此减少寄主将它抛弃的机会;杜鹃成鸟会移走寄主的一个或更多的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数的增加,又减少了寄主幼雏的竞争;杜鹃幼雏会将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某些杜鹃的外形和行为类似鹰属,寄主见之害怕,因此杜鹃能不受干扰地接近寄主的巢。因此许多人给杜鹃安上了“恶鸟”的称谓。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别名:子规,布谷鸟,杜宇,鶗鴃,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鸟类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体长不一,金鹃体长16公分(6.5吋),地鹃可长90公分(36吋)。多数种类为灰褐或褐色,但少数种类有明显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鹃全身大部分或部分为有光辉的翠绿色。
杜鹃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像金龟虫、甘兰蛆、松尺蠖、叩头虫等都是它的食物,尤其喜欢吃松树的大敌——松毛虫,故杜鹃素有“森林卫士”的美称,因此人们把它看成益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