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在农村老百姓的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红薯可以与鲶鱼一起吃,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两者都不是生冷且有刺激性的食物,只要不是生冷刺激食物都可以在一起吃。
洗发水500毫升比500g克多。
毫升是体积单位,克(g)是一个质量单位,两者之间不能直接比较,需要通过密度公式m(质量)=ρ(密度)×v(体积)进行换算后再比较。洗发水的密度大约1.3g/cm³,根据质量密度公式m=ρ×v,且1ml=1cm³,则500毫升洗发水的质量为500ml×1.3g/cm³=500cm³×1.3g/cm³=650g,因此洗发水500毫升比500g克多。
容积单位的换算关系为:
1、1升=1000毫升=0.001立方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1立方厘米=0.001立方分米=0.000001立方米=1毫升=0.001升。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000升。
中国结是中国的。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中国结的意义在于它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汉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也是数学奥秘的游戏呈现。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出自于太初年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中国结始于先民的结绳记事。
人们常常讨论的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过的另一重要作用。据《周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斗转星移,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已经历了绳结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式绳结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发展历程:
民国以来,由于西方观念和科学技术大量输入,使中国原有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改变,再加上对于许多固有的文化遗产并未善加保存和传扬,以致许多实用价值不高,而制作费时费事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便告逐渐式微,甚至在不断朝现代化蜕变的社会中湮没,中国传统的编结技艺就是一个最好例子。编结艺术式微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所采用的材料,不管是用动物纤维或用植物搓成的绳线,都受到先天条件的限制,终究经不起经年累月的各种物理和化学侵蚀,而无法长久流传于后世,21世纪所能找到的附属于器物上的绳结,最古老的也只是清代遗物。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绳线提高,新的结艺制作材质如锦伦线、涤伦线、丝线等不断出现,这些材质可以长久保存。加上网络的普及,网络上也出现了专门讨论中国结艺的网站,如中国结艺网聚集了数十万中国结爱好者,成立了各地中国结爱好者联谊会,定期组织研讨聚会。同时也进行绳结艺术分级审核工作。古老的中国结艺艺术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山狸子学名叫豹猫,别名狸猫、狸子、铜钱猫、石虎、麻狸、山狸、野猫。
豹猫,是猫科、豹猫属动物。豹猫在中国也被称作“钱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南方种的毛色基调是淡褐色或浅黄色,而北方的毛基色显得更灰且周身有深色的斑点。体侧有斑点,但从不连成垂直的条纹。明显的白色条纹从鼻子一直延伸到两眼间,常常到头顶。耳大而尖,耳后黑色,带有白斑点。两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内侧一直延伸到耳基部。内侧眼角到鼻部有一条白色条纹,鼻吻部白色。尾长(大约是头体长的40-50%),有环纹,至黑色尾尖。
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区。在半开阔的稀树灌丛生境中数量最多,浓密的原始森林、垦殖的人工林(如橡胶林、茶林等)和空旷的平原农耕地数量较少,干旱荒漠、沙丘几无分布。
豹猫的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主要以鼠类、松鼠、飞鼠、兔类、蛙类、蜥蜴、蛇类、小型鸟类、昆虫等为食,有时潜入村寨盗食鸡、鸭等家禽。
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隶属于南宁市青秀区。
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简称“仙葫开发区”)于1993年6月筹备、1994年4月正式成立。2001年1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2001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把仙葫开发区作为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园区之一,全称为“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05年3月南宁市行政区域调整后,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纳入青秀区。
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东南部,连接南宁市凤岭片区,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西接中南半岛,处于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和大西南3个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距出海港口钦州港95公里、防城港170公里、北海港200公里,距中越边境重镇友谊关210公里。广西一半以上地级市已纳入以南宁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连通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网也基本形成。
铁路方面,湘桂线、南昆线、黎湛线、南凭线、南钦线等12条铁路在南宁交汇,与正在修建的泛亚铁路联网,可直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是沟通中国—东盟铁路的枢纽。
航空方面,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所位于的南宁正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有飞往北京、上海、广州等35个城市的国内航线;有飞往香港、韩国首尔、清州和东盟的曼谷、金边、河内等城市的地区和国际航线。
南宁市仙葫经济开发区在水路上溯左江、右江可至中越边境和贵州、云南两省,顺流而下千吨级轮船可直达粤港澳。广西正着力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南宁港被作为三大主要港口之一加快规划建设。
佛跳墙是闽菜,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特色名菜。
佛跳墙又名福寿全,通常选用鲍鱼、海参、鱼唇、牦牛皮胶、杏鲍菇、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汇聚到一起,加入高汤和福建老酒,文火煨制而成。
菜品起源:
说法一
清朝道光年间,福州官钱局的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席间有道叫做“福寿全”的菜、是用鸡、鸭、羊肘、猪蹄、排骨、鸽蛋等以慢火煨制成的。周莲吃后很满意。回家后即命厨师郑春发依法仿制在原菜基础上,减少了肉类用量,又加入了多种海鲜,使成菜内容更加丰富,鲜美可口。后来,郑离开布政使衙门,到福州东街上开了一家“三友斋”菜馆(今福州“聚春园“菜馆的前身),在一次文人聚会的筵席上送上此菜。文人们品后纷纷叫好,有人即席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这道菜就叫做“佛跳墙”。
说法二
据费孝通先生记,发明此菜者乃是一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到处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往,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
风味特点:
由于“佛跳墙”是把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
佛跳墙在煨制过程中几乎没有香味冒出,反而在煨成开坛之时,只需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直入心脾。盛出来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座,烂而不腐,口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