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
一、对话精彩,展露生活气息
文章中,精彩的人物对话是语言描写的重头戏,最能显露文章的生活气息。写好对话的关键是巧借丰富多彩的“说”写出说话人的神情举止。具体方法有很多种:一是用表情点示,如“她竭力抑制内心的慌乱,低头望着自己的脚尖,支支吾吾说:‘我——我没偷,真的……’”;二是与动作为伴,如“我惊慌地扑到她跟前说:‘妈,你怎么啦?’”;三是借评说表述,如“‘没有!’女售货员把这两字说得很重,生硬得像扔过来两块石头”。除此之外,描写对话时还要适时运用叹词和语气词等,使用“表态式说”或“目睹式说”描绘说话的腔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唉,好人哪!’他裂帛般叫了一声,浑浊的眼睛很快被泪水蒙住了……他哽噎着,一边哭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学生娃——你——真是俺——的救命恩人哪!俺——给你——磕头啦——!’”。这段话就透过语气词和叹词的精彩描摹,以及对老人的神情与动作的精细刻画,让我们仿佛亲临了生活中真切感人的一幕,顿生“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生活情味。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变色龙》一文就运用大量语气词和叹词,成功地描绘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特定场景里说话时的内心活动,栩栩如生地折射了他欺凌弱小、巴结权贵的“变色龙”性格。
二、口语鲜活,凸显人物个性
语言描写的本质是摹写人物在具体的交际环境里说的话,因此理应描绘出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原貌,以便凸显人物的个性。为此,描写人物的语言时绝对不能以书面语言代替活生生的人物口语。人物的惯用语和口头禅是个性化口语的宝贵资源,是人物的职业、地位、年龄、身份、教养、情趣、阅历、性格等个体因素的话语凝结,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比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常说的“多乎哉?不多也”,既反映了他读书人的身份,又表现了他放不下读书人架子的穷酸迂腐的个性;《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则是别里科夫这个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奴才的保守、僵化性格的自然流露。不仅如此,写文章时,有时为了让语言更富生活化、口语化,还可以恰当地穿插一些不完全的句子。比如,“哦!大记者,干嘛?采访我?”就是由符合生活实际的口语组成,如换成书面腔的表达——“大记者,你想采访我?”,句子倒是完整了,可人物当时惊异的心情就没有先前那么强烈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也明显变窄了很多,传达出来的个性化意味也减弱了许多。
三、修辞增色,打造幽默情趣
描写人物语言时,在对人物语言进行生活化、口语化描写的基础上,还应该有意识地做一些修辞润色或者移植加工的工作,让语言显得更俏皮、含蓄、机智,从而收获一分诙谐之趣。比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前去借盘缠参加乡试的范进的奚落与挖苦——“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瘌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像你这种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鲜活的俗语的巧妙引用与生动形象的比喻相映成趣,读之令人忍俊不禁,的确收到了幽默生动的艺术表达效果。描写人物语言时,反复是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可以加强语势,突出个性。比如,“她眼睛发直,瞳孔散了光,喃喃地自己对自己说:‘我早就知道我考不上,我——早——就……’我不忍心再折磨她,掏出录取通知书。哪知,‘我不看!我不看!’她吓得直往沙发的一角里缩……”。这段文字中,两处反复的成功运用与范进得知中举后两次“噫!好了!我中了!”无论是心情还是语气语调都很相似。描写人物语言时,对比也是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比如,《故乡》就是运用对比手法,通过闰土少年时说话伶俐活泼与中年时说话吞吞吐吐的对照,显示了人物性格的变化。此外,巧妙地将绰号等借用于对话之中,也会使文章平添几分趣味。
总而言之,要想成功地驾驭语言描写,就必须深入生活,掌握丰富的生活化语言,并对其加以提炼,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写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塑造出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