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设置的设置方法:
1、打开浏览器,在上方地址栏输入“路由器管理网址”。
2、按“回车”键进入,输入“管理员密码”,点击“确定”。
3、在左侧名称处可以修改WIFI名称,密码处可以修改密码,点击“保存”即可。
牛蛙的别名叫菜蛙、美国水蛙。牛蛙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
牛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是一种大型食用蛙,是各地食用蛙中的主要养殖种类。
牛蛙成体体长一般在70至170毫米间,最大可在200毫米以上,是现生最大的蛙类之一。皮肤通常光滑,无背侧褶,吻部宽圆。雌性的鼓膜约与眼等大,雄性的则明显大于眼。颗褶从眼后绕过鼓膜上方至腋,雄性尤为明显。第四趾甚长,蹼不能完全达趾端。体色由于地区的不同,往往变化很大。背部变化从绿色至棕色均有,但多为绿色。通常杂有棕色斑点,有时有灰色或棕色的网状花纹。腹面白色,有时有灰色斑,在成体的喉部,常常有黄色条纹。
牛蛙捕食昆虫、小虾、小蟹等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小鱼、小蛙、蝌蚪、蝾螈、幼龟、蛇、鼠类小型脊椎动物,食量颇大。牛蛙的蝌蚪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浮游生物,藻类、轮虫和多种昆虫的幼虫,苔藓和水生植物为食。
牛蛙栖息于气候温暖的地区,典型的栖息环境为小型湖泊,永久性池塘。湖泊、池塘内生长有水生植物和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浅水区,沿岸被灌木遮蔽。在沼泽、湖塘、水坑、河沟、稻田及水草繁茂的静水水域中牛蛙均能生存和繁殖。
牛蛙的原产地是北美。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已被世界上多数国家引种养殖。1959年牛蛙从古巴引入我国,九十年代左右开始在我国被大范围推广养殖。近年来,牛蛙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牛蛙在我国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均有较大规模养殖,养殖产量逐年递增。
月亮有时圆有时弯,主要是因为地球和月亮的位置在改变。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人们在地球看到的月亮实际上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月亮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当地球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遮挡住照射到月球的太阳光,那么月亮便会呈现出圆圆的样子,如果遮挡住照射到月球的太阳光,那么月亮会呈现出弯弯的样子。
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在天文学上叫月相。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公转,所以,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会面向地球,有时会背对着地球,有时会有一部分面向地球,而且这部分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就是月相变化。
月相变化的周期被称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大约为29.53日。我国农历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大月30日,小月29日。月相按顺序会经历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的周期性变化过程。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被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这时人们看不见月球,这一月相叫新月,也叫做“朔”,即农历的初一。过了新月,月球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转向地球,农历初三前后,傍晚时分在西边的天空,会看到一钩弯月,这一月相叫“娥眉月”。
到了初八前后,人们所看到的就变为半个月球了,这一月相叫“上弦月”。上弦月过后,月球一天天丰满起来,农历十二前后,可以看见大部分发亮的月面,这一月相叫“盈凸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球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度,从地球上看去,整个月亮圆圆的面向着地球,这一月相叫“满月”或“望月”。
满月在黄昏时由东方升起,黎明时向西方沉落。满月过后,月球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背离地球,月球日渐“消瘦”。农历十八前后,就只能看到大部分亮月面,这一月相叫“亏凸月”。而到了农历的二十三前后,又只能看到半个月球了,这一月相叫“下弦月”。再过四五天,农历二十八前后,月球又变成一个娥眉形月牙,这一月相叫做“残月”。残月通常出现在黎明时东方的天空。一两天后,月球会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回到新月的位置。
西南不是指某个城市,也不属于任何一个省,而是一个地区。
西南地区在地理区划概念与行政区划概念下,涵盖不同的区域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概念中,西南地区又被称作西南五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五个省市区),总面积达234.0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4.5%。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行政区划下的西南地区地形比较复杂,但较为显著地分为三个地形单元:
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主要范围包括重庆直辖市大部、四川省中东部、贵州省中北部、云南省东北部。
云贵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区。主要范围包括贵州全境与云南省的中南部和中东部。
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区。主要范围包括西藏全境,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云南省的西北部。
区域内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的海拔分别为2000米和1000米,而青藏高原东缘的海拔基本在3500米以上,区域内各种地貌形态分布广泛均衡。其中低地盆地、平原,小起伏低山和小起伏中山的面积较大,分别占总面积的14.34%、12.22%和15.89%,其和超过总面积的42%,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广西地区、贵州高原以及云南西南部等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峡谷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由几大河流如澜沧江、金沙江以及怒江等长期以来剧烈的切割作用造成,表现出极大的地表切割和起伏。
与地形区域相对应,西南地区的气候也主要分为三类:四川盆地湿润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该区从西北到东南的温度和降水均有很大差异,东部年均气温达24℃,西部年均气温最低可达0℃以下;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相差上千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该区气候类型由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到四季如春的高原季风气候,再到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以及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植被分布格局。
云贵高原是低纬高原,为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低纬高原是生产四季如春气候的绝佳温床,四季如春气候的代表城市有昆明、大理等,山地适合发展林牧业,坝区适宜发展农业、花卉、烟草等产业,是高山寒带气候与立体气候分布区,也是主要的牧业区。此外,本区南端还分布有少部分热带季雨林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西南地区小雨日数最多,占总降水日数的75%,其次为中雨日数。但大到暴雨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青藏高原以东的西南地区(川、渝、黔、滇)境内分布着众多河流,该地区受季风环流和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常发生局部强降水,是中国降水局部区域差异最大、变化最复杂的地方之一。
建德市是浙江省辖县级市,由杭州市代管,所以建德市属于杭州市。
1949年5月建德、寿昌解放,于此设立第四专署,后改为建德专区。1950年撤销建德专区,建德、寿昌县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重置建德专区。1958年寿昌并入建德县。1959年撤销建德专区,建德县划属金华专区。1960年建德县城由梅城移白沙。1963年建德县划归属杭州市。1992年4月建德撤县设建德市。
建德市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东与金华市浦江县接壤,南与金华市兰溪市、衢州市龙游县毗邻,西南与衢州市衢江区相交,西北与淳安县为邻,东北与桐庐县交界。
建德市整个地势为西北和东南两边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水系由周边向中间汇集,主要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
建德市属中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7℃,年总积温平均6115℃。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年总日照时数1757小时,年平均有霜期104天,无霜期26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