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以一坐桥。“座”是现代汉语中“桥”的通用单位,重在表示量。而“坐”侧重于拟人化桥的位置形态。《康熙字典》、《新华字典》、《辞海》等主要汉语工具书上都可以查到,“坐”的其中一个释义通“座”。因此,一座桥还可以是一坐桥,两个都可以。
冬至夜有13个小时左右,以平时昼夜等分来算,要长1个小时左右,但各地随纬度不同而不同。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会逐日增长。
截至2021年查询,南阳市辖2行政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分别为:宛城区、卧龙区、邓州市、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方城县、西峡县、社旗县(该数据为2019年统计)。
南阳,古称宛,河南省辖地级市,是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末,南阳市总面积2.6509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阳市常住人口为9713112人。
冬至是要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昌江黎族自治县是海南省直辖自治县,所以昌江黎族自治县属于海南省,不属于哪个市。1949年12月,昌江县与感恩县合并,为昌感县。1958年12月,昌感县并入东方县。1958年12月,昌感、白沙、东方三县合并为东方县(时称大县)。1961年6月,新置昌江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7年12月,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建制,昌江县改名为昌江黎族自治县。1988年4月,海南建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县改为省直辖。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北偏西部,东与白沙黎族自治县毗邻,南与乐东黎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以昌化江为界与东方市对峙相望,西北濒临北部湾,东北隔珠碧江同儋州市相连。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处五指山余脉的西北侧,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海拔1654米向西北逐级递减达30米,形成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可分为山地、丘陵、山间谷地(谷地)、台地、平原阶地、沙滩等六个类型;自西北海面海拔30米向东南逐级上升达1654米,形成西北平原、中部台地、东南山地的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境内南北分别由昌化江和珠碧江夹持,注入大海。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5千米,总面积161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500平方千米,占92.8%;水域30.98平方千米,占1.92%。另有12海里以内海域面积866.7平方千米。县属海南岛地层区西北分区,地层多样,出露地层分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四大类。有海岸地貌,有陆地地貌,也有水面地貌。地貌分成山地、台地、丘陵地、谷地(盐地)、平原阶地、沙滩等六个类型。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山体呈东南向西北延伸倾斜,东南部崇山峻岭,中部山岭重叠,西部丘陵,沿海地区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00至1000米。境内海拔300米以上山峰57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总猴岭、雅加大岭、狗岭、毫肉岭、霸王岭、戈枕岭、峨理岭、旧林岭、燕窝岭、黄牛岭、打端岭、仑岭、坡伦岭等24座,均集中在东南部的王下、七叉山区。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山峰有保梅岭、马岭、金牛岭、石碌岭、圆号山、巴贤山等集中在七叉镇、石碌镇境内。海拔500以下的山峰有昌化大岭、三架岭、金鸡岭、峨沟岭、利枝岭、鸡心岭等分散在石碌、十月田、乌烈、昌化、海尾等镇境内。境内最高峰猕猴岭位于霸王岭海拔1655米,最低点峨沟岭位于乌烈镇海拔348米。昌江黎族自治县地处热带北缘,属于典型的干湿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又紧接东亚大陆南缘,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岛屿气候特点。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阳光充足,蒸发量大,热量丰富,干湿季节明显。每年5至11月为雨季,12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同时,县境处于五指山脉的西北侧,冬春季偏东气流不能进入,造成雨量稀少,干旱明显。夏秋季则是偏西气流的迎风面,使东南部山区形成明显的雨水季节。西北部滨海地区,地势平坦,缺少地形雨,仅有明显的降水系统入侵影响才有明显的降水过程。
炒的种类包括生炒、熟炒、软炒、干炒、清炒等。
1、生炒
也叫做火边炒,以不挂糊的原料为主。配料易熟的可迟放,不易熟的与主料一齐放入,后加入调味,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好。这种炒法,汤汁很少,原料鲜嫩。
2、熟炒
熟炒一般先将大块的原料加工成半熟或全熟(煮、烧、蒸或炸熟等),入沸油锅内略炒,翻炒几下即成。熟炒菜的特点是略带卤汁、酥脆入味。熟炒的原料大都不挂糊,起锅时一般用湿团粉勾成薄荧,也有用豆瓣酱、甜面酱等调料烹制而不再勾荧的。
3、软炒
又称滑炒,软炒方式使菜肴非常嫩滑,但应注意在主料下锅后,必须使主料散开,以防止主料挂糊粘连成块。
4、干炒
又称干煽,干炒菜肴的一般特点是干香、酥脆、略带麻辣。炒菜时菜的全部卤汁被主料吸收后,才可出锅。
5、清炒
实际上就是青炒,具体来说,就是锅内放少些油,待油温70度时迅速将小菜倒进锅内进行翻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