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带伞出自中班语言课程《借你一把伞》,是指主人公娜娜带了雨伞借给动物朋友的故事。娜娜有很多她的好朋友,他们是小蚂蚁、小青蛙、小兔子、小山狸还有大熊。一到下雨娜娜就会带伞借动物们。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
洪泽湖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公元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其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洪泽湖的形成,具有三大因素:
其一,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是洪泽湖形成的自然因素,胚胎始于唐宋以前的小湖群。主要有富陵湖、破釜涧、泥墩湖、万家湖等。
其二,黄河夺淮是形成洪泽湖雏形的客观因素。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决阳武,至梁山泊分南北二支,南支与泗水合,南流入淮,此为黄河改道之始。至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北徙,由利津入海,黄河夺淮长达近700年之久。由于黄河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将富陵湖、破釜塘等大小湖沼、洼地连成一片,汇聚成湖。
其三,大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是洪泽湖完全形成的人为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
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部分的过水通道。其正常水位为12.5米时,水面面积为159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米,最大水深4.5米,容积30.4亿立方米。湖泊长度65公里,平均宽度24.4公里,汛期或大水年份水位可提高到15.5米,面积扩大到3500平方公里。全湖水域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
上游进入洪泽湖的主要河道有:淮河、漴潼河、濉河、安河和维桥河,这些河流大多分布于湖的西部,还有怀洪新河、池河、新汴河、濉河、徐洪河、老汴河、团结河、张福河等,汇水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流入量占流入总量的70%以上。
下游出湖的主要河道有:淮河入江水道为淮河、洪泽湖的主要泄洪道,湖水60%—70%由三河闸下泄,经入江水道流入长江。另有淮沭新河和苏北灌溉总渠,分别经由二河闸和高良涧进水闸承泄湖水。新建成投入使用的淮河入海水道,以备特大水灾年承泄淮河洪水。
夫子庙属于南京市秦淮区管辖,位于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移东晋学宫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之前建庙祭奉孔夫子;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称建康府学;元朝改为集庆路学;明初改为国子学,后改为应天府学;清初原府学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4年后陆续修葺复建,1991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文化长廊、美食中心、购物乐园。2016年1月,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一批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
古时立学必祀奉孔子,其各地的孔庙,属于国家祀典内容之一。所以孔庙的特点是庙附于学,和国学、府(州)县学联为一体。庙的位置或在学宫的前部,或偏于一侧。南京夫子庙是前庙后学的布局。孔庙、学宫与东侧的贡院(通过考试来取士的考场)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古时候的孔庙有一定的布局形式。一般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以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泮池是孔庙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礼,而夫子庙凿秦淮河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岸北为石栏,有“天下文枢”牌坊,游人至此可凭栏小憩,浏览秦淮河风光。
昆明站属于昆明市官渡区。
昆明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北京路1号,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也是沪昆铁路、成昆铁路、南昆铁路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站点。
1970年7月1日,昆明站正式投入使用;2004年12月28日,昆明站新客站扩建竣工。昆明站包括高铁列车,如G2838、G2841、G2842、G2846、G2849等8个班次。除此之外,还有城际班次有117个班次,如C8332、C310、C296、C284、C576等;动车班次有127个班次,如D9849、D3844、D8727、D8781、D843等;直达特快列车有6个班次,如Z53、Z54、Z161、Z162、Z288等;特快列车有2个班次,如T381、T382等;快速旅客列车有65个班次,如K6136、K474、K138、K692、K494等。昆明站是国家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也是西南铁路大动脉的终点。自从有了昆明站,从此云南铁路与全国铁路联网,结束了“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历史。昆明站成了云南省交通中心和运输枢纽,这个中心对开发西南资源,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1970年12月26日成功下水。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即长征1号核潜艇(舷号:401),它是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091型核潜艇首艇。
长征1号核潜艇的总体设计从1966年开始,边设计边建造,共历时5年。
1968年5月,首制艇在造船厂放样,当年11月实体建造动工。第一阶段是分段建艇体,全艇共分成11段,1970年4月完成了总体试水。第二阶段是设备安装,从主机、电缆、仪表到核反应堆部件采取平行交叉的方式作业。第三阶段是码头系泊试验,1971年3月完成了水中舾装工作,紧接着是进行反应堆装料。6月,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8月23日,核潜艇首次出海进行航行试验,先后进行了水面航行,潜望镜深度潜水和深潜试航,一切顺利,潜艇航行性能良好。
1974年1月,核潜艇加入海军,进行检验性试航。
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隶属中国海军北海舰队。人民海军进入拥有核潜艇的新阶段。
1988年9月,中国海军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并具备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
长征1号核潜艇在2000年退役,经过去辐射处理后,2016年10月入驻青岛海军博物馆码头,经过内部修整后在2017年4月24日向公众开放公开展示。
辰时对应现代时间的七7时至9时。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所以辰时对应现代时间的七7时至9时。
辰时,十二时辰之一,别称食时,就是古代中国人民“朝食”(吃早饭)之时。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时辰换算:
1、子时(23时至01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丑时(01时至03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3、寅时(03时至05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4、卯时(05时至07时)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5、辰时(07时至09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6、巳时(09时至11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7、午时(11时至13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8、未时(13时至15时)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9、申时(15时至17时)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10、酉时(17时至19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1、戌时(19时至21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2、亥时(21时至23时)
人定,又名定昏、夤夜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