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北小城的家具业奔袭
今年对于家具行业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国际经济环境未见好转,出口市场难以复苏;国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导致不少企业生存艰难,甚至被淘汰出局。
2012年12月24日,经济导报记者走访有着中国实木家具之乡之称的山东省宁津县的部分家具生产企业发现,在寒冬氛围笼罩下的家具生产企业,销量不但没有萎缩,反而逆市而上,现小幅增长。
宁津县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忠祥表示,靠品牌发展、靠技术革新,宁津县家具企业在此次逆境中显示出竞争力。不过,受各项成本快速上涨的影响,利润较往年有所减少。
三、四线城市成企业布局重点
虽然今年大环境不好,但我们的销量不比往年少,还有所增加。山东名岳家具有限公司设计主管倪永锋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比较明显的是,一、二线市场不好做了,费用太高。
据他介绍,近年来,房租、工人工资、物流、仓储等费用都在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外销企业转内销增多,行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蛋糕就这么大,分的人多了,份额自然就小了。
导报记者了解到,名岳家具在北京开有3家专卖店,单店年平均费用20万元。面对低迷的市场和成本相对较高的店面租金,名岳已有关掉北京专卖店的打算。
但我们不会放弃一、二线市场,下一步,我们将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家具发展的趋势,在一、二线市场走高端。同时,将产品进行区分,开发三线市场。倪永锋说。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在2012中国家具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提供了两组数据:一、二线市场销售下滑高达50%,与之相反,以中低端为主的江西南康家具企业销售增长达到了120%。
山东宁津仁和木业公司是较早转型的企业之一。原来这家企业国内外订单全接,产品涉及家居系列、酒店系列、办公系列等多个系列。2008年底国际市场萎缩,该企业果断调整产品结构,主攻国内高档卧房家具市场,放弃贴牌,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在香港注册了金楸林品牌,并在北京、天津、济南等一线城市设立连锁店。定位的准确使得产品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尽管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但公司的总体销售仍好于往年。
开拓三、四线市场的不仅仅是宁津县的家具企业,据导报记者了解,青岛国际家具展一直以来坚持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深耕北方二、三、四线市场。
订单转移带动外销企业
在三江木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开料、拼板、加工、打磨、拼装……导报记者看到一片繁忙景象。
李忠祥说,得益于订单转移,宁津家具出口企业也好于往年。广州家具一天出口几十个集装箱,但产品单一,国际市场消费低迷,订单不足,大厂停产,订单就转移至宁津的中小家具生产企业。
尽管订单增加,三江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江却表示,我们现在举步维艰。他说,工人工资的上涨以及汇率下调,使得企业利润空间不断降低,每年以3%-5%的速度下滑,现在可谓利润微薄。
张振江告诉导报记者,支撑公司现在运转的都是老客户,但这些客户也很脆弱。据张振江介绍,国外企业运作靠信誉维持,一旦销售不畅,企业可能一夜之间破产。
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张振江犯愁,明年的计划都不知道怎么做。
在宏发木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曲永霞表示,虽然企业销售好于往年,但利润并未出现增长,我们采取美元和欧元结算,人民币升值直接摊薄了企业利润。虽然今年职工单件工资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但与2010年相比,工人工资已由平均2000元/月涨至4000元/月。
对广东大量家具企业倒闭,张振江表示,广东等地都在进行产业转移,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家具企业已不是当地政府的扶持产业。
品牌战略赢市场
今年宁津大部分家具企业生产好于往年。李忠祥表示,部分企业经营不好不是因为大环境,而是企业产品定位不准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具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看价格,到比质量、挑款式,再到绿色环保、提升到品牌消费的层面。
在零售市场整体出现波动之时,宁津的品牌家具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线,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迎合市场,洗牌加剧的同时细分也加快,整个行业在不断完善,品牌企业取得了逆市增长。
随着家具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如果再一味地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模仿,就只有吃剩饭的份儿了,市场不好的时候连汤也喝不上。宏发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春亮说,只有不断研发新产品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也才能更有活力。
名岳家具把产品定位为做家具不仅是拿来用的,更是能细细品鉴并值得收藏的。该公司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企业文化、营销策略、产品风格进行全方位设计、包装,并先后注册了名岳、美瑞克两个商标,产量比往年有所增加。
谈及家具行业的未来规划,李忠祥表示,未来宁津将建家具博览城、家具产业研发园以及家具产业园,补齐产品质量管理和研发创新的短板,坚持配套和创牌两条腿走路,调整优化家具产业集群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延伸拓展产业链,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生产出更加环保、更具品牌影响力的家具产品,以此提高宁津家具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山东家具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庆生也对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家具生产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不够,企业应该在内部管理上下工夫,降低成本开支,提高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