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是哪个城市


神都是唐朝洛阳官称,多用于武则天时代,意为“神州大地之都”。
唐睿宗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后临朝,改东都为“神都”。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在百官、皇室、各国君王、沙门道士及远近百姓共6万余人的请愿下,改唐为周,定都神都。694年,世界各国君王为神都建立象征世界中心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洛阳以“神都”之名居首都之位21年后,唐帝国恢复两京制,继续与长安并称东西两京。洛阳是历史上唯一被官方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此后千年来,中国再无任何城市被官称为神都。而“神都”一词,成为了文人笔下以及国际上对中国首都的代称。
历史沿革:
1、神都前身
神都的前身为隋唐的东京(洛阳城)。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迁都洛阳,官称东京。609年改称东都。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东都为洛阳宫。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颁布《建东都诏》改洛阳宫为东都,与长安并列为两京。
唐高宗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崩于东都紫微城贞观殿。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次年二月武后废唐中宗,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2、改称神都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改元光宅。“光宅”意为“光大所居”,即“建都”之意。乃改东都为“神都”、改紫微城为“太初宫”,又派官留守长安作为陪都。“太初”表示新起点,象征一个新时代——武则天时代正式开始。
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明堂建成,高91.43米,号称“万象神宫”,引来万民围观。武则天便放任百姓入内参观,又赐予酒食,揽尽民心。
载初元年(690年)二月,武则天于神都紫微城洛城殿策问贡士,殿试自此开创。
3、武周时期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在文武百官、帝室宗戚、四夷国王、沙门道士、远近百姓共计6万余人的请愿下,于九月九日御神都则天门楼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定都神都。
长寿三年(694年)八月,世界各国君王在武三思的引见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立于神都皇城端门前,象征世界中心。武则天制可。历时八月,天枢建成,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证圣元年(695年)正月十六日夜二更,武则天面首薛怀义因失宠而密烧天堂,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俱毁。三月,武则天下诏重建明堂。天堂原址改为佛光寺。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腊月,武则天从神都紫微城出发,登嵩山,封神岳,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则天铸成九鼎,列于洛阳紫微城明堂内。这是隋唐时期唯一的天子九鼎,是中国古代的国家象征和最高礼制。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还政李唐,唐中宗李显即位于明堂(通天宫)。次日武则天徙居上阳宫;后日,皇帝率领百官到上阳宫观风殿,上太后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神龙二年(706年)七月,唐朝复辟已有一年六个月,唐中宗返回西京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