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学习微波炉原理与维修-电磁炉微波炉原理维修与图集的介绍

电磁炉微波炉原理维修与图集的介绍
《电磁炉微波炉原理维修与图集》是2010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慕慈罗国英。
微波炉原理微工作原理简述微波炉就是用微波来煮饭烧工具他和其他的炉子不同。微波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很大,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微波上所携带的能量就会被水分子所吸收产生很高的热量,这样食物熟了,下面我们来具体的探讨一下微波炉原理。简单的说,微波炉原理就是在微波炉里面安装有一个微波发生器,该器件能产生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而电磁波是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交替变换产生的,在高频率交替变化的电磁场作用下,食物分子中的正负带电微细粒子也随电磁场的变化而不断来回运动,教科书上称这叫极化,在反复极化的作用下,食物内释放大量的热能,故在微波炉内,食物都是从内部熟开来的,而金属外壳能有效屏蔽电磁波,所以在使用微波炉的时候严禁将炉门打开,否则将造成室内所有水分快速气化,引起爆炸或者对人引起炭化。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 ,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 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微波炉原理是由一种电子真空管——磁控管,产生2450MHz 的超短波电磁波,通过微波传导元件——波导管,发射到炉内各处,通过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 24.5 亿次的极高速振动.并由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下面是详细的微波炉的原理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微波炉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能,当磁控管以 2450MHZ 的频率发射出微波能时, 置于微波炉炉腔内的水分子以每秒钟 24.5 亿千次的变化频率进行振荡运行,产生高频电磁场的核心元件是 磁控管。食物分子在高频磁场中发生震动, 分子间相互碰撞、 磨擦而产生热能,结果导致食物被加热。这就是微波炉原理 。被加热的介质一般可分为无极性分子电介质和有极性分子电介质 。有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如果将这种介质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并在电介质表面会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极化。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越强。当外加电场改变方向时,极性分子也随之以相反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若外加的是交变电场和磁场,极性分子将被反复交变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就越快。此时,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增大,也就是热量增加,食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微波炉便完成了电磁能向热能的转换。
微波炉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简单的说,炉原理就是在微里面安装有一个微波发,该器件能产生频率非常电磁波,而电磁波是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交替变换产生的,在高频率交替变化的电磁场作用下,食物分子中的正负带电微细粒子也随电磁场的变化而不断来回运动,教科书上称这叫极化,在反复极化的作用下,食物内释放大量的热能,故在微波炉内,食物都是从内部熟开来的,而金属外壳能有效屏蔽电磁波。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微波炉原理是由一种电子真空管——磁控管,产生2450MHz的超短波电磁波,通过微波传导元件——波导管,发射到炉内各处,通过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24.5亿次的极高速振动.并由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微波炉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能,当磁控管以2450MHZ的频率发射出微波能时,置于微波炉炉腔内的水分子以每秒钟24.5亿千次的变化频率进行振荡运行,产生高频电磁场的核心元件是磁控管。食物分子在高频磁场中发生震动,分子间相互碰撞、磨擦而产生热能,结果导致食物被加热。这就是微波炉原理。
微波炉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用加热食品。
微波是一种电磁微波炉由电源,磁,控制电路和烹等部分组成。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伏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在烹调腔的进口处附近,有一个可旋转的搅拌器,因为搅拌器是风扇状的金属,旋转起来以后对微波具有各个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够把微波能量均匀地分布在烹调腔内,从而加热食物。微波炉的功率范围一般为500~1000瓦。
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其本身并不产生热,在宇宙、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微波,但存在自然界的微波,因为分散不集中,故不能加热食品。微波炉乃是利用其内部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变成微波,以2450MHz的振荡频率穿透食物,当微波被食物吸收时,食物内之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即被吸引以每秒钟24亿5千万次的速度快速振荡,这种震荡的宏观表现就是食物被加热了。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至3000GHz范围的电磁波,其相应的波长从1m至0.1mm。这段电磁频谱包括分米波(频率从300MHz至3GHz)、厘米波(频率从3GHz至30GHz)、毫米波(频率从30GHz至300GHz)和亚毫米波(频率从300GHz至3000GHz)四个波段。
微波炉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炉的的工作原理是: 1.微波的特性微波种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它的波长很短,具有可的性质,沿直线传播。微波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可以穿透,在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热能。由于微波的频率较高,它的传输需要用高导电率的波导管来传输。微波的频段虽然很宽,但是真正用于微波加热的频段却很窄,主要原因是避免所以使用较多的频率,防止对微波通讯造成干扰。国际上,家用微波炉有915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2450MHz用于家庭烹调炊具,915MHz用于干燥、消毒。2微波加热原理被加热的介质一般可分为无极性分子电介质和有极性分子电介质。有极性分子在没有外加电场时不显示极性。如果将这种介质放在外加电场中,每个极性分子会沿着电场力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并在电介质表面会感应出相反的电荷,这一过程称为极化。外加电场越强,极化作用也越强。当外加电场改变方向时,极性分子也随之以相反的方向形成有序排列。若外加的是交变电场和磁场,极性分子将被反复交变磁化,交变电场的频率越高,极性分子反复转向的极化也就越快。此时,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增大,也就是热量增加,食物的温度也随之升高,便完成了电磁能向热能的转换。家用微波炉的频率是2450MHz,电场方向每秒钟变化24.5亿次,其生成的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微波炉是用微波来烹调食物的,由磁控管产生2450MHz的超短电磁波,通过微小元件发射到炉内各处,经发射、传导、被食物吸收,引起食物内的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以每秒24.5亿次的极高速振动.由于振动所引起的摩擦使食物内部产生高热,将食物烹熟.3微波炉的工作过程电控系统将220V交流电压通过高压变压器和高压整流器,转换成4000V左右的直流电压,送到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微波能通过波导管传入炉热腔里.由于炉热腔是金属制成的,微波不能穿过.只能在炉腔里反射,并反复穿透食物,加热食物.从而完成加热过程.
微波炉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微波炉的电能转化为微波能,当磁控管以2450MHZ的频率发微波能时,置于微波炉炉腔内的水以每秒钟24.5亿千次的变化频率进行振荡运行,产生高频电磁场的核心元件是磁控管。食物分子在高频磁场中发生震动,分子间相互碰撞、磨擦而产生热能,结果导致食物被加热。微波炉正是利用这一加热原理来进行食物的烹饪。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的能量不仅比通常的无线电波大得多,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食物达5cm深,并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食物"煮"熟了。这就是微波炉加热的原理。而且这种微波还很有“个性”: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还有就是用普通炉灶煮食物时,热量总是从食物外部逐渐进入食物内部的。而用微波炉烹饪,热量则是直接深入食物内部,所以烹饪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