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身心障碍吗 其定义及分类的的介绍

一、身心障碍的定义
1.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对“残疾”的定义如下:
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或有所缺乏,而这种活动对一般人来说,是可用正常方式或在正常能力范围内做到的。
2.台湾
中华民国《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中定义如下:
身心障碍者,指下列各款身体系统构造或功能,有损伤或不全导致显著偏离或丧失,影响其活动与参与社会生活,经医事、社会工作、特殊教育与职业辅导评量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之专业团队鉴定及评估,领有身心障碍证明者截至2008年底领有中华民国身心障碍手册者人数达104万人。
3.中国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定义如下: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5%,折合6千万人。
4.香港
根据香港法例第二八二章(雇员补偿)条例附表一所定准则,以下三种情况,残疾程度大致上相等于失去百分之一百谋生能力:
甲、肢体残障⒈失去四肢其中之二的功能⒉失去双手或全部十只手指的功能⒊失去双足的功能⒋双目完全失明⒌全身瘫痪⒍下身瘫痪⒎因疾病、残疾以致长期卧床⒏其他任何情况以致身体全部残疾乙、心智机能上严重缺陷丙、听觉极度受损
香港无障碍计划
主条目:无障消费计划
在香港工业贸易署“中小企业发展支援基金”拨款资助《社联-汇丰社会企业商务中心》,于2012年1月宣布推出无障消费计划,向香港中小企业及社会企业推广“优质服务.无障关怀”理念。
5.美国
美国在1990年通过了《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swithDisabilitiesAct)。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大约1/5的美国人有可诊断的身心障碍,其中一半的人有严重身心障碍。
6.其他
残疾是指造成不能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身体上和/或精神上的功能缺陷,包括程度不同的肢体残缺、感知觉障碍、活动障碍、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精神情绪和行为异常、智能缺陷。摘自《康复医学》,卓大宏主编,华厦出版社
二、身心障碍的类别
身心障碍广泛地分为身体障碍和心智障碍两类。另外还有多重障碍和其他障碍。注意身心障碍不能和疾病等同起来。另外还有暂时障碍和长期障碍的区别,前者例如骨折后暂时的行动不便。根据台北市身心障碍服务手册,身心障碍共可分为18个类别:“身心障碍类别共有18项,分别为:视觉障碍、听觉机能障碍、声音机能或语言机能障碍、肢体障碍、智能障碍、多重障碍、重要器官失去功能、颜面损伤、植物人、失智症、自闭症、染色体异常、先天代谢异常、其他先天缺陷、慢性精神病患者、平衡机能障碍、顽性(难治型)癫痫症者及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定,因罕见疾病而致身心功能障碍者。”
1.身体障碍
肢体障碍
视觉障碍,例如盲人和色盲患者
听力语言障碍,例如聋人。
颜面损伤,影响活动的情况。
心脏、肝、肾、肺、胃肠道、造血机能等重要器官功能失调,影响活动的情况。
2.心智障碍
单纯智力障碍,例如智力低下。
学习障碍
自闭症
癫痫病人
植物人
慢性精神病
平衡机能障碍
失智症,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造成的进行性认知能力退化。影响记忆、注意力、语言能力。严重时会无法分辨人事时地物点。
三、身心障碍的医学分类及就学就业
一.分类
(一)急性心理应激
1、急性焦虑反应是最多见的综合征,其应激源常难以识别;
2、血管迷走反应多见于突发性事件,剧烈疼痛和严重的情绪紊乱之后,有时可导致意识丧失;
3、过度换气综合征也可以引起眩晕和昏厥。
(二)慢性心理应激
慢性心理应激下的人也可以出现上述的症状和体征,但一般不象急性应激那么强烈。此外,慢性心理应激的人也可以出现紧张性头疼,背痛,腹泻,便秘等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心理诊断涉及的心理方面有:
1、病人的人格;
2、病人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
3、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或工作应激事件,心理冲突或挫折等)。
二.身心障碍者就学
编辑身体的限制下,所以可能就会需要有特殊教育的学校或是班级,来帮助这些身心障碍者的学生
中华民国。心智障碍类,在台湾的国民教育,有相关的老师在资源教室当中,去协助一些可以在普通学校当中上课的身心障碍学生;但是有些无法上普通学校的学生,如听觉或是视觉障碍,会有启聪学校来教育聋人手语,或是读唇语等基本沟通方式,盲人学校也会教导点字等教育。
三.身心障碍者就业
编辑如果在工作场所的无障碍空间,并没有作的很完善,甚至于是身心障碍者本身的障碍是过于严重,基本上都会限制身心障碍者本身就业的可能性与机会。
中华民国,目前在其政府的规划下,有主要推动的方式有“社区化就业”“居家就业”、“职业重建”等,也鼓励企业界可以进用身心障碍者,并且有奖助的补助金。
四、身心障碍的治疗原则
一.急性心理应激的
1、急性焦虑反应是最多见的综合征,其应激源常难以识别;
2、血管迷走反应多见于突发性事件,剧烈疼痛和严重的情绪紊乱之后,有时可导致意识丧失;
3、过度换气综合征也可以引起眩晕和昏厥。
二.慢性心理应激
慢性心理应激下的人也可以出现上述的症状和体征,但一般不象急性应激那么强烈。此外,慢性心理应激的人也可以出现紧张性头疼,背痛,腹泻,便秘等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心理诊断涉及的心理方面有:
1、病人的人格;
2、病人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
3、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如生活或工作应激事件,心理冲突或挫折等)。
4.身心疾病的治疗要考虑到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减轻躯体症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治疗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只有患者心理方面的病患得到了解决,躯体症状才能彻底根治。心理方面的疾患主要通过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精神分析等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