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怎么治疗 多种方法治带状疱疹
一、带状疱疹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选用,带状疱疹膏聚牛黄、血竭、麝香、冰片、大黄、黄柏、青黛、甘草等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之功。
2、物理治疗
目前使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超短波、直线偏振光、远红外线、激光等。治疗主要的作用是消炎止痛。
3、针灸拔罐
中医治疗疾病在我们国家是非常常见的。而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时候是可以采用针灸拔罐方法进行治疗的。其主要是拔出体内毒邪,并且去除体内的恶血,从而导致止痛治病的效果。
4、硬膜外腔注药
硬膜外腔是介于黄韧带和硬脊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充满了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根和脂肪。注入药物后可直接作用于急性带状疱疹病人受累的组织和神经,临床可取得及时、满意的止痛效果,并能缩短病程,促进急性带状疱疹的康复。
5、椎旁和神经根阻滞
通过在脊柱旁椎孔部位的神经根周围注入治疗药物或者使用相应的神经节段阻滞也能用于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同样满意,但要部位准确,临床技术操作要求也较高,务必小心,严防并发症。
6、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即口服中西药物、外用中药物、神经根药物阻滞、物理治疗、外用止痛搽剂等。尤其对于带状疱疹的急性期,一般3-5次即可治愈,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神经痛。
二、治疗带状疱疹的小偏方
偏方一
药物
伸筋草10克,海金沙5克。
用法
先将伸筋草用明火烧成灰,加入海金沙、麻油其他植物油亦可调成糊状,棉签蘸涂于患处,每天2-4次。
偏方二
药物
雄黄10克,2%普鲁卡因2毫升,75%酒精30毫升。
用法
先将雄黄研细,放入普鲁卡因和酒精的混合液中,搅匀,装入干净瓶中备用。用时取棉签蘸取药液涂患处,皮肤干后再涂,每天数次,不需包扎。疱疹未破或已破者均可应用。
偏方三
药物
明矾10克,琥珀未3克,冰片4克,蜈蚣2条。
用法
先将蜈蚣放下瓦片上焙干,然后与装药共研细未,用鸡蛋清调成稀糊状备用。用时用棉签蘸药糊搽敷患处,随干随搽。
偏方四
药物
蜈蚣、蛇蜕、香油。
用法
上药按1:1:8比例配方。先将蜈蚣、蛇蜕炒研极细未。加入香油调匀备用。用时搅拌油膏,使之均匀,以洁净毛刷蘸油膏涂擦病变部位,每天3次。
三、带状疱疹的中药偏方
1、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药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元胡放入,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黄芩性味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用以为君;山栀为臣,与黄芩共奏清热解毒之效;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元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二者为佐药,共奏疏达气血之瘀滞而止痛之功效。
猪苓利水渗湿,驱邪从小便而走,佐助君药清热之功。全方药简力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而达消疹止痛之效。
2、活血散瘀汤
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木香、枳壳、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此证多属毒邪偏盛,虽经治疗,毒热未尽或气阴两伤致气滞血瘀。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佐以紫草、板蓝根清解余毒,全方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3、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附子3g,肉桂2g,细辛2g,干姜3g,党参18g,当归9g,黄连6g,黄柏15g,黄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乌梅丸现代多收入驱蛔剂,实为治厥阴病之总方,方剂组成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具有扶正祛邪,调和寒热,止痛除烦等功效。
方中党参、当归、肉桂、干姜、附子、细辛温养气血,理虚止痛;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敛浮阳以温下焦,并可制桂、附、姜、辛大热之烈;增以木香行气调中,既增强止痛效果,还能健脾消食,使苦寒不伤胃,补虚而不呆滞;诸药合用,可充分发挥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热除,升降复常,气血调和,腹痛得解。
四、带状疱疹如何自我保健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历御疾病的能力。
2、预防感染
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3、防止外伤
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4、避免接触毒性物质
尽量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5、增进营养
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质的宝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