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唐太宗把魏徵比做一面镜子?

首页

为什么唐太宗把魏徵比做一面镜子?

为什么唐太宗把魏徵比做一面镜子?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08 08:28:00
      魏徵是唐朝时的大臣,在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宰相等职。他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一次,唐太宗准备将关中地区16 ~ 18岁青年男子中身体棒的点为府兵,魏徵极力反对。他对唐太宗说:“如果把河弄干了捉鱼,是能抓到鱼的,但第二年就抓不到鱼了。
      如果把森林烧光,也能捉到野兽,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捉了。如果现在连16岁的青年也征来当兵,势必造成劳动力减少,导致农田荒芜,那么将来的赋税徭役也就没有来源了 !”唐太宗觉得魏徵的话有道理,就收回了这个命令。还有一次,唐太宗见天下太平,连年丰收,在群臣的怂恿下,准备到泰山封禅(祭礼天地),以炫耀自己的德行。
      但这种举动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将给沿途群众带来沉重的负担。魏徵于是劝说唐太宗道:“隋末以来,全国战乱频繁,大片土地荒芜,各地受的破坏很厉害,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如果皇帝去封禅,必然会带大批官吏和卫队,那么一路上 将给老百姓造成多大的麻烦呀!这种劳民伤财的事不能做呀!”唐太宗想到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就取消了封禅的计划。
      又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为什么历史上的君王,有的明智,有的昏庸呢?”魏徵说:“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一面之词就昏庸。”他还列举了历史上尧、舜等贤君和 秦二世、隋炀帝等昏君的例子,说:“治理天下的君王,如果能够采纳来自下面的意见,那下情就能上达,君王就不会受蒙蔽了。
      ”魏徵还经常劝谏唐太宗: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时刻想 到危险的日子,要自始至终地保持競親业业的治国态度。后来,他觉得唐太宗不像早先那样节俭朴素、体恤百姓,勤于治国了,就写了 一份意见书给唐太宗。唐太宗看后,觉得他提 得很对,就把他的意见书贴在墙上,时时观看,以便提醒自己不要松劲。
      
      后来魏徵病死了,唐太宗非常难过,他流着泪对身边人说:“ 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 照见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了;用历史作镜子,可以明白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魏徵就是我的一面镜子,他总是告诉我哪儿做错了。现在他 死了,我从此失去了一面镜子!”。

    钟***

    2018-04-08 08:28: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